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存
“立足存在”视域下边境高寒地区党建工作路径探究 2021-07-12 13:20 胡德庆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订阅 2021 年 2 期 收藏 关键词:工作方法实事求是党的建设 摘
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边境高寒地区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文化氛围以及群众整体素质等客观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地区党建的特殊性。为此,应从立足特殊人文地理环境提高党性修养,立足客观需要推动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相融合,立足特殊区情、特殊问题强化党建考核实效,立足特色资源打造党建特色品牌,立足当地人民所需将“为人民服务”宗旨贯穿党建始终等五方面抓好该地区党建工作,以让党建真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边境安定的“稳定器”、民族团结的“黏结剂”、政策落实的“着陆器”。
关键词:客观存在;党的建设;边境高寒地区;实事求是;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2.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2-14-07 “思想、意识、观念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1]151边境高寒地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生产实践以及人口因素等“客观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地区特殊的实践活动——党建活动的特殊性。因此,必须立足该地区的特殊现实去开展党建工作,牢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在调查研究“客观存在”中认真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和规律,以一切问题都应在“存在”中发现并在“存在(实践)”中解决和以一切工作思路都应源于“存在”但又高于“存在”的思想开展该地区的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促进该地区实现全面、科学的发展。
一、边境高寒地区“客观存在”的特殊性 (一)严酷的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3]。边境高寒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可用“高”“多”“寒”“少”“偏”等五个字来概括,即海拔高、山地多、气候寒、植被少、地理位置偏。严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的人承受着比其它地区的人更多地来自大自然的“压力”和追求快速发展的“渴望”,这也决定了该地区各项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及艰难程度。党建工作作为一项事关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其工作的开展理应“因地制宜”,决不可忽视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而要立足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灵活地采用合理的工作方式方法,即做到立足“存在”、实事求是、融合开展。
(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边境高寒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温度低,在这种高海拔、低气压和低温度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以 N 县为例,就政府机关单位正常工作时间来说,冬季的工作时间为上午 10 ∶ 00—12 ∶ 30,下午的工作时间是 15 ∶ 30—18 ∶ 30,工作时间相对于内地来说较短。从当地群众日常活动的情况来看,当地人们大都采取比较“柔和”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晚上 9:30 过后县城大街上只会有很少的人走动,各种商铺也会陆续关门。人们要么各自在家休息,要么在小茶馆饮茶、喝酒、弹唱,活动形式相较于内地其它地区来说更为缓慢。各乡镇更是如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相对“缓慢”地行走;相对“缓慢”地做事;相对“缓慢”地交往与生活。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似乎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源于“自然”、源于“客观规律”,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考虑到这种生活规律的特殊性,切实做到“因人群而异”“因规律而异”。
(三)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 边境高寒地区地处国境边界,气候环境恶劣,地广山多且道路崎岖,这样的客观条件导致各基层行政部门之间和各基层党组织之间相聚甚远,交通和通信条件较之内地更为不便、企业投资吸引力也相对不足。这进一步导致了该地区许多地方不仅在地缘位置上“靠边”,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及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上也“靠边”:一些地方都缺少有力的支柱性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准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内地,经济发展压力极大。以 S 县为例,该县自然资源匮乏、生产工具相对落后、产业效率相对较低且产业结构单一。例如,该县 C 村自然资源匮乏,农畜产品较少,不能发展规模性产业,且地理位置偏僻,亦不适宜发展观光旅游业;CB 村整体自然资源少,虽有温泉,但温泉产业规模小、设备陈旧、落后,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G 村地广人稀、山高坡陡,可利用的资源除了发展牧业以外无其它资源,且为了实现草蓄平衡,无法扩大畜牧养殖规模;D 村经济单一、生产工具落后,群众增收途径单一,收入少,外出务工人员少;MD 村集体经济主要靠出租合作社和农家乐,集体经济规模小。这种较为落后的发展现实,极大凸显了该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经济发展动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进一步凸显了该地区“抓党建促发展”任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四)相对较低的群众受教育程度 如前所述,独特的地理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便的交通和通信条件等因素都制约了边境高寒地区群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群众受教育水平较低也会给该地区带来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较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热衷于参加宗教活动,易听信一些不切实际的谬论;“等靠要”思想依旧存在,部分劳动力思想保守,特别是部分青年群众缺乏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精神,宁愿守在村里过穷日子也不愿外出挣钱谋生;人居卫生环境有待加强,部分群众不注重个人生活卫生和疾病防预,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压力大;部分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不强,乱倒污水、乱丢垃圾、偷砍树木、私采砂石等现象依然存在等等。所有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考验着该地区党组织的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由此也体现出该地区党建工作的艰巨性。
(五)独特的文化氛围 边境高寒地区的文化氛围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突出表现为宗教氛围较为浓厚,且各种宗教思想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时甚至还面临着极端宗教思想渗透的危险。由于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历史因素等影响,边境高寒地区信教群众较多,宗教在他们心中有着特殊地位,这种地位是带着“根”的,甚至有些群众将其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求神拜佛以追求来世幸福上。这种特殊的信教氛围也对该地区党建工作提出了相应要求与挑战,因此,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应合理处理好这种文化氛围上“客观存在”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以规避不必要的矛盾产生。
二、边境高寒地区党建工作的特殊地位 边境高寒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地区的“地”和该地区的“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为,这些特殊地方的经济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人的各种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各项工作部署能否在该地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稳定大局”、关系到“寸土不让”、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更关系到我们党伟大宗旨的践行和对历史使命的担当,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该地区党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一)保持国家边境安稳的“稳定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4]201 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繁荣稳定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边境地区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边境高寒地区的稳定有赖于“基层堡垒”作用的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是战斗在维护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一线的英勇“战士”。这些基层“战士”战斗能力强、号召力强、先锋性突出,就能确保边境地区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相反,如果这些基层“战士”软弱涣散、毫无战斗力和影响力,边境地区必然大局不稳、人民必然对未来丧失信心,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引起整个国家的动荡不安。因此,抓好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力,进一步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廣大党员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
中担当好“先锋战士”的角色,即以党建保稳定,对于边境高寒地区始终保持繁荣稳定局面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二)促进边境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全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5]190 边境高寒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其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开发能力不足、人们的法治意识不高和法治思维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党始终是总揽全局的领导者、人民最值得信赖的依靠者、边境高寒地区繁荣发展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因此,边境高寒地区要实现繁荣发展,党的领导必须更有力量,各级党组织建设必须更贴合实际、更贴近民心、更顺应民意、更接当地地气;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更懂得科学发展思路、更讲究科学发展方法、更富有脚踏实地和真抓实干的“精气神”。抓好党建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发展质量,因为“党建统领一切,具有统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等积极作用”[6]。边境高寒地区的党建工作,必须要始终聚焦“为人民求发展”“为百姓谋福祉”,把该地区的特色优势和经济发展任务、党建工作目标合理结合起来,把人们摆脱贫困的愿望和制定党建工作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地区科学发展和党建工作要求联系起来,让党建助推地区经济发展上更加有力量。
(三)维护边境民族团结的“黏结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族大团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搞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7]。边境高寒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是这一地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安定和繁荣。而基于已有的实践可知:党建工作就是保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当前,边境高寒地区各少数民族能够紧密地团结在各级党组织周围,坚定地相信党和政府,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始终毫不动摇地践行着“大团结”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为边境的繁荣和稳定积极贡献各自力量。这种大团结局面的形成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有力地说明了党始终是各民族能够紧紧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的核心力量,进一步证明了民族团结需要一个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党积极发挥“引力作用”,这也从根本上更进一步突显出党建工作在民族团结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对边境高寒地区来说更是如此,其“粘结剂”的作用更加突出和强烈。
(四)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的“着陆器” 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8]。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要落地生根,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坚定地执行,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行政部门立足实际地科学执行。边境高寒地区条件艰苦,交通和通信条件差,加之部分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和受突出的地方特色文化影响,要落实好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该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就需要有更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号召力。该地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就需要有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执行力。该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就需要有更强的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和积极奉献的精神。为此,边境高寒地区必须抓好党的建设工作,通过落实组织制度、加强组织建设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创造力和号召力;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实践历练以提升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担当精神和为民情怀;通过广泛宣传、思想引导和组织动员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首创精神,以让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装上更先进的“着陆器”,更顺利地在边境高寒地区落地生根。
三、立足“客观存在”抓好边境高寒地区党的建设工作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让这里的一切客观存在都具有了“不一样”的地方。为此,必须立足边境高寒地区的特殊性去分析和研究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在实践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找准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把该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符合该地区的发展实际和人民意愿。
(一)立足特殊人文地理环境提高党性修养 1.时刻将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统一起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9]2,边境高寒地区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教育水平,导致该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相比内地来说较为落后。同时,相对浓厚的宗教氛围必然会对这里“土生土长”的党员及外来党员的思想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指出的“我们的党员由于原来的社会出生不同,所受的社会影响不同,因而就有不同的品质。”[9]4 宗教
色彩较为浓厚的社会环境,极易导致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党性意识较弱的部分党员,特别是部分基层农牧民党员信仰宗教。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这一论断深刻指出了理论坚定的重要性及理论学习与党性修养的内在关系,科学地揭示了党性的提高离不开持续深入的理论教育。在条件艰苦、宗教氛围较为浓厚的边境高寒地区,各级党组织应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党员思想动态,加强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要坚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作为全体党员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抓牢、抓实,并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好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和培训,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增...
相关热词搜索: 立足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立足山区实际开拓基地就业扶残路2021-09-11
- 立足村情创特色围绕优势促发展2021-10-21
- 立足**的经验解读科学的人才观2021-12-05
- 立足于自身素质的提升增强科...2022-01-16
- 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水利...2022-02-14
- 立足实际,重点突破,创建和谐企业2022-02-15
- 立足“诚”突出“情”坚持“...2022-03-03
- 立足实际抓宣传提高创先争优...2022-03-25
- 立足本职,创先争优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