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污出新招让蓝藻“营养不良”
12月3日电(记者 张乐)富营养化是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想利用细菌与蓝藻""抢食""富营养化水中的氮和磷,让蓝藻""营养不良""不能疯长。"
在浙江省科技厅的组织下,浙江大学、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日前紧急启动了一项重大科技项目,通过"撒播"细菌与太湖蓝藻夺食这一生物技术,避免太湖蓝藻在浙江水域大规模暴发,确保百姓饮水安全。
这项重大科技项目名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预计总投入1.2亿元。"与江苏相比,浙江省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同样严峻,多数水体不能满足功能要求。"项目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环境和资源学院副院长陈英旭表示。据环保部门监测统计显示,浙江太湖流域范围内五类水和劣五类水占水体的50%左右。
大量含氮和磷的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物不断排入太湖,是造成湖水氮和磷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湖水"营养过剩"、蓝藻暴发的直接原因。然而,目前浙江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都缺乏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技术,无法降低排入太湖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
"从自然界的水中提取、培养大量能分解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细菌,然后再将这种细菌""播撒""到水中,就会使水中富营养物质的降解速度提高数倍。"项目专家组副组长、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陈吕军说,由于细菌"抢食"富营养化水中的氮和磷的速度远远快过蓝藻,这样蓝藻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自然消亡。同时,这些细菌都是来源于自然的"土著"细菌,所以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对水体产生新的污染。
专家们将这样的治污方法称为"生物治污"。另据介绍,专家们还将利用细菌,把太湖污染的另一重要隐患――太湖沿岸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上百万吨污泥变废为宝。届时,通过细菌"帮忙"去除掉重金属、氮、磷等元素,并经杀毒处理后的污泥,可被制成有机肥,或脱水烘干制成建筑用砖,得到二次利用。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中科院水生物专家:蓝藻完全...2022-02-21
- 蓝藻剥离液:滇池治理新武器2022-02-21
- 广东省水库蓝藻研究成果达国...2022-02-21
- 《中国环境报》:治理蓝藻,...2022-02-21
- 太湖水嗅新解:蓝藻并非“元凶”2022-02-21
- 杀蓝藻可用电解技术(环保科...2022-02-22
- 水专项研究取得积极进展,研发...2022-02-23
-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曹...2022-02-24
- 蓝藻的特征及其水华防治研究...2022-02-24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国排名|...2021-08-27
- 浙江网络图书馆2021-08-27
- 浙江省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2021-08-27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整套资料1&...2021-08-27
- 县争创浙江省文化先进县情况...2021-09-14
- 国内旅游景点攻略浙江乌镇2021-09-14
-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2021-09-20
- 浙江民办教育考察报告2021-09-20
- 以浙江省航埠镇"两监督一赔偿...2021-09-27
-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