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21-11-30 22:06:26
浏览数:次
**县**镇**村位于**县西南面。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村情,发挥优势,全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曾多次获得省、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五个好”等称号。2006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单位”和“全省文明村寨”,是省确定的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以学带动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增效。近三年来以人均增收200余元的速度递增,全村发展了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0户,经果林连片种植360亩,村民陈祥刚种植优质梨园150亩,由村集体创办**大沟葡萄长廊1000余米;年出栏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0户,养猪大户刘朝辅、孔德祥等年出栏达120头以上,户均年出栏生猪8头;有一支50多人的建筑施工队伍,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2年争取国家农发项目投入171万元改造了**大沟,使938亩水田确保了稳产高产;2003投入13.1万元,改造了两条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全部建成;农网改造全面结束,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安装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达338门,手机250部,建有占地面积达65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办公室,1300平方米的村级完小,有村级卫生室2个,农民文化娱乐场所1个。
(三)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契机,营造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三通三改”为重点,以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为目标,努力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完成了2200米的“连户路”建设,建成了250口沼气池,修建了占地面积达65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中心,开挖了占地3.5亩的钓鱼塘。以农户为单位,抓了小楼房、小院坝、小围墙、小花池建设,正逐步实现“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用柴,电视电话响起来,屋前屋后果子满园挂,四季花草开满园”的家居环境。
(四)加强防范措施,营造良好社会秩序。全村组建了一支26人的民兵义务联防队,坚持轮流值班,为群众守护村寨;安装了10个组58户防盗器,加强防范;充分发挥村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通过召开一年两次的治安群众动员大会,发挥村广播、墙报、学校阵地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了宣传教育。10年来,全村未发生过一起治安、刑事案件,2000年获省、地、县“治安模范村”荣誉称号。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以科技入户工程,培养新型农民为主,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科技推广普及率达100%,确保了粮食安全。改造了**小学办公条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以村卫生室为主阵地,广泛宣传防病防疫卫生知识,认真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和村寨卫生秩序专项整治,预防接种率达100%,村寨卫生秩序井然、干净、整洁。同时,以抓计生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为主,营造人本计生,努力转变了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实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10年来无政策外生育,有二女结扎户2户,有5户主动放弃生育二孩的权利。
(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建设“和谐文明村寨”。积极有效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篮球、拔河、象棋、书法等竞赛活动;移风易俗,做到红、白事不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杜绝“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倡导尊老爱幼、互敬互助。目前,全村有66户“十星级文明户”,46户“五星级文明户”,**村获得毕节地区“文明村寨”称号。
努力的发展方向
(一)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为目标,努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大力培训新型农民,抓示范、树典型,全面推广科普知识,努力提高粮食生产复种指数和单产,科技推广率达100%,确保群众粮食生产安全。
2、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高梁等特色种植,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
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巩固壮大现有两个优质经果林园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进行优良品种的种植。
4、加强葡萄长廊管理,发展庭院葡萄种植,力争庭院葡萄种植达50%以上。
5、建好养殖协会,走公司+协会+支部+基地+农户之路,降低农民风险,形成支部领航、协会操作、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民畜牧增收100元以上。
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地抓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下功夫改造中低产田地,建成优质粮油高产稳产农田。加强对7个山塘的治理,搞好沟渠的整修和维护,确保浇灌排洪畅通。加强对通村、通组的维修和保护责任的落实,做到谁受益谁管理;继续实施好“连户路”工程,力争两年内8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加强村寨的合理规划和破旧房屋的改造力度,做到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相对集中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省级 试点 经验 材料
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以学带动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增效。近三年来以人均增收200余元的速度递增,全村发展了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0户,经果林连片种植360亩,村民陈祥刚种植优质梨园150亩,由村集体创办**大沟葡萄长廊1000余米;年出栏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0户,养猪大户刘朝辅、孔德祥等年出栏达120头以上,户均年出栏生猪8头;有一支50多人的建筑施工队伍,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2年争取国家农发项目投入171万元改造了**大沟,使938亩水田确保了稳产高产;2003投入13.1万元,改造了两条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全部建成;农网改造全面结束,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安装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达338门,手机250部,建有占地面积达65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办公室,1300平方米的村级完小,有村级卫生室2个,农民文化娱乐场所1个。
(三)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契机,营造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三通三改”为重点,以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为目标,努力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完成了2200米的“连户路”建设,建成了250口沼气池,修建了占地面积达65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中心,开挖了占地3.5亩的钓鱼塘。以农户为单位,抓了小楼房、小院坝、小围墙、小花池建设,正逐步实现“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用柴,电视电话响起来,屋前屋后果子满园挂,四季花草开满园”的家居环境。
(四)加强防范措施,营造良好社会秩序。全村组建了一支26人的民兵义务联防队,坚持轮流值班,为群众守护村寨;安装了10个组58户防盗器,加强防范;充分发挥村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通过召开一年两次的治安群众动员大会,发挥村广播、墙报、学校阵地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了宣传教育。10年来,全村未发生过一起治安、刑事案件,2000年获省、地、县“治安模范村”荣誉称号。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以科技入户工程,培养新型农民为主,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科技推广普及率达100%,确保了粮食安全。改造了**小学办公条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以村卫生室为主阵地,广泛宣传防病防疫卫生知识,认真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和村寨卫生秩序专项整治,预防接种率达100%,村寨卫生秩序井然、干净、整洁。同时,以抓计生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为主,营造人本计生,努力转变了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实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10年来无政策外生育,有二女结扎户2户,有5户主动放弃生育二孩的权利。
(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建设“和谐文明村寨”。积极有效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篮球、拔河、象棋、书法等竞赛活动;移风易俗,做到红、白事不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杜绝“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倡导尊老爱幼、互敬互助。目前,全村有66户“十星级文明户”,46户“五星级文明户”,**村获得毕节地区“文明村寨”称号。
努力的发展方向
(一)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为目标,努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大力培训新型农民,抓示范、树典型,全面推广科普知识,努力提高粮食生产复种指数和单产,科技推广率达100%,确保群众粮食生产安全。
2、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高梁等特色种植,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
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巩固壮大现有两个优质经果林园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进行优良品种的种植。
4、加强葡萄长廊管理,发展庭院葡萄种植,力争庭院葡萄种植达50%以上。
5、建好养殖协会,走公司+协会+支部+基地+农户之路,降低农民风险,形成支部领航、协会操作、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民畜牧增收100元以上。
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地抓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下功夫改造中低产田地,建成优质粮油高产稳产农田。加强对7个山塘的治理,搞好沟渠的整修和维护,确保浇灌排洪畅通。加强对通村、通组的维修和保护责任的落实,做到谁受益谁管理;继续实施好“连户路”工程,力争两年内8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加强村寨的合理规划和破旧房屋的改造力度,做到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相对集中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省级 试点 经验 材料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年2021-08-27
- 新农村发展经济需要法律保障2021-09-24
- 让科技专家在建设新农村中大...2021-10-02
-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2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2021-10-02
- 在调研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2021-10-03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21-10-05
-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6
- 新农村建设公路整治和文明路...2021-10-06
-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2021-10-06
- 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申请报告(...2021-08-27
- 省级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2021-08-27
- 省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2021-08-27
- “七一”表彰大会讲话(省级)2021-09-05
- 省级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2021-09-17
- XX公司申报省级青年文明号材料2021-09-21
- 创建省级文明校园规划材料2021-09-22
- 省级科技强区申报材料2021-09-22
- 电信分公司营业班创省级青年...2021-09-22
- 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情况汇报2021-09-25
- 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2021-08-27
- XX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2021-09-11
- 关于加快“城中村”试点工作...2021-09-14
- 在商业系统专利试点工作总结...2021-09-18
- 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2021-09-22
- 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意见2021-09-23
- 对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2021-09-26
- 试点省份调查问卷2021-09-28
- 三心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28
- 经济普查试点总结2021-09-28
- 学校网上教学经验交流材料2021-08-27
- 省国土厅窗口经验交流材料2021-08-27
- 青安岗优秀个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2021-09-11
- 业务经营经验介绍(电信)2021-09-13
-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3
- P2P雷潮后的经验教训总结2021-09-13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2021-09-14
- **县外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4
- 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9
- *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2021-09-19
- 县纪委书记现实表现材料&党委...2021-08-27
- 基层纪委书记践行群众路线剖...2021-08-27
- 2017年度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2021-08-27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2021-08-27
- 教科室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2021-08-27
- 学习材料2021-09-05
- 培训学习材料2021-09-05
- 学案学习材料2021-09-05
- 阅读下面材料2021-09-06
- 七一表彰材料:优秀党务工作...2021-09-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