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练习错题集
学生练习错题集 细胞代谢 1.右图曲线示人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B)
A.若为减数分裂,则处于 cd 期的细胞都含有 23 对同源染色体 B.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 段 C.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 bc 时期 D.若为有丝分裂,则 ef 期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 (C)2.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右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 CO 2 和释放 O 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 O 2 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CO 2 曲线 AB 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A)3.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一个大型密封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每小时减少了 45mg;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中二氧化碳每小时增加了 20mg,据实验测定,这棵绿色植物在上述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总量 45mg。据此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绿色植物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大
B.该绿色植物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小
C.一昼夜中只需接受 6.5h 光照,该绿色植物就能正常生长
D.一昼夜中至少需接受 8h 光照,该绿色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4.呼吸商(RQ)=呼吸作用释放的 CO 2 量/吸收的 O 2 量。下图是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呼吸商与氧分压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 A.呼吸商越大,细胞呼吸产生的 CO 2 越多 B.b 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 a 点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 D.c 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5.一株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成年果树,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与呼吸作用和光舍作用强度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若使 P 点右移可达到增产目的,据右图,使 P 点右移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D)
A.合理施肥,增加叶的光合面积
B.降低温度,碱少呼吸消耗
C.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D.修剪枝叶,降低叶面积指数
6.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cd)
A.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B.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C.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为死细胞
D.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死亡 7.将培养过程中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哺乳动物细胞融合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d)
A.当 S 期细胞与 G l 期细胞的质膜融合后,G l 期细胞马上进入 S 期
B.当 S 期细胞与 G l 期细胞的质膜融合后,两细胞各行自己的周期
C.当 M 期细胞与 G l 期细胞的质膜融合后,G l 期细胞马上进入 S 期
D.当 M 期细胞与 G l 期细胞的质膜融合后,G l 期细胞很快进入 M 期 8.右图是一位同学所画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图中明显错误共有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
(D)
9 下图为研究草蜢呼吸速率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及结果,其中毛细管截面积为 Rmm2 ,则草蜢的呼吸率(以吸入氧气的体积为准)应为(C) A.R×(L 1 +L 2 )mm3 h -1 B.2R×L 1 mm3 h -1 C.2R×(L 1 +L 2 )mm3 h -1 D.2R×(L 1 —L 2 )mm3 h -1
10.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A 代表清水,B、C 代表蔗糖溶液) 开始如图一,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 1 、H 2 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液面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图一中 B 的浓度大于 C 的浓度 B.图二中 B 的浓度等于 C 的浓度 C.图一 A 中水分子扩散到 B 的速率大于 A 中水分子扩散到 C 的速率 D.图二 A 中水分子扩散到 B 的速率等于 B 中水分子扩散到 A 的速率
11.某研究者设计了下图所示渗透装置。三个长颈漏斗口用同种半透膜密封,内装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且蔗糖溶液的液面高度与水槽内清水高度一致。其他参数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刚开始时漏斗内液面上升最慢的是②
B.最终三组漏斗内蔗糖液而高度关系是③>①=② C.③与②之间为相互对照
D.漏斗口的面积、蔗糖溶液体积均为实验的自变量 1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双链的核酸分子都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组成 ATP 与 RNA 的糖的种类相同 C.组成核酸的核苷酸共有五种
D.致癌病毒的核酸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13.下图虚线表示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实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减少一倍,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B)
14.某林地的碳积蓄量为 500t/hm2
,此时,总生产量每年为 60t/hm 2 ,非同化器官的每年呼吸量为 20t/hm2 生长量为每年 5t/hm 2 ,枯死量为每年 9t/hm 2 已知总生产量=生长量十枯死量+呼吸量。若该林地因人为破坏,碳积蓄量逐年下降,降至 200t/hm2时,该林地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碳积蓄量每年减少 20t/hm2 ,5 年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的 60 年内,碳积蓄量以每年 5t/hm2 的速度增加,之后又以每年 4t/hm 2 的速度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该地的净生产量是每年 14t/hm2
B.该地的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每年 26t/h / hm2
C.该地的总呼吸量是每年 34t/hm2
D.退耕还林后要恢复到碳积蓄量为 500t/hm2 需要 85 年 15、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A)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也都能释放能量 16、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 DNA 的原料,用含有3 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 H—胸苷。连续 48 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请回答:
2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 a 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 24 小时左右,在 b 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 小时左右,在 c 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 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1)小肠黏膜层只有 a 处的细胞能进行 DNA 复制和细胞分裂。
(2)a 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 b 处,直至 c 处。
(3)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
(4)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因为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不断进行 mRNA 的合成。
遗传变异 (B)1.大豆种子中,种皮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由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子叶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由等位基因 B 和 b 控制。假设一个豆荚只结三粒种子,那么以黄种皮、饱满孑叶的杂合子品种(AaBb)相互杂交,结出的豆荚里 3 粒种子分别为 2 粒黄种皮、饱满子叶和 1粒黄种皮、皱缩子叶的概率是
A.9/64
B.27/64
C.243/4096
D.729/4098 (C)2.一环状 DNA 分子,设其长度为 1。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该分子上有 3 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 DNA 分子在3 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 0.3、0.5、0.2 三种不同长度的 DNA 片段。现有多个上述 DNA 分子,若在每个分子上至少有 1 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 DNA 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线状 DNA 的种类数是
A.4
B.5
C.6
D.7
(D)3.某植物茎的高度受两对基因的控制,若 AABB 高 10cm,aabb 高 4cm,每一显性基因使植物增高 1.5cm,今有 AaBb×AaBb,其后代高 7cm 的约占:
A.1/2
B.1/4
C.1/8
D.3/8 4.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诀定植株的高度,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纯合子 AABB 高 50 厘米,aabb 高 30 厘米,它们之间杂交得到 F l ,再自交得到 F 2 ,在 F 2 中表现 40 厘米高度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5.一个父母的基因型为 IA I A 和 I A i 的男人与一个父母的基因型均为 I B i 的女人结婚,生了 4个孩子。4 个孩子中有 2 个孩子为 A 型血的概率为(D)
A. 9/4096
B.81/4096
C.225/4096
D.1350/4096 6.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植物群体中白化苗的频率为 a,那么表现型正常的后代出现白化苗的频率是(A)
A.a/(l+ )2
B.a/(1+a)
2
C.(l+a)/(l+)
D.l/
7.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 3 个基因 aD 、a + 、a d 决定的,a D 对 a + 为显性,a+ 对 a d 为显性。喷瓜个体只要有 a D 基因即为雄性,无 a D 而有 a + 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 a d基因则为雌性(如 a+ a d 为雌雄同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
A.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 aD a D
B.该植物可产生基因型为 a D 的雌配子
C.该植物不可产生基因型为 a+ 的雌配子
D.a D a d ×a + a d →♂∶雌雄同株∶♀=1∶2∶1 栽培菊花有许多品系,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18、36、54、76、85、90、108、148、154、171 等。菊花的一个正常染色体组有 9 条染色体。回答 48、49 两题:
8.某品系菊花的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27 条染色体,则该品系菊花可能是(abd)
A.三倍体
B.单倍体
C.九倍体
D.多倍体 9.若发现十倍体的菊花品系的体细胞中含 95 条染色体,则体细胞中所含的正常染色体组和异常染色体组数分别有(假定异常染色体组中只改变一条染色体)(ad)
A.3 和 7
B.2 和 8
C.4 和 6
D.1 和 9 10.将脊蛙某脊神经的背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和外周端;取另一只脊蛙将腹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和外周端。预期的效应器表现正确的是(A) A.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B.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外周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C.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D.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外周端,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11.假如检测得知一个 DNA 分子某种碱基的数目为 x,其占碱基总数量比例为 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 A.该 DNA 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是 x + x/y 或 (3x/2y)– x B.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为 x/ (1–y)
C.与被测碱基互补的碱基比例为(1–y)/2
D.与被测碱基不互补的碱基数目为 x/(y– 1)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回答 48、49 两道小题:
12.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甲、乙可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时染色体数与 DNA数之比为 1:2 D.乙图是因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13.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c)
A.甲不能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14.己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米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受精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 A.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时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15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D)
A.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2 有一种基因型,Ⅲ一 8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C.Ⅱ一 3 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 I 一 2
D.若 III 一 4 与 IⅡ一 5 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5/12 16.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 D 和 d,E 和 e,F 和f 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回答 25、26 题:
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 17.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可产生的子代表皮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和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D) A.1 种;DdEeFf
B.2 种:DdEeFF 和 DdEeff
C.2 种或 1 种;DdEeFF 和 DdEeFf
D.2 种或 1 种:DdEeFF 和 DdEeff 或 DdEeFf 18.如果上图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由它产生的配予类型和基因型分别是(C
A.2 种;DEF 和 def
B.2 种;deF、和 def
C.4 种;DEF、DEf、deF、def
D.4 种:DEF、def、DeF、dEf 19.某种昆虫控制翅色的复等位基因种类共有五种,分别为 VA、VB、VD、VE、v(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 VA、VB、VD、VE 均对 v 为显性。VA、VB、VD、VE 相互之间都是显性,都可以表现出各自控制的性状。该昆虫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则基因型种类和翅色性状种类依次分别为(B)
A.10 和 10
B.15 和 11
C.
10 和 7
D.25 和 15
20.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A ...
相关热词搜索: 学生 错题集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学生会事迹材料学生会事迹材料2021-08-27
- 加入学生会演讲稿15篇2021-08-27
- 学生会文艺部期末工作总结2021-08-27
- 学生会主席工作总结_学生会个...2021-08-27
- 大三学生学习计划2021-08-27
- 大学生学生会工作总结20202021-08-27
- 年春季学期乡镇高三、初三年...2021-08-27
- 学生会干部辞职信经典参考范文2021-08-27
- 各国学生如何过暑假:学生安...2021-08-27
- 学生会生活部活动策划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