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老党员教师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2022-04-11 15:00:50 浏览数:

义务普法“长征”路上的奉献与感动
没有人会想到,他会在这条路上走了这么多年;更没有人会想到,他走出了旧屯乡,走遍了**中小学,走进了全市众多师生的心中。

  一位老人,在20余年的时间里,靠着自己的一双脚,跋涉3万多里路。这条路上,他眼中的风景只有一处,那就是如花朵般的孩子。他所做的,只是让孩子远离荆棘,健康成长。

  很多和他熟悉的人说,方老师的义务普法“长征”路足可以演绎自己人生的一段传奇,但**说,如果非要总结自己这20余年的生活,其实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奉献。

  “英勇奋战四十年,离职休养返家园,马列主义作指导,为党为民再奉献”,这是**的诺言,他一直在坚守。

  如今,已经84岁的老人,精神矍铄。

  这条路,他还在走……

  人的一生中,20年的光阴足可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来说,这20余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惊险、有的曲折、有的悲痛,但更多的是感动。而这样的一种感动,并不仅仅是泪水可以代表的,那是来自内心的震撼和尊敬。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当年旧屯乡大地小学负责人王成贞一直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学校上课时给自己和师生带来的感动。

  从**的家到学校要翻过一座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而山下是流淌的深水。因为要去两所学校讲课,天刚亮的时候,**就动身了。途中,不慎掉到几米深的沟底,左小腿流出了鲜血,他只是用手帕和染着血的袜子包上了伤口,一瘸一拐地来到了学校。

  “我们都坚持让方老师先歇一歇,但他不肯,坚持先讲课。讲课后,我们竭力地挽留他吃饭,但方老师却就这样带着伤又步行了十几里的山路赶往北窝铺中学讲课”。王成贞动情地说:“望着方老师的背影,当时很多的教师和学生都感动得哭了。等到已经看不见了方老师的身影,还有人静静地站在那里。”

  其实,**的普法之路源于和乡亲们的闲谈。而那几次的闲谈,改变了他今后20多年的生活轨迹。

  1988年,**从**县司法局离休,回到家乡旧屯乡偏桥子村。在和乡亲们闲聊时得知,村里有的孩子沾染上了打架斗殴和偷盗、赌博的毛病,个别孩子甚至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位有着40年法律工作经历的老人在震惊的同时,觉得自己应该要做点什么了。

  接下来的3个月,调查、走访、座谈,**走遍了周围的村,了解到了乡村缺乏法制教师,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犯罪率逐年上升的现状。

  1989年初,在说服了家人后,**主动找到了旧屯乡党委和中心校领导,要求义务担当本乡13所小学的法制课教学工作。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走出了义务普法“长征”路的第一步;也就是从那时起,一幕幕的感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记住了这位执著的老人。

  1994年9月的一天,**步行前往车道沟村小学讲法制课,搭梁迈岭走了20多里山路。途中,路过滦河时,由于发洪水河上的吊桥被冲走。望着齐腰深的河水,**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在学校里正等待自己讲课的孩子;他要做得并不是先返回家,而是迈着两条老寒腿趟过河水,准时到达了学校。

  “要说当时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但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自己就要办到”,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一种诚信和执著。

  当天下午,**返回家中,让他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老伴心脏病发作了。

  说起老伴,**在感动的同时,也有着一种愧疚。

  **多年工作在外,一年只回家两三次,甚至过年的时候也不能和家人团聚。老伴领着孩子,做家务。多年来,由于操劳过度身患疾病。

  一边是自己的老伴,一边是那些等着自己讲课的孩子,该如何选择?

  **在照顾老伴的同时,没有停下普法的脚步,抽时间到附近的学校去讲课。

  几天后,老伴因抢救无效离他而去。

  当这种伤痛还没有愈合时,打击接踵而来,10个月后,刚刚39岁的大儿子又因直肠癌去世。

  不到一年的时间,妻子和大儿子相继离世,“那时对我来说,真的是如晴天霹雳,人间悲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很快就从伤痛中恢复过来,远赴沈阳去帮人打官司。

  为了讲好法制课,**自费购置了许多的法律书籍,先后撰写了20余万字的教案。为弥补资料的不足,他还自己编写了《大虎采药忙》、《二狗子蹲牢房》、《国防教育六字经》等,免费发放给青少年。

  **义务普法的足迹踏遍了**的每一所中小学,名声也越来越大。1999年,滦平县教体局派专人陪同他为12所中小学义务讲法。随后,我市八县三区找**讲课的也越来越多。目前,他进行的法制、国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已经达到了600多场,受教育的青少年达10万人次。

  大儿子去世后,儿媳孙子都需要他来照顾。二儿子夫妻两人也没有工作,只是靠打工挣点钱,全家6口人只有8分地,一家子的生活很多的时候是靠**的工资来维持。

  为了省钱,外出讲课时,**除了特别远的偶尔坐车外,从来都是步行,每天走几十里路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到哪讲课从来不用学校招待,如果离家太远赶不回去,也只是在学校食堂和学生一起吃学生餐。住宿也从不用学校管,几乎都是在亲戚朋友家凑合,到**县城住的是当时最便宜的旅馆,每晚5元。这些年来,**乘车、印制宣传资料足足花了7000多元,而他自己过一个年才舍得买2斤肉。

  尽管有时间生活很紧张,但**并没有向任何人和单位张口要过一分钱。

  他的一个孙子从警校毕业后,没有工作,一直在北京打工,但**从没有找过组织。“我是一个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要是这么做了,还怎么去给别人讲课,还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

  2004年,经人介绍,**和刘国兰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为了方便外出讲课,两位老人搬到了**县城,租下了两间平房。“老伴也很支持我的工作,遇到讲课的调解的时候,总是催促我早点去,以免人家等得着急。不论我多晚回来,都是等着我一起回来吃饭。有时候外地人找我帮忙,没地方吃饭的时候,老伴就把人家留在家里吃。”有了老伴的支持,**很是欣慰。

  **所说的有人来找帮忙,更多的时候是让他写诉状或者进行民事调解,而这些,他也是义务的、热心的帮助。

  “这么多人都来找方老师,是大伙觉得只要他在心里就踏实了”,**镇荣顺村王淑芬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有一天,**正在**汽车站等车,准备回家看望患病的老伴。王淑芬的侄子向他哭诉说,其妻子在**县境内不幸被汽车撞死,葬后案件尚未了结,请求**给予代理。他了解情况后,退了车票和王淑芬的侄子连夜赶往**县。第二天,经过和县交警大队反复协商,最终达成一致,使家属、肇事司机都很满意。

  **司法局郭宝贵局长说,**离休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义务普法和调解工作,为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和调解工作做出了自己贡献,为县里的人民调解员和普法员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有着很多的荣誉证书和称号,只是他把这些看得都很淡。

  **说,他是一棵老青松,只要青松未倒,就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以党员标准为尺子,为党工作。

  其实,他更像一个守望者。

  用自己的爱心、知识和智慧,守望着正在成长的“花朵”,守望着孩子的心灵家园。

  守望的,并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孩子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党员 典型 教师 材料 创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