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注重朗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朗读兴趣,,,陈利芬

发布时间:2021-09-28 12:20:15 浏览数:

 注重朗读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 谈低年级朗读指导

 低年级课文大都有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情节,学生都比较喜欢,但让学生独立朗读,仍然是味同嚼蜡,读不出韵味,这时就不宜让学生硬读下去,而是创设情景朗读,架设朗读桥梁。分角色朗读,就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

  3、学生表演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当前,小学生朗读水平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低年级阶段,教师没有把好朗读训练关。所以,从一年级起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水平,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今天,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怎样指导学生朗读的。

 一、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 1、教会学生把握节奏, 有时候上课听着小朋友们的朗读课文时,不是把每个字的音拖得很长,就是特别快,句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在教学时,我针对这个原因,从以下方面下手:让孩子们增强预习,读好生字词,再读课文。生字解决了,读起来自然就连贯了,做好示范,在低年级教学中,老师的范读是很重要的,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中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水平很强,意会水平也很强。比如在教学《雨点》时,我先让学生读好词语“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跃”,读的时候告诉他们吐字要清晰,干脆利落,词与词之间要停顿。读好词后再读课文,我适时地实行范读,如“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边示范边说“里”是轻声,读的短一些,看到逗号停顿一下,后面的“在池塘里”和“睡觉”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也要稍微停顿一下,“睡觉”读得轻一些。说完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想想我说的话,之后再范读一遍,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要领。逐步的,我发现学生的模仿水平真的很强,越读越好。是的,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好我们教师本身的资源,感染学生,让他们充分体现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朗读水平。

 2、教给朗读时语调语速变化规律。

 理解是理解,朗读是技能。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停连、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升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耀的句子,音调读得略高,表现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具体怎么读应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时,鸭先生看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就跟着鹿先生叫起来“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就要提升嗓门读出他的惊讶,突然,他好象明白了什么,“一拍脑袋,说:‘这都怪我’!此时,就要读得轻些,读出他若有所悟的感觉,“我一定要把

 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又要表现出他下定决心,说话声音要坚定些。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1、利用教师自身情感地熏陶指导朗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引导者,教师还应该是“演员”。教师要用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感情。只有把师、生、文三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观其师,亲其师,信其师”的效果。在学《春风吹》一课时,因我的心情不好,学生因我的原因,也变的沉闷了。即使我怎样的引导,也读不出春天景色的美丽来。可见教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效果。学《王二小》一课时,我语调激昂,情感流露的真挚,学生也备受感动。在整篇课文的朗读中不但读出了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喜爱和敬佩,还读出了对日本鬼子的憎恨。在读“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一句时,有的孩子眼镜湿润了,声音哽咽了,使朗读效果达到了。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情感,你会从孩子的朗读中看到你“付出”后的“回报”。

 2、分角色读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善于形象思维。所以,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熟读课文,把内容记熟后,就要求学生离开课文来表演,这就成了演课本剧,让大家轮流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教《小山羊》一课时,课本内容对话较多,文中的小动物也是学生喜爱的,我就让几名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模仿各种动物的样子,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实行表演,学生十分投入,无论语言还是动作大家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水平、陶冶了情感。

 总来说之,这样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有了朗读的基础,掌握了朗读的技巧。然后就能仔细品味语言文字,通过品读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意图,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相关热词搜索: 朗读 培养学生 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