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教学案
课题:《芦花荡》 (第一课时)
班级:八年级
设计人:赵仁慈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1.阅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的意义,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梗概; 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重点:
学会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梗概。
学习难点:
阅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的意义,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
学
流
程:
师生 活动
一、 预学
1.
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组交流。
2.
整体感知课文:
这篇文章篇幅相对来说比较长,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尽可能提高速度,读完后按照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
①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和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②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③本文的主人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④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能表现出来?⑤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3.
我们首先撇开问题,自由地发表一下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可以整体谈,也可以结合自己刚才勾画的要点来谈。
二、 互学
1,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主要的,那老头子的性格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2,小说作者并不单纯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的,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物来
反映社会生活,这就到了我们的第 5 个题目,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呢?
三、 评学
学生完成练习册基础题。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教学案
课题:《芦花荡》 (第二课时)
班级:八年级
设计人:赵仁慈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1.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2.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学习重点: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教
学
流
程:
师生 活动
一、 预学
1 1 、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
2 2 ,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二、 互学
1、《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三、 评学
完成〈〈练习册〉〉阅读题。小结: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相关热词搜索: 芦花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