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话赝品(五).doc
拍案惊奇话赝品(五)
于右任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真诚的爱国者、杰出的教育家和诗人,更是近代书坛的巨擘。
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得力于其毕生的精研苦练,正如他在自作诗中所说:“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他一生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中博采、约取、融汇、创新,从而自成“于体”;并经过长期钻研、修订,创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标准草书”(今年恰好是“标准草书”创立 70 周年)。于右任先生为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这位淹贯古今的文化巨匠和书法大师的肯定,我们还可以从下面的事实得到印证:
对于近现代书法家,开国领袖毛泽东更偏爱于右任。他曾称赞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李青《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及其书法艺术》)。1958 年 10 月 16 日,毛泽东在《致田家英》信中说:“田家英同志: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问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何,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毛泽东十月十六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重视于右任的千字文和草诀歌,当然,也反映出他对草书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视。
1984 年 5 月,为纪念于右任先生诞辰 105 周年和逝世 20 周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于右任墨迹选》。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的胡耀邦特为此书题写了书名。
1985 年 11 月 25 日,邓小平同志又为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于右任先生书法》题写了书名。
2004 年 8 月 26 日,年届 97 岁高龄的老一代革命家薄一波同志,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于右任先生墨宝》一书,欣然书写了书名。
……
可以说,近现代史上没有一位书法家能受到如此的尊重和礼遇。
同许多书画艺术大师一样,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品在市场上流通也是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变化过程。
20 世纪 90 年代初,于右任书作每平方尺的价位大约在 300~600 元左右。也就是说,那个时期,他所写的一副对联或四尺中堂,约在 2500~5000元上下。但是,随着艺术品市场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于右任书法作品每平方尺的价位大约在 1 万~3 万元左右,而且成交率始终居高不下。例如,2005 年 5 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中,推出于右任书作 8 件,成交率为 100%。其中第 1142 号拍品为其草书陶渊明《归田园居》(图 1),成交价高达 36.3 万元。再如,2005 年11 月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也是该公司的首场拍卖),推出于右任书作 20 件,成交率也为 100%。其中第 338~340 号拍品是于右任书写的 3 把成扇(图2~4),分别以 10.45 万、7.48 万和 11 万元成交。而这 3 把成扇中,最大的一把也仅约 0.9 平尺。
遗憾的是,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变化,艺术品市场上的于右任书法赝
品亦随之而来。
一
2003 年 12 月 14 日,西北地区某省会城市举办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其拍品中有 3 件于右任书法镜心(图 5~7)。这 3 件作品尺寸相同,使用的都是旧的洒金纸,人们一看便知这原本是一组作品。按常理推断,这应是一本册页,或是不止 3 件的一组镜心,其分成 3 件单独拍卖,是为了便于出手,并很可能会达到高价位成交的目的(这种“分割式推销”以及另一种“捆绑式推销”的营销策略,笔者以后还会作进一步分析)。
然而,这 3 件拍品却是不折不扣的赝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赝品自身已经坦白地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我们先看图 5 和图 7。这两件拍品的内容书写的是于右任先生著名的《中吕?醉高歌》十首中的四首。考虑到有些藏友可能对于右任先生的这一诗作及创作背景不太熟悉,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
于右任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其传世诗词、歌赋千余篇,诗意境界博大,感人至深。《中吕?醉高歌》十首是 1945 年 8 月 15 日于右任先生得到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后,极为兴奋而连夜创作,交付《中华乐府》发表的(参见《于右任传》,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许有成、
徐晓彬著)。兹恭录如下:
闻日本乞降作付中华乐府十首
一
[中吕醉高歌]万家爆竹通宵,人类祥光乍晓。百壶且试开怀抱,镜里髯翁渐老。
二
[前调] 金刚山上云埋,鸭绿江心浪摆。卢沟月暗长城坏,胡马嘶风数载。
三
[前调] 黄河水绕边墙,白帝云封绣壤。万灵效命全民向,大任开来继往。
四
[前调] 当年兵火流离,口渴谁来送水。渔人晒网樵夫睡,都是离宫废垒。
五
[前调] 谁弹捷克哀歌,谁纵波兰战火。诸姬尽矣巴黎破,两面鏖兵曰可。
六
[前调] 区区海峡波惊,莽莽红场月冷。兴亡转瞬归天命,不作降王系颈。
七
[前调] 欧洲守望何人,群众哀号隐隐。海洋巨霸从今尽,来日之歌笑引。
八
[前调] 至诚不外无私,真理方知有始。受降城下逢天使,大道之行在此。
九
[前调] 高原木落天宽,故国风和日暖。等慈寺下歌声断,常使英雄泪满。
十
[前调] 自由成长如何,大战方收战果。中华民族争相贺,王道干城是我。
(以上录自台湾中华丛书《右任诗存》,编校者刘延涛。)
让我们回到前面的话题,继续对拍品进行分析。图 5 的内容书写的正是于右任先生这脍炙人口的《中吕?醉高歌》中的第三首和第十首;图 7则书写的是第七首和第二首。说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于右任先生在特定的历史时刻――1945 年 8 月所创作的这些作品,竟然被作伪者把面世时间提前了 19 年半――图 7 的落款处不是清清楚楚地写着“十五年一月”(即公元 1926 年 1 月)吗!这种绝不可能的事,就这样确定无疑地宣告了这几件拍品的真实身份:不折不扣的赝品!这是作伪者无知、自以为是和利欲熏心的结果。当作伪者沾沾自喜地梦想着大把的钞票时,自己已经给这些东西打上了“伪造”的印记。
我们还可以作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作伪者没有书写“十五年一月”的年款,这几件东西就会是真的了吗?答案仍是否定的。笔者以为,尽管那样欺骗性可能会大一些,但由于这几件赝品还有很多露出马脚的地方,所以,在细心的藏友面前,它还是很难蒙混过关的。
比如,这几件赝品是以草书字体写就的。而图 7 的名款“于右任”3个字的写法,却是模仿于右任早期的签款字体。内容和落款的写法属于两个时期的书写特征。
再看图 5,于右任的诗句原为“万灵效命全民向”,被作伪者写成“万里”。而图 7 中,于作原句“群众哀号隐隐”,作伪者漏写了一个“隐”字;原句“来日之歌笑引”,作伪者又漏写了一个“之”字;原句“鸭绿江心浪摆”中的“鸭”字,作伪者竟将“甲”旁写成“田”旁。
于右任先生所创立的“标准草书”,出发点是“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他研习古今,融铸百家,总结出严格的草书标准和规范;而他自己的书写也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字字标准,笔笔皆活”。
反观上述两件拍品,图 5 中的“水”“墙”“帝”“效”“如”“华”“我”等字,以及图 7 中的“众”“巨”“霸”“嘶”等字的写法,均与“标准草书”相去甚远,有些甚至写错了。
至于图 6,内容为唐刘禹锡之散文名篇《陋室铭》。伪作只抄录了全文的约三分之二,不甚近情理。而其中“水”“斯”“苔”“阶”“谈”“调”“琴”等字的书写也不规范。
从整体上来说,这 3 件赝品的炮制者,对草书只了解皮毛,功夫差得太远,更遑论笔韵情趣,所以,有无年款都难脱赝品的最后定论。
二
由于草书作伪难度极大,因此在艺术品市场上,假冒的于右任作品以行书(或行草)居多。
于右任行草书法的作伪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依稿勾描,类似于伪造古字画的“响榻”法和“摹仿”法;二是仿写。
图 8 是 2005 年 11 月北京一家拍卖公司推出的一件拍品。预展时,笔者曾仔细观看并作有笔记。这件拍品从书体上看,应归于右任较早时期的行书作品。但拍品纸白版新,印泥新鲜红亮,墨色浓黑且浮于纸面,又是新的裱工。整幅作品中,有不少字在正常运笔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却有重叠的笔触痕迹,甚至在一个笔画中出现两次搭笔(即一笔分成三笔写成)的现象,勾描痕迹比比皆是。依笔者之见,这应是一件赝品。
事实上,这件拍品当时排在于右任拍品系列的第一件,虽然最终以7.48 万元的价格拍出,但以 13.3 平方尺的大件作品而论,相对于同场拍卖中的其他于右任作品来说,其成交价并不算高(这场拍卖中的于右任作品共 17 件,全部成交。其余 16 件作品,平均每平方尺 1.45 万元,而此件每平方尺仅为 5624 元。其中编号为 612 号的于右任书叶茵诗,仅 2.1平方尺,成交价达 6.6 万元)。这也说明,绝大部分的藏友还是很有眼光的。
图 9 是今年 4 月 12 日在无锡举行的一场拍卖中推出的巨幅“于右任
行书”,其大小仅比丈二匹纸略小(约为八尺整纸的高度)。其中大字以行书出现,后 3 行却似行非行、似草非草。整幅书写用笔单调呆板,节奏不明朗,气息不流畅。读者可以细看第一字“渡”字的左偏旁,“马”字的起笔和收笔,“手”字、“老”字的收笔,“本”字、“看”字以及“山”“正”等字,败笔不胜枚举。依笔者之见,这是一件十分低俗的仿品。然而,由于有故宫某专家的“鉴定证书”(笔者不曾亲睹),得以上拍,估价 35~45万元,实在是可悲。
这种巨幅的赝品,其实多年前就曾出现过。图 10 即为 1996 年 12 月“福建中国名家书画拍卖会”的拍品,尺幅更大,却同样是不堪入目的低俗之物。
值得注意的是,作伪者为了迷惑收藏爱好者,还常常找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旧纸来制造赝品。图 11、图 12 是分别于 2004 年 11 月、2005 年 7月出现在京城两家拍场的两件东西,即使用了这一手段,纸张确为民国时期的,但旧纸新做,字体拙劣,依然难以充真。
笔者近日翻阅《中国现代书画鉴定》一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 1 月第 1 版)。此书编写体例不错,内容丰富,值得一读。但书中例举一幅于右任《行书五言联》(图 13),认为这副对联“用笔灵动劲健,墨韵自然生动,结体端丽飘逸,上联与下联灵气互动,呈现出一派蕴藉多姿、潇洒冲逸的神韵”。综合落款、钤印、印色、纸色以及装裱各因素,该书作者认为这副对联“实为于右任中晚期极为难得的五言行书大对”(参见该书第 226 页)。对此,笔者难以苟同。
这里,我们仅从此对联中“大”字的一横一捺,“极”字“木”旁的一竖,“同”字的左竖笔的写法,就可看出书写者的坏习惯,不该断笔、停顿之处,有意做作,装腔作势,何来“大家”一挥而就之潇洒、大气!同样,综合对联中的落款、钤印以及上、下联截然不同的书写风格等,笔者认为这是一件赝品。当然,笔者之陋见确否,读者自可审视研判。
在上面例举的几幅拍品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于右任行书的那种“横向舒展,体势宽博,重心偏低,穿插错落”的结体特征;体会不到纯朴、厚重、雅致以及大智若愚的意境;更感觉不到那种洒落奔放、率意求简的雄豪大气!
我们还是用于右任真迹来说话吧。图 14 和图 15 是两幅曾多次公开发表的于右任行书作品。请读者将其与前面的赝品认真比对,亲自体会琢磨什么是真迹,什么叫“大气”吧。
三
于右任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书坛上最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将博大的气概内蕴于笔端,这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赝品永远难以企及与模仿的境界。
以笔者浅见,书法的作伪要远远难于国画的作伪。优秀的中国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传统国画不同,它完全是靠线条的流动、变化来表现作者的学识、志趣、修养和追求的。优秀的书法作品富有动态之美、韵律之美。名人名家的作品更是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驾驭毛笔的功
力,或洒脱,或厚重,或飘逸,或灵动,从而毫无掩饰地展现出书家的艺术追求和人格魅力。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任何作伪者想要在赝品上不露马脚,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以真本双钩填墨作伪,则墨色是“死”的,是缺乏应有的行笔变化的。即使“做”出了浓淡干湿的变化,“做”出了飞白、枯笔的效果,也会在笔触的微妙变化中露出破绽。如果作伪者是以多年专临某名家字体的“功力”作资本,即使已经学得很像,提笔就能写出某家书体,也会由于对执笔、运腕等技术性动作不黯其奥,而不知不觉地留下作伪的蛛丝马迹。而更令作伪者无法逾越的是那些书法大师的修养和阅历。再胆大的作伪者,其伪作永远不会让人感觉到名家作品的那种气魄;再精细的作伪者,其伪作也永远不会让人体会到名家在书学上融会贯通、胸有成竹、为我所用的自然流露。
当然,名家书法赝品的不断出现,也给我们提出了认真学习知识的更高要求。
再以四言打油诗一首奉送藏友:
书法造假,看似简单,要得神韵,难于登天。
“大家”修养,学识渊博,岁月磨炼,胸怀宽阔。
书学底蕴,有碑有帖,字字标准,笔笔皆活。
赝品形似,最难超脱,更有败笔,漏洞很多。
多看名碑,多读名帖,多翻“标草”,多研名作,
多思多想,多问多学,水平提高,不难识破。
(“标草”即“标准草书”)
责编昭林
相关热词搜索: 拍案惊奇 赝品 doc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拍案惊奇话赝品(八).doc2021-08-28
- 拍案惊奇话赝品(六).doc2021-08-28
- 数诱.doc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