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docx

发布时间:2021-09-28 12:49:55 浏览数:

 “ 十三五 ”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展成就显著习近平总书记 10 月 22 日在主持中心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时指出,“十三五”以来,党中心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不移贯彻新进展理念,坚持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进展,有力有序化解进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冲突问题,冷静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简洁局面,坚决坚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冲击,坚决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当,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 165 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成功完成。“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进展成就,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供应了坚实基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过“十三五”时期的进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进展理念更加深化人心。经济社会进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在 2021—2021 年间保持了 6.7%的年均增速,2021 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9.1 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 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0%左右,估量“十三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 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万美元。由于疫情冲击,2021 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6.8%,二季度同比增长 3.2%,三季度同比增长 4.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0.7%,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唯一同期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他经济进展目标完成较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已经超预期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目标有把握实现。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顺当、成效显著。公安部数据显示,1 亿人落户任务提前完成,1 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21年的35.93%提高到2021年的44.38%。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 6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其次,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每万人口制造专利拥有量已经提前实现了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2021 年时达到 58.5%,2021 年有望达到 60%。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均提前完成目标。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733 元,比 2021 年增长 39.9%。2021—2021 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 5378 万人,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始终处于较高水平。2021—2021 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累计2157 万套,2021 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 39.8 平方米和 48.9 平方米。农村贫困人口从 2021年末的 5575 万人降至 2021 年末的 551 万人,每年减贫 1000万人以上。到 2021 年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可以如期实现,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确定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2021 年九年义务训练巩固率达 94.8%,高等训练毛入学率超过 5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 77.3 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近 5 岁。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提升,万元 GDP 用水量大幅超额完成目标,单位 GDP 能源消耗、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能够完成目标。森林掩盖率能够完成目标,空气和水质量已经大幅超额完成目标。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82%,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达 74.9%。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初步形成,深化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进展,经济社会进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加。钢铁、煤炭、煤电、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去

 产能成效显著。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行业供求冲突缓解,经营状况好转,为制造业高质量进展奠定了基础。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取得实质性成效。2021—2021 年,钢铁和煤炭分别压减淘汰落后产能 1.5 亿吨和 8.1 亿吨,煤电淘汰关停落后机组 2000 万千瓦以上,均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依据 2021 年公布的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相较 2021 年第三次普查结果,2021 年末,有原煤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 2556 个,比 2021 年末削减 47.7%;其中,年产量 90 万吨以下的小型原煤生产企业 2237 个,比 2021年大幅削减 2290 个。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法人单位数为 2.2 万个,比 2021 年末下降 42.0%,从业人员数下降47.5%,占全部制造业比重下降 1.2 个百分点,是制造业大类行业中降幅最大的行业。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产能利用率也持续快速回升,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严监管推动去杠杆,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21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心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首提金融平安。7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进展委员会,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12 月,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将来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在顶层设计指导下,金融监管得到加强,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遏制,金融机构开头回归主业。“两高一剩”和房地产等领域也受到更严格限制,倒逼资金转向产业升级、“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21 年宏观杠杆率上升了2.4 个百分点,2021 年下降了 1.9 个百分点,2021 年上升了6.1 个百分点,全年实体经济杠杆率为 245.4%。尽管毁灭反弹,但鉴于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 2021 年去杠杆速度过快需要调整,2021 年杠杆率上升亦在情理之中。而且,2021 年全年 6 个百分点的杠杆率增幅,只及 2008 年至 2021 年杠杆率年均增幅的一半,且后三季度累计仅增长 1 个百分点,体现了稳杠杆的决心和定力。总体来看,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渐渐转向高位缓释,这也为 2021 年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对冲经济下行腾出了较大的政策空间。新动能加快培育推动“三去”工作的同时,中国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快速进展。为全面监测新兴经济进展变动状况,国家统计局于 2021 年开头测算和发布“三新”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进展新动能指数。从 2021 年到 2021 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14.8%提高到 16.3%。虽然目前“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还比较低,但进展势头旺盛,确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带来的影响,对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进展新动能指数则显示,以2021 年为 100,2021—2021 年中国经济进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 123.5、156.7、210.1、270.3 和 332.0,持续较快增长势头。其中,经济活力、创新驱动、网络经济、转型升级和学

 问力气等五个分类指数基本实现了不同程度提高。制造业稳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21 年末,规模以上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分别为 3.4 万个和 13.3 万个,比 2021 年末分别增长24.8%和 12.2%;资产总计增长幅度均在 50%以上,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分别比 2021 年提高 4.0 和 4.5 个百分点。劳动力和资金向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的转移步伐加快。2021 年末,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比 2021 年提高 3—5 个百分点,资产总计占比提高 6—7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积聚壮大,成为制造业进展新引擎。新兴产业进展势头良好,新动能持续逆势增长。2021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2.9%,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5%,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3%。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1—5 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4.7%、4.0%和 3.8%,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6.4%。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累计与 138 个国家和 30 个国际组织签署200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1 年和 2021 年,连

 续举办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主降低关税水平,推动中国在“世界工厂”的基础上形成“世界市场”。2021 年以来,中国加大了自主降税的力度。依据商务部争辩院发布的《中国开放进展报告 2021》,目前中国的贸易加权平均税率只有 4.4%,不仅远低于其他进展中国家,也接近欧盟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水平。由商品、要素流淌型开放向规章、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中国从 2021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先后推出三版《外商投资准入特殊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 年版负面清单的“限制”与“禁止”项目缩减至33 条,较之 2021 年指导名目压缩了 30 条。而在自贸区内,负面清单制度早在 2021 年就已开头推行,“十三五”时期,中国先后推出四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殊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条目由 2021 年版的 190 条缩减至 2021年的 30 条,较之全国版 33 条的负面清单更加开放。涉外法治建设加快202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审议通过,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作为新时代中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确立对外商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成为中国对标国际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又一重大制度性成果。纵观“十三五”时期的对外经济,中国保持了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外贸进展稳中提质,货物贸易

 进出口总值 2021 年达 31.54 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正进一步向着“世界市场”和国际投资中心的目标迈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行。2021 年,国家进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 年版)》,较2021 年版负面清单削减 20 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原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名目》《互联网行业市场准入禁止许可名目》等全国性市场准入类管理措施全部纳入清单,从而确保“全国一张单”的权威性与统一性,为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激发创业干事活力制造了条件。放宽准入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2021 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打算法制审核制度)开展试点工作。2021 年,“三项制度”全面推行,对推动公正执法起到了突破性带动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展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宽敞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在即,中心立足国情世情、着眼将来进展,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进展格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要胸怀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

 刻生疏我国社会主要冲突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生疏错综简洁国际环境带来的新冲突新挑战。必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加“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进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进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社会发展 时期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