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发布时间:2021-09-28 17:05:49 浏览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如何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 答: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你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必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要善于借助群众智慧。

 二、要保障群众民主权利。

 三、要维护群众利益。

 四、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

 五、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

 3.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有什么新要求?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即“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从 2035 年到 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

 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是什么? 答:

 “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一 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重大进展,向沿线国家以及全球明确传递出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决心与理念,给沿线国家地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收获,“一带一路”是包容和谐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依据。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诠释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意义。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可贵之处,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人类文明互通互联、共存共荣的高度,探讨文化创新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可厘清其在增强“文化自信”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诠释“一带一路”倡议深厚的文化价值与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描绘了实现途径。鉴于此,为了实现文化精神与内涵的有效传播,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就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索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之间的重要联系,以期合理挖掘利用文化的价值。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也需要从宏观理论层面作出顶层设计和相关战略规划。

 5.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重大论断,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揭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要求和丰富内涵。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安全才更可靠、更可持续。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在改革发展中促进国家安全,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安全问题的产生。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了这个国家生存、发展与兴盛之路。实施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国家安全战略,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做到坚持发展不停步、维护安全不懈怠。

 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权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生产生活环境。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把制度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牢固树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机遇意识,强化捍卫国家利益的底线思维,创新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方法,更坚决更有效地维护好捍卫好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这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基本定位。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国家安全,既要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安全共性问题,更要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

 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大前提来谋划思路,立足我国发展历史机遇期大背景来统筹工作,做到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安全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外部安全环境。

 坚持科学统筹的根本方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国家安全合力。要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相关热词搜索: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