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加农业收入之对策
1 合理的涉农劳力分工——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1 种田农民过剩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很大部分劳力已就地实现产业转移,但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异地转移后仍呈现种田农民过剩的现象。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女劳力闲置问题仍影响着农民收入的提升。笔者去江苏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薄弱村调查得知:有48%的已婚女农民半靠和全靠丈夫生存,而这个村的劳力过剩、闲置率达到了39%。
1.2 外出农民盲流的问题。目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工程建筑工地、城市服务行业中农民工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在涌动的城市流动人口中尚有不少处以盲流状态,据调查,笔者所在城市这种人口约占20%左右。
1.3 务工农民保障的问题。即使务工农民与城镇职工从事同样的劳动,得到的报酬、保障也有一定差距,有的甚至是悬若天壤。农民工收入在很大地方只有城镇职工的50%左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GDP年增长率平均20%以上,而农民工资近12年来仅增68元。不仅薪水低,而且应该办理的如养老、医疗、意外等保险也很少有单位给予考虑,有的农民工一年的医疗费就花掉收入的20%左右。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职工最低收入保障线,但实际收入低于保障线的大多是连岗位都难保的农民工。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低收入的农民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使不少这样的私营企业资产迅速膨胀。
2 强力的利农政策推动——需要改革三项农业体制
2.1 改革“村官”兼干体制。近些年在各地农村的发展竞争中,县、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都感到肩上的巨大压力,而压力驱使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氛围在农村最基层组织的村却得不到有效体现,部分村干部处于“兼干”状态,自己有赚钱的项目或实体;还有不少的村干部报酬不高,目标不明,“责任”不强。村干部过去的主要工作是收农业税,“废税”后这些干部成为“开会干部”。农民种田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呈无组织状态。近几年,不少地方为减轻农民负担,实施了“并村计划”,有些村的人口已达4000~5000人,相当于一些地方的一个小乡镇。通过这种“节流”的方法,农民的负担似乎减轻了,但有谁去“开源”。村干部人力不足,加上性质模糊,责任不明,使村级“组织”工作基本上处于较低运作水平,这已成为障碍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
2.2 改革“非商”投入体制。目前,大多数地方“三农”投入是政府行为。这样的投入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发展需要大力扶持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都应“伸出援手”,但是从长远看,“三农”投入不能只赖于政府财政或是依靠社会资助,而应拿出商业运作的办法来。如能否变公用设施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农村耕地是否能改租为售等等。这样既可切实减轻政府负担,提高开发商积极性,又能极大的促进农村“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3 改革“无税”农业体制。农业税全免是政府惠及9亿农民的举措。我认为到一定的时候农业税等还需要恢复,且恢复得越早越到位越好。如此,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已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地提高农田效益,让农民交税交更多的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出力。当前如何提高农田效益是各级政府都应致力研究的课题,要千方百计地让农民在农田上创造出让其它行业眼馋的价值。
3 跟进的务农人员素质——需要改革的三种种田方式
3.1 变传统种田为科学种田。有一份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一些农副产口售价只有国外有些国家同类产品售价的1/5~1/3,在中国的超市里普通市民都会感受到这样的价格差。为什么?品种问题。目前中国也有不少的高效茬口、不少的优质品种,然而多数农民都坚持着自己的传统种植。在山东寿光这个全国农产品生产示范市,许多农民在不到半亩大棚田里,年收入达到3~4万元。科学种田需要我们让更多的农民尽快成为科技型农民,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和现代化的种植本领。
3.2 变零散种田为规模种田。很多经济发达地区试行的土地集中、农田规模经营,使不少农民几年间成为“农发户”。不改变一家一户零散的原始耕作方式,就难以在规模上获得效益。而规模种田的前提是农村其它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什么时候,当我们将种田作为一种致富性而非吃饭性的投入项目,农民的收入结构和收入档次也就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3.3 变专一种田为关联种田。现在种田农民居多的是妇女劳力、老年劳力,大多数家庭已将种田作为次要收入来源,而真正以此为主收入的则是贫困乃至特困户。其实,种田农民除了可寻找科学、规模种田的发展佳径,另一条道路便是变专一种田为关联种田,即我们平时已提及的要让农业产业化,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农业链”,这种从农业厚度上要成效的方法如果尽可能地扩散到每个农户,将极大的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对于切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2021-08-27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2021-09-13
- 切实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2021-09-13
- 关于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2021-09-19
- 抓准农村改革方向切实转变政...2021-09-23
-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切实做好...2021-09-25
- 围绕中心服务重点切实做好办...2021-09-25
- 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农...2021-09-26
- 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2021-09-29
- 关于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2021-10-08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对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的思考2022-01-10
- 关于农民家庭经营方式及收入...2021-10-21
-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2022-03-30
-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理论...2022-03-30
- 劳动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可行...2022-03-31
- 农业局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及...2021-08-27
-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2021-08-27
- 现代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2021-08-27
- 农业银行会计个人先进工作事...2021-08-27
- 智慧农业中农业电子商务研究2021-08-27
- 农业银行年度个人总结2021-09-09
- 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汇报2021-09-11
-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2021-09-13
- XX区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2021-09-13
-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