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统一运作,,相得益彰

发布时间:2022-02-16 15:06:12 浏览数:


    目前,包含交通运输在内、包括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诸环节的物流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在高起点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生产决定转向流通决定,流通的现代化将决定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竞争将会从生产企业和产品转向以流通为主要内涵的供应链。对于国民经济来讲,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物流体系势在必行,对于企业来讲,流通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物流系统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建立、为保证社会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各相关物流行业的综合体系,这个体系不管其内部组织结构如何,都应保证系统整体合理化,达到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物流业改革了流通管理体制和流通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一般来说,我国的企业物流系统包括三个层次:
   物流功能自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物流功能外包,将有关的物流服务委托给物流企业去做,即从市场上购买有关的物流服务;物流系统组织,企业既不拥有物流服务设施,也不设置功能性的物流职能部门,而是通过整合市场资源的办法获得相应的物流服务。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经营依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根据2000年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45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工业公司的物流全部自营的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6%,全部委托第三方代理的占5.2%,自营与委托相结合的占69.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占42.3%,在30%~60%之间的占36.5%,60%以上的占21.2%。而中小型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比例更小,且物流能力相对更低,由于企业下设部门或专业公司大都围绕着母体转,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
    工业企业是选择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并不存在唯一的决策标准。从企业竞争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最重要的决策变量之一是对渠道的控制力要求。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往往就会倾向于自营物流。工业企业是否自营物流还与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营销渠道战略和产品自身的物流特性等因素有关。目前,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尚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这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现在,我国物流业是多元化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贸易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造成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地区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我国现有的会计项目对物流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从根本上揭示物流费用的分布,无法唤起企业对物流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且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低。我国对物流科学的广泛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在理论上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目前,对于企业物流的研究比对社会物流的研究要深入一些,对于物流技术的研究水平比对物流管理的研究水平要高一些。
  面对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思维与观念,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协作发展。政府要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大与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构筑一体化物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为实现一体化物流奠定基础;要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相关热词搜索: 相得益彰 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