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的构建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文章讨论了环城旅游带及其动力因子的内涵,建立了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利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环城旅游带;动力因子;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8—0002—0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繁荣了经济,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致使我们对工业化的重视,过度的工业化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口集中、绿地减少、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现象严重;工业化造成的生活与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产生烦闷、压抑的感觉。市内环境污染现象和紧张的身心推动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周末迫切回归自然,到城市周边开阔的空间、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进行休闲度假活动。于是环城旅游带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研究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及其指标体系,对城市周
边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环城旅游带及其动力因子的内涵
1.1 环城旅游带的内涵
关于环城旅游带,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1993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环城市旅游度假带”概念。魏小安指出,“环”标明区位;“城市”体现发展的市场目标;“旅游度假”是提供的产品;“带”是一个范围,不是一个“点”,带是需要规模的,既需要较大的单体规模,更需要群体规模,也不是 “圈”,因为“圈”是封闭型的,之所以定义为带,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1]。吴必虎曾在1999年提出“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他指出,环城游憩带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频发地带[2]。
总之,关于环城旅游带的概念,是指发生于大城市周边地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和外来客人光顾的、满足其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需求的环大都市的旅游活动频发地带。由于受地形、道路或其他障碍物的限制,环形结构往往呈不规则形状。环城旅游带的纵深距离,目前尚存在争议,因城市规模、辐射力、交通便捷性、旅游景区点布局的实际而有不同的距离标准,一般认为,环城半径为15~250km不等。
1.2 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内涵
环城旅游带的发展是由众多因素推动的结果,可以把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分为内部动力因子和外部动力因子。内部动力因子为环城旅游带本身具有的优势条件,即能拉动城市居民或外来游客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服务设施、社区居民的热情好客、较低的地租等等。外部动力因子是指能够推动城市居民或外来游客到环城旅游带进行旅游活动的环境条件,包括:旅游者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政策因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介体等等。
2 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2.1 科学性
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具体指标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
2.2 层次性
影响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因素种类繁多,各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必须根据这种相互关联性将其划分大类和层次。
2.3 整体性
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系统的总体特征,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总体。
3 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上述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第三层为指标层,第四层为要素层(见表1)。
3.2 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及权重的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要素层进行权系数的确定,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调查对象主要为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地理学、规划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专家,收回有效问卷35份。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中内部动力因子和外部动力因子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内部动力因子得到KMO值为0.654>0.5,Bartlett检验值为0,说明数据相关阵不是单位阵,具有相关性,因此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3];外部动力因子得到KMO值为0.693>0.5,Bartlett检验值为0,因此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计算内部动力因子和外部动力因子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得到各主成分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见表2):
4 结论
4.1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由主成分载荷值矩阵可以得出:内部动力因子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资源禀赋状况和自然环境质量状况,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社区居民对待游客的态度,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接待设施状况;外部动力因子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状况,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政策现状,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旅游者自身状况。
4.2 要重视权重高的指标,更好的发展环城旅游带
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由21个内部指标因子和20个外部指标因子构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各指标因子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要更加重视权重高的指标,以使环城旅游带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对发展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1-09-07(C02).
[2]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33.
[3] 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35~257.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县市区党建工作综合考核指标体系2021-08-27
-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2021-09-24
-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考核指...2021-10-13
- 新版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简介2021-10-28
- 构建科学指标体系优化增值税...2021-10-31
-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2021-10-31
- 玻璃器皿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指...2021-12-17
- 建立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分析探讨2022-01-13
- 对省、市新型工业化考核统计...2022-02-12
- 对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2022-02-19
-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信息化风...2022-04-05
- 基于因子分析定权法的中国制...2022-10-25
- 石油行业电气自动化体系构建...2021-08-27
- 在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三题2021-09-17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需消除目前所存...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中地理教学2021-09-17
- 抓信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2021-09-19
- 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2021-09-20
- 构建和谐社会研计班讲话2021-09-20
- 构建和谐管理理念,引领学校...2021-09-22
- 动力厂两创两争工作总结2021-10-06
- 动力厂党委2004年工作总结暨2...2021-10-06
- 动力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2021-10-06
- 动力厂党委200*年工作总结暨2...2021-10-06
- 动力厂党委年度工作总结2021-10-06
- 动力厂第一阶段保先教育初显成效2021-10-06
- 动力厂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2021-10-06
- 动力厂党委工作总结2021-10-06
- 动力厂“解放思想落实改革改...2021-10-06
- 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动力厂创建...2021-10-06
- 2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社...2021-08-27
- 2021年~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2021-08-27
- 发展党员预审“三看”,确保...2021-08-27
- 谈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2021-08-27
- 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毕业论文2021-08-27
- 直机关工委发展党员常用文书范文2021-08-27
- 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及应用...2021-08-27
- 各国交强险发展论文_交强险发...2021-08-27
- 疫情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座谈会...2021-08-27
- 201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