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分灌溉对紫花苜蓿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内蒙古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3.水利部 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文章通过非充分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 对紫花苜蓿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的影响,这对充分利用水资源,调节土壤水分状况以及 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非充分灌溉;紫花苜蓿;影响
中图分类号:S5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9)22—0085—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呼和浩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合 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研究紫花苜蓿非充分灌溉制度,对于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促进呼和浩特地区乳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项十分紧迫和必要任务。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呼和浩特市郊区,该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9℃~6.5℃,≥10℃ 的活动积温2 436.8℃~3 063.8℃,无霜期222d~263d,年平均降雨量为155.1mm~685.9mm ,雨量少且季节性分布不均,其中七八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控制灌水定额法,设3种灌溉水平,即:充分灌溉;轻度缺水(简称轻旱),灌溉 定额为充分灌溉定额的60%;不灌水(简称重旱)。具体处理如下:
M0(充分灌溉),M1(返青期重旱),M2(分枝期轻旱),M3(分枝期重旱),M4(现蕾期 轻旱),M5(现蕾期重旱),M6(开花期轻旱),M7(开花期重旱),M8(成熟期重旱); 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不同水分处理对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总的影响直观反映在生长特征的差异上,这种差异最容易测得的且具有 代表性的作物性状指标就是株高和叶面积指数。
株高是反映紫花苜蓿生长的一个有效指标,在试验中对紫花苜蓿的每个生育期的株高进行观 测,每个处理测15株,采用其平均值绘制紫花苜蓿株高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见图1。
图1中,M0:充分灌溉处理;M3:分枝期重旱;M5:为现蕾期重旱;M7:开花期重旱。从图1 中可以看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总体趋势都一样的,是由快到慢的过程,即分枝 ~现蕾期生长较快,最大生长率为1.24cm/d,到花期时增长速度减慢,直至成熟期维持缓慢 ,其中对照处理M0的株高要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处理M3的株高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处理 M7和对照处理的株高没有显著差异。
可见在分枝到现蕾期缺水对紫花苜蓿株高影响较大,而开花期缺水对其影响比较小。紫花苜 蓿在前一阶段平均增长速率要较后一阶段平均增长速率要大,是因为后一阶段紫花苜蓿由营 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此时同化物优先分配给生殖器官,用于株高和叶片的同化物自然减少 ,使其生长速率下降,以减少与生殖器官对同化物利用量的竞争。
3.2 不同水分处理对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每个生育期测定1次,采用PAR-80型冠层仪测定。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重要器官,叶面积的消长是衡量作物个体和群体生长 发育好坏的重要标志,叶面积大小将直接影响紫花苜蓿光合面积的大小,进而影响到紫花苜 蓿产量的高低,所以叶面积是用来表征作物生长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图2为不同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过程。从图2中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叶面 积指数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之后紫花 苜蓿在结实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是因为紫花苜蓿生长进入生殖生长期,植株开始衰 减,叶片停止生长并逐渐枯黄和脱落。与对照处理M0相比,其他3个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都小 于它。处理M3的叶面积指数要比其他3个处理的小,即使后期保持充分也很难恢复到充分灌 溉时的叶面积指数。
3.3 不同水分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水分亏缺对作物生态性状和生理活动的影响最终反映在产量影响上。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 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也不相同。本文对不同灌溉水平条件下,紫花苜蓿的 产量进行了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紫花苜蓿各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它的产量不仅与生长期总的需水量有 关,最主要还和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和缺水程度有关。在返青期不灌水,而此后的 每个生长阶段恢复供水,最终减产率为25.1%;在开花期和成熟期不灌水的减产率分别为19. 5%和4.1%,而在分枝期和现蕾期不灌水的减产率分别为37.4%和32.9%,在分枝期这个生长阶 段,少量的缺水就会直接影响紫花苜蓿的分枝数,而分枝数又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干物质积累 ,即紫花苜蓿的最终产量,在现蕾阶段紫花苜蓿茎叶繁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 消耗养分和水分较多,该阶段对水分的利用率最高,即单位灌水量所获得产量最高。因此,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分枝期和现蕾期水是高产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传友,王春元,等.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 耿华珠,曹致中.中国苜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 陈亚新,康绍忠.非充分灌溉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我国劣质水安全灌溉技术达国...2022-02-21
-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新视角(楼...2022-02-23
- 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的实施机...2022-02-24
- 我国污水灌溉现状及典型区域...2022-02-24
- 中国灌溉发展政策(李代鑫)2022-02-24
- 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的传...2022-02-24
- 证明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镁实验...2021-08-27
- 谈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管...2021-08-27
- 新媒体影响下影视教育2021-08-27
- 合村并组对村治的影响当注意2021-09-27
- 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2022-10-31
- 氨氮和pH值对孔雀鱼针尾病的影响2022-11-01
- 2024年度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