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和谐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2-03-12 15:14:42 浏览数:

(中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4)
摘 要:文章从和谐的角度审视了当前高校图书馆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馆员应从思想认识、服务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和谐;图书馆馆员;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6—0129—01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在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论。其概括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这就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主要包括,①人自身的和谐;②人与自然的和谐;③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④国家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和谐。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诸要素。

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要把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特征作为图书馆奋斗的目标。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和谐理念的指引下,审视图书馆现存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发挥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图书馆的服务层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促进图书馆内部、图书馆外部之和谐。
1 从和谐理念的角度审视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图书馆员职业认识存在问题

由于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图书馆工作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不含科技含量的、简单的借借还还,完全是低水平的机械操作,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一般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长期以来,图书馆往往被作为引进人才安排家属和落聘人员的地方,造成了图书馆人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严重失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性别结构也不合理,女同志在组成上占绝大多数。以中州大学图书馆为例,全馆在编26人中,男同志只有3人,女同志性格、心理、生理上的特殊性,容易造成懒散、攀比的工作作风,给图书馆内部和谐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教师甚至包括部分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认识不到位,往往忽视了图书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图书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的重要影响,而只是把图书馆定位于学校的教辅单位,结果降低了对图书馆的重视力度,这也极大地削弱和挫伤了部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
1.2 服务的理念滞后

馆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服务意识和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员的工作岗位较为固定,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服务水平低,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具体落到实处。传统的、浅层次的、表面的、被动式服务在工作中占主导地位,在认识和组织服务的观念上缺乏“知识服务”的理念,缺乏积极参与读者的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应用的过程,缺乏主动的、高层次的、参与式服务。
1.3 知识的技能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的建立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已经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藏书楼,馆员中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短缺的弊端一目了然,知识老化、人员年龄偏大等现实问题更为尖锐。虽然高校图书馆是“文献情报中心”和“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但图书馆员的地位和待遇在高校中实在不敢恭维。在优先保证教学的政策指引下,引进人才首先考虑院系,图书馆紧缺的专业型人才、引领型人才、计算机人才很难分配过来,再加上图书馆在职称评定、人事升迁、工资待遇等方面与院
系一线教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挫伤了现有人员的工作热情,更有甚者会驱使部分馆员调出图书馆,要知道,此类人员一般都是图书馆业务的骨干,这更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短缺。
2 从和谐理念视角探讨图书馆员的创新
2.1 思想观念创新,树立人本意识

图书馆员要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信息观,提高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谐图书馆的建设要求馆内外的和谐,就馆内和谐来说,馆舍环境的优雅、馆员与读者关系的融洽是图书馆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保证。由原来坐等读者上门服务到主动为读者服务,由读者找书到书找读者,转变服务观念,转变服务理念,满足读者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把营造温馨和谐图书馆文化作为工作目标。读者的知识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意才是图书馆员的服务宗旨。为读者营造和谐、安定、充满人性化的读书环境,让读者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培养读书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增强阅读能力,身心也得到一次次地休憩
与沐浴。如:在图书馆馆舍走廊上张贴标语图画、名人誓言、格言警句等,有利于促进文明、陶冶思想和净化心灵,从而激励读者汲取知识营养的兴趣;馆舍环境布置的清新幽雅、品位高尚,有利于读者自然地热爱知识,接受文化的熏陶。窗明几净的阅览室,常年摆放四季如春的草木、花卉、盆景,暖色调的阅览桌椅,品字形、一字形、三角形的摆放造型,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和娴雅素淡的艺术氛围。
2.2 服务方式手段的创新

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要求馆员都是一专多能的人才,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手段要在原有形式基础上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文献借还服务,还要开展多形式、多功能的服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丰富多彩的服务体系。要广泛调查需求了解需求,不断调整、更新服务战略,实施开放办馆、上门服务的新举措,加快从传统服务向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转变,并在转变中,调整服务结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开展网络导航服务。图书馆依据本馆馆藏数据库的购置,根据读者信息需求,在本馆主页上将网上相关的信息按照分类或主题组织起来,形成有层次的信息组合,并分别建立与源信息的连接,设立多个检索点,为读者查找网上信息提供便捷准确地服务。

提供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如利用网络进行读者的在线咨询、数据检索服务,利用电子邮件回答读者的疑问、开展新书通报、电子期刊服务等。

进行文献的信息整序、二次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藏书量、读者群、科学信息服务、文献的开发利用等优势,开展参考咨询、文献借阅、课题查新等,开展深层次的文献开发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2.3 知识技能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信息更呈现出其时代性和时效性。知识老化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图书馆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其他方面的理论修养,即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做一个即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专家型学者。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目录学、版本学、分类法等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图书馆的工作琐碎枯燥而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从新书的采购、验收、分类、编目、输入机器到典藏,再到上架流通,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都需要馆员精通熟悉,所以对图书馆员来说,精通业务,人人争做专业上的骨干才是我们切实可
行的奋斗目标。

高校图书馆接纳的读者主要是各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在校的大学生,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宽而且较广。这就相应的要求给他们提供帮助的图书馆员的知识面也要广博。馆员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需要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前沿和热点问题,以及最新研究概况,帮助读者查找相关的科研信息,提供较专业的服务。
2.4 科研能力的创新

图书馆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对平时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做总结研究,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表面现象发现其本质规律,形成科研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从而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图书馆员除了对图书资料的整理、保管、流通、读者服务等进行研究外,还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如:服务资源的创新、服务设施的创新、服务人才的创新等进行精心的研究。为此,图书馆员应该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平时多看多想多思考,借鉴别人的经验,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锻炼自己的敏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赵葵在和谐社会中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 .
[2] 温泉论图书馆员的创新[J]图书馆学刊,2000,(6).
[3] 张兰关于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年4月中旬刊.
[4] 王春梅,余耀富试论学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1).

相关热词搜索: 馆员 理念 和谐 高校 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