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
回
延
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一些特点。
2.体会诗歌的集中性 3.领会诗人对党、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的深情。
4.向延安人民学习,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一些特点;领会诗人对党、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的深情。
难点:理解比兴方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踏上你离别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贺敬之于 1940 年到达延安革命胜地,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 年,诗人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胜地延安,此时正好是十年时间,那么,当作者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他的心情如何,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熟读、演唱,体会诗人流露的真情。
1.自由读、体会诗情,弄懂本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第一部分:跳荡、激
烈。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第四部分:热情、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2.弄懂感情基调基础上齐诵,再次体会。
3.大家都读了两遍,我们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进而介绍“信天游”的知识,并用《信天游》曲调演唱。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短的只有一两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三、讨论:
1.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的过程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2.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感情线索:
回延安
-澎湃激情
兴奋
忆延安
养育深恩
感激
聚延安
亲人心声
喜悦
看延安
崭新面貌
赞颂
颂延安
伟大贡献
热爱
3.本节课小结 4.作业: 1.朗读《回延安》并为之配一道合适的乐曲。
2.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选取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下一节课交流。
相关热词搜索: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