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社会与水伦理(张光义)
节水型社会需要水伦理
建设节水型社会,首先会碰到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即人与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回答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水,以什么样的行为来使用水。这样,就涉及到了水伦理,这一建设节水型社会及节水文化难以绕过去的问题。
一般说来,伦理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进入20世纪后期,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人们生存生活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将伦理关系扩大到了人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人与自然生态等。进入21世纪,我国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则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将伦理关系扩大到自然的工作,研究形成了走向自然的伦理。目前,旨在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伦理道德范畴,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实际上,认为伦理学只需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伦理学的一个巨大缺陷。尤其目前的世界,迫切需要伦理学解决人对自然世界、对其所遇到的所有生命的态度问题。美国学者、大地伦理学的研究者利奥波德就认为,自然本身具有价值和权利,自然具有道德顾客的身份和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大地本身作为有感觉的生命体与我们构成了一定的伦理道德关系。
从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人类也绝不只是与人类发生关系。人与动物、植物,与大自然的风雪雷电,与河流、与水等都必然要发生关系。以水为例:水孕育了人类、哺育了人类,人类逐水而居,从诞生那天起,人就与河流、与水发生了必然的关系。而且,人类对水、对河流也的确负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00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并在其总体框架中开展了河流伦理体系的研究,倡导在人类与河流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的伦理关系,使人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这一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如何调整建立人与河流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使人类树立起正确的河流伦理观,建立起科学对待河流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主动地去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
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及节水文化需要水伦理。纵观国内外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凸现的往往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人类对河流、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伤害。应该明确指出,在人类与河流、与水的关系中,人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自觉、主动的一方。在人与水的关系中,人对水的态度和行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必须首先审视和约束人类的态度和行为,首先建立起人与水的应该关系。这是建立节水型社会,形成节水文化的重要基础。
从表面上看,水伦理所涉及的是人与河流、人与水的关系,但实质上,仍然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行为者与他人的关系、现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等。例如,一部分人浪费、糟蹋或过度使用了水资源,其行为就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河流上游地区的人们把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就会导致下游河段水生态的恶化,危害下游人们的利益;人们如果把一条河流的水资源“吃干喝净”,或者把一条河流污染为臭气熏天的“毒河”,就不仅使河流两岸的生态系统遭受极大破坏,损害当代人的利益,而且会危及到后代,损害后代人的利益。由此可见,倡导水伦理,倡导节约水资源,倡导建立人与河流、人与水和谐相处的伦理关系,也仍然是为了人类自身整体和长远的利益,也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和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水伦理是研究人与水应该关系的学问。它由人与人之间的应该关系跨越到人与水的应该关系,是一次新的飞跃。应该看到,水作为生命体,有生长、发展、自由的需要,有和其他生命体和谐相处的需要,这种需要源于她自身的价值,当其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不能体现其价值时,她就会有自己的反叛和报复。建设节水型社会,理应形成关于节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使节水成为人们自觉的态度和行为。
水伦理的内容要求及实践
河流无言,在人与水的伦理道德关系中,人是自觉主动的一方,是水的代理人。从此种意义上讲,水伦理主要是指人对于水的态度、情感、行为以及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一)对水的认识与理念
人与水的伦理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对于水的认识与理念。应该提高决策者和全民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地球之水是地球有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生命、推动植物、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基本生存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从整体上讲,水资源具有稀缺性,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尤其我们国家,水资源十分紧缺,供需矛盾十分紧张,且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从水伦理的角度看,人类要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承认人与自然存在的价值关系,认识到水的“生命主体地位和道德地位”,认识到水的健康生存权利和独立价值。人类将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大到自然,将水作为道德关怀的主体,目的就是让人对自然、对水资源直接担负起伦理责任和义务。要认识到水伦理道德是人类控制自身水事行为的强有力工具,是靠人的良心从内部对人的水事行为进行限制的习惯和通则,建设节水型社会,就应该把节约保护水资源变成所有人的伦理道德要求,把节约保护水资源确立为人们的伦理义务。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以下关于水的理念。
一是人与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理念。人水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人水和谐,社会才能安宁、和谐,人民才能幸福、安康。人水和谐,也是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重要思想基础。在一切水事活动中,都应该既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使水满足人类科学合理的需求,为人类造福;又坚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善待水资源,满足和维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二是节约、保护水资源的理念。河流与水是宝贵的资源,也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我们必须像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目前,人们浪费水、糟蹋水、污染水的现象屡禁不止,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早已大大超过了河流的承载能力。人类必须坚定地树立起善待保护水资源的理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停止对河流与水的一切不良伤害,真正担负起保护河流与水的神圣职责,并使节约保护水资源成为一种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
三是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水是万物生命、人类文明的源泉,更是生态文明及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源泉。地球是一个生态共同体,人和水都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类在地球上肩负着生态道德代理者的义务和责任。人类善待自然生态,就必须善待滋养生态文明生命的水资源,就必须把水资源作为自然界这个有机整体和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要把水视作生态系统最宝贵的财富,把河流、湖泊及一切水资源视为生态系统生命活力的载体,百倍地珍惜、保护,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控制性要素,人类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去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注意,在实现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实现代际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生命繁衍的一个环节,一代人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占用下一代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水量。所以,必须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保护水源、人人有责,河流、水源不可污染,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等观念。只有这些水伦理价值判断深入人心时,节水型社会才有可能形成。
(二)对水的情感与信仰
水是有生命、有活力的,正在成为伦理道德关怀的对象和伦理道德的主体,人类正在把水视为宝贵的财富和忠实的朋友。在人与水的关系中,也应该有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也应该逐步建立起一种像夫妻、母子一样的爱情、亲情关系。
建立对水的情感就要亲水。亲水,就是要培养形成一种对水的基本情感,即对水的亲切感和亲近感。水孕育、养育了人类,实际上,人们对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培养这种情感,以实现与河流友好相处,与水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立对水的情感就要敬水。人类对河流、对水应有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尊敬河流与水的法则与规律,尊敬河流与水自身健康生命的维持与发展,尊敬水的固有价值和可持续能力。敬水是建立在对河流与水科学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尊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人的意志对规律的服从,是出于一种厚重的人文教养和良心的自律。尊重意味着对水与河流充满深厚的关爱之情,意味着对保护水与河流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意味着对河流与水的敬畏和平等地交流。
建立对水的情感就要对水感恩。人生于世,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积极主动地去反哺那些施恩者。人类享受着河流与水养育的恩惠,应该而且必须对水有感恩的意识和情感,有感恩的意志和行为。要百倍地爱惜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水源,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水体。要当好河流与水的代言人,忠实地履行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神圣使命。
人与水伦理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形成对水的信仰。老子曰,上善若水;孔子曰,智者乐水;圣人贤者都喜欢以水比德,都希望德水长流。所以,我们对于水应该形成一种信仰,形成一种极度的相信和尊敬。“水利万物而不争”,她常常只是为其他生命形式而存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人应该为水代言,呼吁水不应该只有利它在,也应该有自己生命与价值的自在。
(三)对水的行为与实践
构建水伦理,归根结底要形成符合水伦理道德要求的行为与实践,将一些科学合理的水伦理道德规范贯彻落实在生活与工作实践之中,人人去身体力行。首先,在承认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干净用水的前提下,公平和有效地处理各种水资源问题,坚决纠正和克服浪费水、糟蹋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和现象,逐步形成并遵循用水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形成与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相符合的伦理行为和实践。建立水资源使用合乎科学规律,适度节约的原则,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要以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依据,用水不仅要看所用河流、湖泊等水源地的水量、水质,还要考虑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环境需水机制,包括需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水循环过程等,真正建立起与水伦理理念相适合、相和谐的行为。
现阶段,对人们的水事行为实践应该加以必要的限制,将人的活动控制在水环境可容纳的范围之内,避免人的活动对自然、河流、水资源造成伤害。应该建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应然制度和行为规则,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供水、节水、排水、治污等水事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在解决水资源紧缺、防治水污染问题上,每个人内心的伦理道德都应当转化为行动实践,发挥重要作用。要将保护水和节约水的意识与行为纳入伦理道德的范畴,形成一定的伦理公约和道德规范,使之与法律、经济、行政、工程等手段一起发生作用,以促进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良好行为实践。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护理伦...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伦...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伦...2021-08-27
- 读后感--现代行政伦理学研究...2021-10-11
- 电子商务论文-电子商务的伦理...2021-10-21
- 一次性消费的伦理反思2021-11-09
- 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2022-01-31
- 《学习时报》:当代中国环境...2022-02-25
- 浅议企业伦理公平机制2022-03-15
-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2021-09-14
- 社会保险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2021-08-27
- 社会实践报告_22021-08-27
- 新员工主动社会化行为对社会...2021-09-06
-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021-09-08
- 社会化评税,依法治税新理念2021-09-09
- ×校社会实践部上半学期总结2021-09-12
-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述职报告2021-09-12
- 社会实践总结2021-09-13
- 玉州区“×博览会”期间社会...2021-09-14
- 社会实践感想2021-09-14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