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122:《二舅》
☞
| ☞ | ☞
| ☞ | ☞
月
日
用时:
分钟
得分:
二舅 吴标华
前几天回老家,特意去看了二舅。
老表说,二舅老得不行了,成天守着那间老屋,守着那些斧头刨子,闷声不响的,只怕活不长久了。
我赶紧奔向老屋,二舅果然坐在正中间,呆呆地望着墙角的一堆木料,身后的墙上挂满了斧头、锯子、长刨、短刨、墨斗、曲尺,整整齐齐,寒光闪闪,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銮宝殿。
我喊了声二舅,他猛地站起了身,眼里放出光芒,大声地说:“标伢,你来了!是不是要做点什么,那个炕桌还在用吗?”
我心里一酸,关于二舅的许多清晰的记忆顿时一一浮现。
二舅曾是老家有名的木匠,四乡八里都以请他做活为荣。他做的东西既牢靠又耐看,工钱还比别人低,一年到头自然是忙忙碌碌,经常是东家还未做完,西家就等着来挑木匠担子了。
当然,二舅最风光的还是替人上梁。大梁是二舅一斧一斧地劈出来的,方方正正,威武无比。二舅站在高高的墙垛上,一手握鸡,一手挥斧,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声吆喝,斧起鸡头落,炮仗鸣响,大梁缓缓升起,糖果纷纷落下。那样的秋日,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也是二舅最风光的。
但是慢慢地,二舅便不那么风光了。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如潮而至。那些没筋没骨、花里胡哨的东西,虽不耐用,但新潮时尚,价格又出奇的便宜,自然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就连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了,差点把二舅气死。
而做屋更不需二舅忙碌了。土屋已经远去,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需要架梁的程式。就算架梁,也只是象征性的,没人当一回事了。
开始,还有几个老人请二舅做个盆做个桶,多少还让二舅有些寄托。慢慢地老人一个接一个走了,二舅几乎就闲着了。一闲着,就乱发脾气,就没日没夜地喝酒。
有一年过年去看二舅,见他落魄的样子,实在不忍,就想起了请他做一个炕桌。二舅非常高兴,丢下酒盅,就叮叮当当地忙开了。老表说,那个炕桌二舅做了两天,也开心了两天。
但还有谁会像我一样请二舅做炕桌呢?不说木料,两天的工钱就是两三百,而市面上买一个也就一百多元,并且远比二舅做的结实好看。
我想,无论二舅怎样地运斤成风,都已无法与现代化的高科技相提并论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我们可以倾听身后悠长的叹息,但不能拒绝前方热情的召唤。
二舅,好想你转过身来,立在昔日的辉煌里,笑对眼前的世界!
(本文选自《海外文摘》,作者系岳阳县一中语文教师)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写二舅坐在老屋里的情景,“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銮宝殿”,是说二舅还沉浸在自己过往的世界里,独守着自己的木匠技艺无法走出来。
B.文章写二舅被村里的人争相邀请的风光和上梁时的威风凛凛、斧砍鸡头的表现,突出了二舅曾经的那种被需要被尊重的自豪与满足。
C.文章写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没筋没骨、花里胡哨”,是为了表现作者对这些“新潮”物品的贬弃疏远和对二舅的同情。
D.文章写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写二舅做炕桌的工钱质量,这些都表明相对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言,二舅确实落伍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作为行文的线索人物,使文章娓娓述来;又是故事的亲历者,这样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B.全文对二舅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一位乡村老手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印象深刻。
C.全文以再见到二舅时的回忆引出对人物的生平经历的叙写,既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又因“炕桌”而使故事流畅自然地展开,颇具匠心。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平实朴素,语言不事雕琢,既有乡土气息,质朴自然,又显得生动活泼,别有深意。
8.本文突出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文章在结尾说“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请结合全文,从主旨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6.C
(解析:应是为了表现像二舅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对新潮物品的看法,并不表示作者的态度。)
7.B
(解析: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8.①以二舅过往的风光与现在的失落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如今的尴尬处境。
②以从前村人的争相邀请与现在的无人问津甚至连二舅自己的儿子结婚也不想让二舅打家具进行对比,突出了新潮物品对传统手艺的冲击。
③以“土屋的远去”和“钢筋水泥的楼房”进行对比,写出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二舅为代表的传统手艺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答出两点给 4 分,如答“打炕桌的工钱质量与市面上买的”对比,也可酌情给分。)
9.①从理智角度看,时代必然进步,二舅的木匠手艺必将被新的科技淘汰,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唯有接受。
②从情感角度看,希望二舅能走出自己曾有的辉煌,与时俱进,不在失落中自我颓废,能够重新振作。
③从社会关怀角度看,我们要关注老一辈手艺人的处境,既要同情他们,更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必须扣住文本作答,由此表达对行文主旨的思考,每点2 分)
相关热词搜索: 训练 现代文 阅读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小学足球训练总结2021-09-06
- 训练题2021-09-14
- 一年级基础训练题2021-09-14
- 8题12题训练2021-09-14
- 古诗文阅读训练60:《鲁简肃...2021-09-28
- 海军报社新闻训练班学习情况总结2021-10-29
- 三基训练2022-03-22
- 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创建现代文...2021-09-24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演示会方案2021-09-27
-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2021-08-27
- 01身份证阅读器2021-09-08
- 消毒供应中心,生物阅读器2021-09-08
- 阅读理解,(2)2021-09-16
- 阅读理解1112021-09-16
- 阅读理解142021-09-16
- 阅读理解012021-09-16
- 阅读理解题2021-09-16
- 阅读理解2021-09-16
- 做人阅读理解答案,做人阅读理...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