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物理公式

发布时间:2021-09-14 15:03:20 浏览数: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各物理量及符号表示:速度 v

 路程 s

  时间 t

 温度 t

 质量 m

 密度 

 体积 V

 压强 p

  力 F

 受力面积 S

  功 W

  功率 P

  重力 G 高度或深度 h

  效率 比热容 c

  热值 q

 热量 Q

 重力常量 g

  电流 I

 电压 U

 电阻 R

 摩擦力 f

  动力2F

 阻力2F

 动力臂1l

  阻力臂2l

 透镜的焦距 f

 1.速度:tsv   vt s

 vst 

 2.密度:Vm   V m  

  mV 

 3.重力:

 mg G  gGm 

 4.压强:SFp   pS F 

 pFS 

 液体的压强:

 gh p液  ghp液

  gph液

 5.功:

 Fs W  sWF 

  FWs 

 6.功率:tWP   Pt W 

 PWt 

  FvtsFtFstWP     vPF 

  FPv 

 7.杠杆的平衡条件:2 2 1 1l F l F  12 21ll FF 

 12 21Fl Fl 

  21 12Fl Fl 

  21 12ll FF 

 8.滑轮组:nG GF动 物  动 物G nF G  

 物 动G nF G  

  FG Gn动 物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距离关系:

 nh s  ,速度关系:物 绳子nv v 

 ①有用功:

 h G W物 有 hWG有物

  物有GWh 

 ②总功:

   h G G Fnh W物 动 总   nhWF总

 FhWn总

 FnWh总动 物总G GW

 动总物GhWG  

  物总动GhWG  

 ③效率:

 % 100  总有WW  总 有W W 

 有总WW 

 ④额外功:

 h G W动 额外

 9.斜面:①光滑的斜面:

 Gh Fs  sGhF 

 FGhs 

  hFsG 

 GFsh 

 ②粗糙斜面:有用功 Gh W 有用

 总功 fs Gh W W Fs W     额外功 有用 总

 额外功 fs W 额外功

 效率 % 100总有用WW 

 由 fs Gh W W Fs W     额外功 有用 总可以推出:

 fsGhF   sGhF f  

 10.浮力:①拉力 浮F G F   浮 拉力F G F  

 拉力 浮F F G  

 ②排 浮G F 

  ③ g m F排 浮 gFm浮排

  ④ 排 液 浮gV F   排浮液gVF 

 gFV液浮排

 ⑤物体的沉浮条件:浸没在液体中,排 物V V  若 mg G F  浮则悬浮; 若 mg G F  浮上浮,最终漂浮:排 物V V 

 mg G F  物 浮物体部分体积在液面上方 若 mg G F  浮下沉,最终物体下沉到液体的底部,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作用而保持静止:排 物V V  mg G F F   物 支持力 浮浮 物 支持力F G F  

 支持力 物 浮F G F  

 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排 物V V 

  mg G F  物 浮物 浮 物 物 排 液G F gV gV     

 11.物体的①动能221mv E K  物体的重力势能 mgh E P 

 ②机械能 mgh mv E E EP K   221 ③物体的内能 分子势能 分子个数 分子动能 分子个数     E 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分子个数)、温度(分子动能)、体积(分子势能)有关,与物体的速度高度无关 12.热机的四二二二一:一个循环四个冲程,活塞往返二次,曲轴也就是机器转二转,做功两次,一次是压缩冲程对内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气缸内气体的内能;一次是做功冲程,气缸内的燃烧高温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热传递:①  0t t mc Q  吸 0t t cQm吸

  0t t mQc吸

  mcQt t吸 00tmcQt  吸

 mcQt t吸 0 ②  t t mc Q  0 放  t t cQm0放

    t t mQc0放

 mcQt t放 0 tmcQt  放0

 mcQt t放 0

  ③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没有损耗:放 吸Q Q 

 14.燃料燃烧:

 mq Q 放qQm放

 mQq放

 ①效率:

 % 100  总有用QQ  总 有用Q Q 

 % 100有用总QQ 

 15.欧姆定律:RUI  IUR 

 IR U 

 16.串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

    2 1I I I 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②电压:

     3 2 1U U U U 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③总电阻:

     3 2 1R R R R 总 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n 个相同的电阻 R 串联,总电阻为 nR

 ④电压分配:2121RRUURR  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⑤功率分配:2121RRPPRR  串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7.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

      3 2 1I I I I 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    3 2 1U U U U 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 ③总电阻:3 2 11 1 1 1R R R R  总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两个电阻1R 、2R 并联的总电阻为2 12 1R RR RR总,n 各相同的电阻 R 并联,总电阻为nR, ④电流分配:1221RRII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⑤功率分配:1221RRPPRR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功率与支路电阻成反比 18.电功:

 Pt IUt W   UtWI  ,ItWU  ,tWP  ,PWt 

 19.电功率:①tWIU P   适用任何电路  Pt W  ,PWt  ;IPU  ,UPI 

 ②RUR I P22  只适用于电阻 2IPR  ,RPI  ,PUR2 , RP U 

 20.焦耳定律:

 Rt I Q2 RtQI  ,t IQR2 ,R IQt2

 热功率:

 R I PQ2  R I PQ22IPRQ

 ①纯电阻电路(不含电动机的电路)电功等于电热,有 tRURt I IUt Q W22   ;功率关系:RUR I IU P PQ22   

 ②电动机问题:能量关系:其他W Q W   对外做功W Rt I IUt  2

 Rt I IUt W2 对外做功 功率关系:机械功率 热 总P P P   机械功率P R I IU  2 R I IU P2 机械功率

相关热词搜索: 公式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