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京剧故事《杨门女将》故事梗概

发布时间:2021-09-08 00:39:33 浏览数:

 京剧故事《杨门女将》 伍明 今日,汴京城天波杨府,门外院内,张灯结彩,正堂里高悬寿幛贺联,为宋室江山屡建功勋的杨家将已经到了杨宗保一代,今天正是杨宗保的五十寿诞。他的老祖母佘太君,虽是百岁老人,余勇不减,精力充沛,在保卫大宋边疆的连年征战中,她送走了丈夫、儿子两代人,十几员战将拼死沙场;今天她仍带着孤寡的儿媳杨大娘、杨二娘、杨三娘、杨四娘、杨五娘、柴郡主、杨七娘及八姐、九妹和孙媳穆桂英、重孙杨文广,在天波府的演兵场上,每日操练兵马,毫不懈怠。这几年,西部边关吃紧,杨宗保长年驻守边城;抵御西夏。

 杨宗保寿诞这天,西部边关传来一个惊天动地的噩耗。寿堂内,灯烛辉煌,家宴就要开席,战功赫赫的穆桂英今是寿星婆,脱下战袍,换上裙钗,率领着仆人、丫环兴致勃勃地忙前忙后,柴郡主亲自下厨房为儿子的生日安排饭莱。

 老管家杨洪行色匆匆进来禀报,说是边关来了人,守将焦廷贵、孟怀源府外求见,婆媳二人对视一眼,并不为怪,以为是宗保特别打发两员亲信战将回来给太君与母亲、婶母叩头请安。孟、焦二人慌慌张张闯进寿堂,二人混身缟素,不敢抬头,柴郡主、穆桂英惊愕沉重,忙搀扶起二将问他们为何今日进京?为何重孝在身?二将不得不据实相告,西夏王王文率大军进犯边关,引诱杨元帅闯进葫芦谷险地,暗中埋伏兵马,虽然杨宗保寻找到谷内隐蔽的栈道,眼看已逃出险境,不幸身后连中数箭,当场阵亡。

 柴郡主,穆桂英好似从万丈悬崖坠落于汪洋大海!

 郡主失去独子,桂英失去丈夫,肝肠寸断,痛不欲生。悲痛间,杨洪奉太君之命催请开席,同时请孟、焦二将,同入席家宴,柴郡主;穆桂英整理衣衫,重施粉黛,命孟、焦人堂更衣换帽,万万不可暴露真情,今日是宗保的寿诞,应该哄得太君高兴才对啊!

 鼓乐声起,佘太君在众儿媳、女儿的搀扶下盛装来到寿堂,老寿星喜悦地请大家快快入席,杨门四代同堂共庆孙儿五十大寿。喜乐奏起,丫环手捧托盘,献上红色寿字绒花,请众位夫人小姐一一插在鬓际。

 托盘献至穆桂英处,穆桂英心如刀铰,悲从中来,半天没有动手,柴郡主强做欢笑搭讪地走过去帮助儿媳将花插好,酒过三巡,佘太君问起孟、焦二将边关战事如何?没等二将开口,柴君主抢着回答:“边关战争繁忙,宗保孩儿不能返家尽孝,特地差遣二位将军回府给太君磕头。”

 佘太君高兴,说是前方将士劳苦功高,大家不必拘礼,应轮流把盏为二位将军接风洗尘,孟、焦二将诺诺应声遵命饮酒,急坏了提心吊胆的柴郡主,唯恐二人喝醉,露出破绽,有意支应文广孙儿为太祖母与诸位祖母敬酒。杨七娘生性豪爽,喜好热闹,她又是文广的武术教练,对文广像亲祖母般疼爱,看见众人兴高采烈地替宗保喝寿酒,而酒量甚大的穆桂英却在一旁冷落,她岂能饶过,斟了一杯递给文广,要他为寿星婆敬一杯,穆桂英强作欢笑勉强喝下。七娘又要文广为父帅敬酒,罚母亲代喝,提起宗保,穆桂英克制不住地伤心起来,但禁不住这个劝那个劝,此时连太祖母也在凑趣儿催她喝干这杯酒,她端起儿子的敬酒,仰脖喝下,又觉眼前发黑,摇摇欲倒,对这意外的举止,在座的众人不由得十分吃惊,柴郡主连忙赶过来扶住儿媳,掩饰地说桂英连日操劳,不胜酒力,怕是要醉倒,要文广立即扶母亲回房休息。

 百岁老人佘太君,感觉敏锐,观察细致,她一直注视着酒席宴前众人的动态,不由得疑虑重重,孙媳桂英平时酒量过人,从无扭捏作态,今日为何只两杯酒,便醉倒堂前?焦、孟二将更是贪杯之人,千里迢迢回到府中贺寿,既不多话,也不多饮,一切都听郡主摆布,尤其是郡主今日十分失态,平常是个极稳重,极矜持的人,席前却抢言抢语,强说强笑,到底这边关之上,出了什么事情?必须问个明白。佘太君一双锐利的眼睛由不得朝柴郡主看去,柴郡主避开婆婆的目光,却不料又有佘太君的一连串问话过来。

 “桂英儿,可是真的醉了?怀源、延贵!你们两个娃娃不愿多饮,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柴郡主抢着分辩:“没有的事!他们二人真正是为宗保寿诞而来。” “为娘未曾问你,延贵!你近前讲话。” 焦延贵是个直肠子人,说不得半句假话,只听见老太君又在问他:

 “宗保他在三关可好?”

 焦延贵迟疑,孟怀源抢答:“太君放心,元帅安泰!” 柴郡主怕问多了,露出了马脚,又使眼色要焦、孟二人告退到后堂休息,不想太君又问:“即是宗保差遣,可有家书送来?” 焦、孟二将对视,急忙摇头。

 “即无家书,临行前他可有话让你二人转告?” “……”

 “无有书信,又无话语,他要你们千里迢迢回来做甚么?” 一连的逼问,迫使孟、焦有口难开,不由得同时跪倒,悲从中来,大哭道:“老太君啊!元帅他……他已为国损躯了!” 佘太君猝然惊坐,无语。众人也都惊得呆住了。顿时寿堂内一片肃穆沉重,佘太君带头将头上绒花慢慢摘下,竭力地镇静下来,她吩咐精疲力竭的柴郡主赶快回房休息,嘱咐大家:“文广年幼,不要对他多讲!” 安排完毕,命八姐、九妹换大号酒杯伺侯,酒杯中斟满酒,佘太君举杯,慢慢走至厅堂前,对天祝祷:“宗保,我的好孙儿,今当你五十寿诞,你为国尽忠,竟然不在了!愿你饮下这杯酒,神游九天.宗保,我的好孙儿,你英勇无畏,捐躯为国,不愧为杨门的好后代,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尔父、尔母,你是祖母的好孙子,祖母敬你一杯,你要痛快饮下!” 说罢,将酒洒向天地。

 杨元帅阵亡的消息,悄悄传遍天波杨府,经过短暂剧烈的沉痛后,天波杨府沉静下来,捍卫边关,保卫国家的英雄豪情,更加激荡着杨门将士每个人的胸怀,十七岁的杨文广骤然间长成大人,长跪在太祖母面前,要求上马出征,为父报仇,他的身后跪满一片,齐刷刷清一色的杨门女将,要求披挂出阵,为宗保元帅报仇。佘太君深思熟虑已有多时,她沉稳地安慰大家稍安勿躁,叫过孟、焦二将,速速将消息报与仁宗皇帝知晓。

 杨府安排灵堂,祭奠亡灵。

 宋朝是建立于五代十国混战以后的基础上的,虽然经过宋太祖、宋太宗两代皇帝的统一征战,边境仍不得安定,北方有契丹势力侵扰,西边的西夏国也向宋朝发动边界战争,到宋仁宗时期,征战变得更加频繁。前线战败,杨元帅阵亡的消息迅速传遍朝野上下,主和派的兵部军机大臣王辉与主战派的宰相寇准在金殿之上激烈争执起来。

 王辉坚持: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纵然再战,也未必能够取胜,不如暂时求和以保国家安全。

 寇准则认为:立即派兵赴三关解围,苟且求和乃误国之道。

 两派各有道理,争得面红耳赤,仁宗思考半晌,决定:“二卿不必争论,寇爱卿替孤传旨,且看有人愿意挂帅出征否。” 寇准站在金殿上,晓喻两廊文武大臣:“宗保元帅为国捐躯,哪位大人愿赴三关御敌挂帅,请上金殿面见圣君。” 殿下鸦雀无声,文武百官无人响应出列应征。寇准不信,再次传旨,两廊寂静,百官低头。寇准百感交集,往日皇帝封赏晋爵,人人争功抢名,如今国家有难,边关吃紧,急需帅才,大家却装聋作哑。王辉却幸灾乐祸:“寇天官,你的主战政策真是纸上谈兵啊!朝中既无人挂帅,看来只有求和一条路了!” 寇准毫不退让,他保举杨家一门女将可挂帅御敌。王辉连连摆手:“杨家无有男儿,如今是一门孤寡,老的老,小的小,如何能担此出征挂帅的重任!” 宋仁宗也说:“杨门女将退隐已久,非比当年,依孤看来,还是求和的为是。” 寇准知道在朝廷中争执,自己势单力孤,说服不了仁宗,便心生一计,有意避开战与和的话题,缓和地劝仁宗皇帝去天波杨家祭奠亡灵。

 天波府灵堂上哀乐声声,杨文广重孝在身为父亲守灵,听说仁宗皇帝亲来祭奠,柴郡主、穆桂英搀扶老太君率众儿媳和女儿迎接圣驾。

 宋仁宗祭奠毕,宾主落座,老太君命众人退下,开口便问皇帝:“宗保为国尽忠,虽死犹荣,只是三关没有大将守卫,危在旦夕,不知万岁何日发兵,一救燃眉之急?”

 宋仁宗没有想到太君开口便问此话,一位刚刚痛失爱孙的百岁老人,如此关切国家安危,倒令这他一国之君十分尴尬:“这燃眉之急么?刻不容缓,无奈朝中无将啊!” 佘太君以为皇帝是来调动杨家出征,有话难说,便道:“啊!万岁,朝中有何为难之事,只要是您做主,老臣万死不辞!” 两方的心思只有寇准明白,他正是要借助杨氏满门忠烈的爱国激情说服皇帝出征决战,索性当场将仁宗皇帝停战求和的意向挑明,果然,老太君没有料到皇帝有求和的主张,直气得浑身发抖,仁宗无奈的解释:“求和西夏,本非朕的意思,无奈是选将求帅朝中无人哪!” 佘太君情急之下,脱口说道:“求和罢战乃闻风丧胆的误国之道,只要朝中有令,这挂帅出征的重担由我承担!” 百岁老人果然出面请战,元帅职务终于有人担起,寇准如释重负,王辉却不以为然。

 “啊呀呀!从古至今,保卫国家的任务,哪有百岁高龄的人承担的呀!” 仁宗也说:“老太君!纵然您老当益壮可以挂帅,还缺能征惯战的先行官啊!” 仁宗话音刚住,从后厅中冲出一员女将,正是当年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太君若是挂了帅,穆桂英就是先行官。” 王辉冷笑:“光杆牡丹也枉然!” 话声未停,后厅里又冲出杨大娘、杨二娘、杨三娘、杨四娘、杨五娘、杨七娘、八姐、九妹,一个个女将顶盔贯甲,威风凛凛地面见圣驾。不由得让皇帝十分振奋,王辉仍是不服气:“一门女将,十二个裙衩,两军阵前,岂不被西夏耻笑!” 他的话音未落,又从后厅冲出一位英俊少年:“呔!休道杨家无有儿男,俺杨文广来也!” 柴郡主一直苦苦拦挡着文广,不要他出头露面见皇上,她再也舍不出杨家这唯一的根苗出征流血了,拦挡不住,不服输的杨文广倒跟王辉理论起来:“俺杨家要帅有帅,要将有将,一门忠勇,盖世无双,就是不能求和,请赐圣旨一道,容俺杀敌报国,解救三关!”

 王辉冷冷笑道:“老夫人,少夫人,我的众位夫人哪!军国大事,非同儿戏,给杨元帅报仇事小,朝廷的安危才是头等的国家大事啊!” 佘太君闻听此言,不由得怒火上撞,杨氏一门众位夫人,哪一个在战场上不是舍生忘死,立下过赫赫战功!哪一个夫人不是夫死战场,就是儿死战场,谁曾是公报私仇的小人!她尽量按下火气以理服人,说服仁宗,赶紧出兵。

 “王大人!你好小看我杨家人了,自从杨家统帅兵马,身膺抗敌 重任,为保社稷安危,一代接一代的可称得起忠烈一门;从辽国兴兵犯境,到西夏强占我国疆土,金沙滩老令公手提金刀勇冠三军,两郎山杨家儿郎被辽军层层包围,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可叹我三代男儿伤亡尽,单留宗保一条根,如今宗保在三关又丧命,才落得老、少,冷冷清清,孤寡一门,历尽沧桑,我也未曾灰心,要说报仇,杨家的仇是报不尽的啊!” 杨家几代人用血肉身躯奉献出的忠勇和爱国,用几代人拼死沙场换来的国泰民安,这是有目共睹,人所尽知的,而今天杨氏一门请战出征的忠勇气概,终于使仁宗幡然觉悟,鼓舞了他出兵的决心,王辉听出皇帝改了主意,拼死相劝:“出战事关重大,如此年高老迈的元帅出征,若不败于西夏,下官情愿摘下这顶乌纱,从今后子孙三代,永不入朝为官。” 佘太君不屑与他争辩:“哼!我杨家只知忠心保国,哪有乌纱可摘,只求万岁信及老臣,当机立断!”宋仁宗果然当机立断,颁命佘太君即日挂帅出征,寇准、王辉押解粮草,军前听用。

 天波杨府灯火通明,彻夜不眠,众位夫人、小姐连夜换戎装,备战马,佘太君唯独没有点将杨文广。柴郡主请求过婆母,文广尚在年幼,何况宗保新丧,杨家四代人只有这个单传男子了,不能再贸然出征。然而众位祖母一致评价文广本领不弱于桂英,正该带他亲历战争,接受磨难,杀敌建功。

 此刻杨文广长跪于太祖母面前,坚决请求出征,誓为天波杨府再建功勋。佘太君再三沉思,终于下定决心:明日出发前,由文广与母亲在校场比武,待比出胜负再做决定。

  第二天清晨,白发如银的佘太君威风凛凛地披挂上阵,站立于校场帅位台上,两旁位列杨家众女将与孟焦二将,待穆桂英与杨文广决出胜负后立即出征。

  杨七娘擂起战鼓,校场众士兵呐喊声震天震地,五十岁的穆桂英,跨下一匹枣红色战马,英武威风不减当年,杨文广戎装金蹬,骑的是父亲留下的一匹白龙战马,好一个威武英俊的少年将军,众人暗暗喝彩,佘太君命令他们比试三个回合,不得相让。

 桂英与文广母子对枪,一个求胜心切,一个考察仔细,只见文广越战越勇,第一个回合下来,母子不分胜负,佘太君已是心中有数。

 战鼓声再次响起,母子俩再战第二个回合,穆桂英大显身手,手中银枪紧紧压住儿子逞能好胜之心,杨文广究竟不是母亲对手,渐渐败下阵来。最后一个回合,母子俩上阵后,穆桂英始终用枪压住文广,使文广不得还手,文广急得满头大汗,不能再输啦!低声求情:“妈呀!您要是不输,儿就不能杀敌报国啦!” 穆桂英虽不愿让儿子去战场拼杀冒险,但理解儿子忠勇好胜的性格,深知儿子本领出众,随军远行三关,定能建功立业。微微一笑,露个破绽,被文广击落下马。众人高声喝彩,只有柴郡主埋怨桂英不该输给文广。佘太君劝道:“文广年龄虽小,本领超群,桂英也是要成全他,随我们同去三关立业建功,你就放心吧!” 三关边防前沿西夏王听探马报道,宋皇派杨门十几位夫人前来决战,便狂笑不止,宋室江山已无战将能保,乘此杨门女将立足未稳,带领众将杀上阵前。

  佘太君首阵派出杨文广对付西夏国王子王翔,交手未几个回合,王翔兵败西逃。西夏王亲自催马上阵,杨七娘大喝一声,迎上前去,又将西夏王的耳环挑落地上,西夏兵将初战便尝到杨门女将的厉害,心生畏惧,如潮水般败退,躲进大营不敢出战。

 轻敌的西夏王丧气自己竟败在一帮女流手中,不敢再去冒险。

 手下大将魏古献计:“想我大营,前有飞龙山天险,后有葫芦谷屏障,居高临下,有险可守,能退能进,而宋军长途跋涉而来,无粮草可接济,只利于速战速决。我们高悬免战牌偏不出兵,耗他们一个月、两个月,待他们耗尽粮草,必生急躁,我们再将他们骗人葫芦谷的埋伏圈,一网打尽!”西夏王觉得此计甚好,立即派王翔带领三千人马驻扎葫芦谷口,以备诱敌深入,其余兵将坚守大营不许出战。

 一连几天,西夏大营静悄悄的无声无息,只有免战牌高悬营门,果然急坏了佘太君,如

 是敌人守险不出,迫使宋军耗尽粮草,不战自败,如何出其不意地攻进险地呢?佘太君夜不能寐,亲自带着八姐、九妹深夜上山察看地形,西夏大营占据险要地势,周围峰绝路断,的确很难强攻。她忽然想起宗保孙儿是夜探绝山,回程路上...

相关热词搜索: 女将 京剧 故事梗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