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27奴隸英雄

发布时间:2021-09-28 14:34:22 浏览数:

 27、奴隶英雄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

 1、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这篇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

 2、 出声地读课文。注意正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 汇报自己的发现。老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共同表现剧本的内容,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家印的人物对话,应该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小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展开想象,边读边在头脑里演戏、看戏。

 二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 用老师指导方法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奴隶,奴隶的生活命运怎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斯巴达克与众奴隶对话和起义的部分,读出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控诉,读出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剧中的情景。

 1、 指导分角色试读。注意读出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 分角色排练,准备表演。

 10 至 15 人自愿结组,群策群力研究读好。

 四 、进行表演,相互评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踊跃参加表演,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8、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调兵遣将、相持、计策、自不量力、丢盔弃甲”等词语地意思,初步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

 2、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3、 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能有目的地进行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缩写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赤壁之战”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破题开篇,了解背景

 1、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

 3、 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 读通课文,质疑问难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个别学生轮读课文,检查通读课文效果,随机进行教学处理。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对”,课件演示:两军布阵图。

 (2)

 理解“调兵遣将”,比较“遣”与“遗”的字形。

 (3)

 指导读通顺长句“不错,„„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画,思考:

 (1)

 你对“赤壁之战”又知道了什么?(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地理解程度,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适当引导学生纠偏。)

 (2)

 你对“赤壁之战”还有什么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是对课文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下一步教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在这些范围之内:为什么要采用火攻?曹操怎么会这么轻易相信黄盖?怎么会这么巧,那天刚好刮东南风?„„)

  三、 研读课文,讨论争辩 1、 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后,根据研究需要也可以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深入研究。(这一设计主要体现:一是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二是给学生自由研读的空间;三是引入课外资料实施开放教学。)

 2、 课堂交流研究成果,教师点拨,全体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学习课文重点内容。(1)

 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处描写曹军把船练起来的句子,体会火攻的妙处(2)

 引导学生读黄盖的信,体会曹操的盲目乐观和自信。

 3、 以同质小组的形式交流富余成果。(这是对合作学习时机的一种尝试,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交流欲望,相互补充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课时 四、 精读深思,总结课文 1、 默读课文,概括“赤壁之战”周瑜获胜的原因。(要求学生不要说具体的措施,要很概括地说出几条原因,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同时也是语言品质的训练。)

 2、 小组讨论,优化答案。

 3、 课堂交流。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智慧的火花,及时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概括水平。一般的说,可以概括为: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把握时机等。)

 六、 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 小结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 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一读,找一找那一句是描写赤壁之战的。(在课内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注释以及今译文,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扩大了阅读教学的容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七、 作业:(任意选择)

 1、 缩写《赤壁之战》全文。

 2、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浏览“网上三国”。

 3、 编一张以“三国”为主题的小报。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觉得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由《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入,是个很好的办法,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热词搜索: 英雄
上一篇:《胡适背影》
下一篇:网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