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
发布时间:2021-09-26 12:45:48
浏览数: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认识上的清醒和自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于2月19日开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并强调了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这一命题的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认识上的清醒和自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一个关键阶段。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否则,便可能会出现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国际国内的形势都要求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但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更为重要的是,强调这一点,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一种责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必然体现。它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当前我们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发挥执政党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碰到的问题,才能够实现和谐社会。我们要充分认识三个文明建设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致性。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好,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载体上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
发挥执政党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充分发挥党对社会的整合功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保持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回避矛盾,更不能以此来掩盖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要看到矛盾、正视矛盾,并想办法解决矛盾,这一过程恰恰就是和谐社会的过程。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都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站在统揽全局的战略高度,从代表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位置上加以引导和处理,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当前,要注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执政党的社会基础来自于最大多数人的拥护,而最大多数人的祥和幸福、和谐相处,自然就是最大的执政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社会 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于2月19日开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并强调了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这一命题的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认识上的清醒和自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一个关键阶段。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否则,便可能会出现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国际国内的形势都要求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但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更为重要的是,强调这一点,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一种责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必然体现。它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当前我们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发挥执政党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碰到的问题,才能够实现和谐社会。我们要充分认识三个文明建设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致性。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好,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载体上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
发挥执政党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充分发挥党对社会的整合功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保持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回避矛盾,更不能以此来掩盖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要看到矛盾、正视矛盾,并想办法解决矛盾,这一过程恰恰就是和谐社会的过程。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都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站在统揽全局的战略高度,从代表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位置上加以引导和处理,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当前,要注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执政党的社会基础来自于最大多数人的拥护,而最大多数人的祥和幸福、和谐相处,自然就是最大的执政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社会 关键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和谐社会吗?2021-09-08
-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2021-09-17
-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2021-09-17
-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2021-09-17
- 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09-17
- 试解和谐社会研究三个实践难题2021-09-22
- 在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会议...2021-09-23
- 在全县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2021-09-23
- 交通安全: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21-09-23
-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2021-09-26
-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关键技术探讨2021-08-27
- 分析网站关键词有效提高排名2021-09-14
- 国际站选关键词2021-09-28
- 关键在于提高机关效能2021-12-10
- 学习十七大精神关键要“实”2022-01-05
- 提高统计质量,加强职业道德建...2022-02-12
- 突出四个关键环节,加强党风廉...2022-02-13
- 破解“融资难”,企业是关键2022-02-13
-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于提...2022-02-15
- 水环境保护是实现人水和谐的...2022-02-2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