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评比大会汇报发言
发布时间:2021-11-13 15:29:39
浏览数:次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次全省县域经济20强评比中,我们**县名列第二。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舞,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我们**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全县共有17个乡镇,633个行政村,52万人,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全面实施“三三三”发展战略(抓好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新兴产业“三业”经济;启动机制创活、环境创优、党建创新“三创”动力;实现中西部经济强县、宽裕型小康县和全国一流文明县“三县”目标),全县经济迈上了快速扩张的发展轨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民营经济位居全省榜首。今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小康建设10强县。预计今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将完成50.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将完成30.15亿元,财政总收入将完成3.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完成3410元。
在多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切实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贯穿于“三三三”战略的全过程,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进行不懈努力。首先,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我们着力把现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提升改造,连断补短,加速打造煤-焦-化-铁-铸-建材的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全省最大的地方单井单面年产300万吨的王坡煤矿、全省唯一的万吨铝硅钛、全市最大的福盛100万吨轧钢、全市开工最早的318高炉和全县最大的12万吨晨晖铸业等项目已经建成和即将投产,使我县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其次,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调,建成了12个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批龙头企业。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有县无城是影响我县当前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一条“短腿”,但辨证地看,有县无城也为我县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建城就是生产力,就是增长点。为此,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县城建设。目前,县城规划正式批复,通往县城的道路和桥梁已经开工,规划区内投资两个亿、容纳1万名学生的四方教育城现已招生,行政中心大楼年内即可开工。我们将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县城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以上,成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
二、必须大力优化所有制结构,强化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县的发展是从乡镇企业起家的。多年来,乡镇企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地位,为繁荣县域经济、富裕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不再明显。对此,我们从优化所有制结构入手,切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我县民间资金雄厚的优势,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源泉。近年来,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283家,总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达366家,千万元以上的有5家,裕丰公司上缴税金达500万元。民间投资已由初级的挖煤炼铁向煤铁深加工、新兴产业延伸,民营企业也实现了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型转变、群体优势向规模优势发展的良好势头。涌现出了高岭土、烧烤炭等多家科技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南村镇6家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投资1.3亿元,组建了年产12万吨的晨晖管业公司,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的路子。金工铸业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稳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意识更为自觉。总投资9000万元的亚鑫318高炉,村民参与股份达2500万元,人均超过1万元。今年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有四分之三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预计到今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将完成总产值94.6亿元,上缴税金将达到2亿元。
三、必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机遇,前年完成了农网改造任务,去年实现了三年饮水解困目标,今年筹资2亿元完成了200多个村的“村村通”。特别是为改善企业投资环境,今年扎实开展了巴公工业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全县加强了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审批事项110项。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最低保障初步建立,今年又筹资1000万元,实施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通过改善发展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尽管我县的县域经济多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我们目前的总体水平,与全国、全省先进县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这次全省20强评选后,我们要保住第二的位置,争取更好的位置,继续当好山西的强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争先发展到均衡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总起来一句话,就是全面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争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航空母舰,壮大经济规模,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县形成1000万吨煤、100万吨焦、250万吨生铁、100万吨铸件、100万吨轧钢、360万吨水泥的产业规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1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
二是均衡发展。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重点统筹有资源乡镇和无资源乡镇之间、富裕乡村和山区乡村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共同富裕;以县城建设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缩小差距,城乡一体,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
三是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资源型地区接续和替代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煤铁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强化环保意识,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壮大我县县域经济,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率先在太行山上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评比 县域经济 全省 汇报 强县
在这次全省县域经济20强评比中,我们**县名列第二。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舞,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我们**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全县共有17个乡镇,633个行政村,52万人,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全面实施“三三三”发展战略(抓好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新兴产业“三业”经济;启动机制创活、环境创优、党建创新“三创”动力;实现中西部经济强县、宽裕型小康县和全国一流文明县“三县”目标),全县经济迈上了快速扩张的发展轨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民营经济位居全省榜首。今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小康建设10强县。预计今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将完成50.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将完成30.15亿元,财政总收入将完成3.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完成3410元。
在多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切实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贯穿于“三三三”战略的全过程,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进行不懈努力。首先,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我们着力把现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提升改造,连断补短,加速打造煤-焦-化-铁-铸-建材的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全省最大的地方单井单面年产300万吨的王坡煤矿、全省唯一的万吨铝硅钛、全市最大的福盛100万吨轧钢、全市开工最早的318高炉和全县最大的12万吨晨晖铸业等项目已经建成和即将投产,使我县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其次,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调,建成了12个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批龙头企业。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有县无城是影响我县当前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一条“短腿”,但辨证地看,有县无城也为我县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建城就是生产力,就是增长点。为此,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县城建设。目前,县城规划正式批复,通往县城的道路和桥梁已经开工,规划区内投资两个亿、容纳1万名学生的四方教育城现已招生,行政中心大楼年内即可开工。我们将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县城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以上,成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
二、必须大力优化所有制结构,强化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县的发展是从乡镇企业起家的。多年来,乡镇企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地位,为繁荣县域经济、富裕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不再明显。对此,我们从优化所有制结构入手,切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我县民间资金雄厚的优势,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源泉。近年来,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283家,总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达366家,千万元以上的有5家,裕丰公司上缴税金达500万元。民间投资已由初级的挖煤炼铁向煤铁深加工、新兴产业延伸,民营企业也实现了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型转变、群体优势向规模优势发展的良好势头。涌现出了高岭土、烧烤炭等多家科技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南村镇6家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投资1.3亿元,组建了年产12万吨的晨晖管业公司,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的路子。金工铸业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稳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意识更为自觉。总投资9000万元的亚鑫318高炉,村民参与股份达2500万元,人均超过1万元。今年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有四分之三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预计到今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将完成总产值94.6亿元,上缴税金将达到2亿元。
三、必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机遇,前年完成了农网改造任务,去年实现了三年饮水解困目标,今年筹资2亿元完成了200多个村的“村村通”。特别是为改善企业投资环境,今年扎实开展了巴公工业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全县加强了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审批事项110项。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最低保障初步建立,今年又筹资1000万元,实施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通过改善发展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尽管我县的县域经济多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我们目前的总体水平,与全国、全省先进县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这次全省20强评选后,我们要保住第二的位置,争取更好的位置,继续当好山西的强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争先发展到均衡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总起来一句话,就是全面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争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航空母舰,壮大经济规模,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县形成1000万吨煤、100万吨焦、250万吨生铁、100万吨铸件、100万吨轧钢、360万吨水泥的产业规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1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
二是均衡发展。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重点统筹有资源乡镇和无资源乡镇之间、富裕乡村和山区乡村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共同富裕;以县城建设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缩小差距,城乡一体,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
三是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资源型地区接续和替代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煤铁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强化环保意识,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壮大我县县域经济,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率先在太行山上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评比 县域经济 全省 汇报 强县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县文明诚信业户评比活动实施...2021-09-24
- 优秀青少年评比事迹材料2021-09-24
- 公路养护目标评比检查办法2021-09-25
- 控制会议、文件和评比达标活...2021-09-25
- 公司新闻图片报道评比规则2021-09-25
- 银行岗位年终评比方案2021-10-04
- 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方案2021-10-04
- 中学先进教师评比材料2021-11-02
- 优秀少年小学生评比事迹材料2021-11-08
-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2021-09-09
- 试述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2021-09-16
- 县域经济如何在竞争中发展2021-09-25
- 发展县域经济的价值判断和路...2021-09-27
-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2021-10-09
- 2006年县域经济工作要点2021-10-09
-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思路2021-10-09
- *县激活民间资本发展县域经济...2021-10-28
- 充实县域经济一线人才的思考2021-10-28
-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021-10-29
- 201X年全省粮食流通工作要点2021-08-27
- 全省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专项行...2021-08-27
- “七一”表彰大会讲话(全省)2021-09-05
- 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暨全省文明...2021-10-04
- 2006年全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2021-10-08
- 2006年全省机构编制工作要点2021-10-09
- 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国一...2021-10-12
- 创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2021-10-21
- 落实全省税政管理工作会议精...2021-10-25
- 全省财政监督工作座谈会致欢迎辞2022-02-11
- “六稳六保”中发挥工会作用...2021-08-27
- 如何发挥好市直各部门职能作...2021-08-27
- 解放思想大讨论汇报会发言材...2021-08-27
- 教师思想业务总结汇报2021-08-27
- 汇报工作的5个技巧2021-08-30
- “学史增信”学习汇报2021-09-01
- 赴韩国友好学校访问考察总结汇报2021-09-03
- 发展对象个人汇报材料三篇2021-09-08
- 向全园教师汇报培训情况2021-09-08
- 机关效能建设汇报2021-09-09
- 扩权强县工作情况汇报2021-10-08
- 关于扩权强县有关情况的调查...2021-12-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