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01-04 15:11:12 浏览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宿迁市宿城区郑楼镇位于宿迁市宿城区东北部,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古镇,相传为原下相古城所在地,一场突来的水患肆虐了老城,有了老城连夜搬迁的故事,才有了今天的宿迁。

郑楼镇北倚大运河,南临古黄河,夹于两河之间,水资源丰富,地势偏高。区域面积60平方公里,4.6万社会人口,下辖3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耕地面积3.82万亩。

下面,就以开展康居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创建工作的由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镇开展康居示范村建设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探索与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2006年初,我们开展了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主题的“三清”活动,以“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生活、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新农村”创建活动,使村落的环境面貌和农村的乡风、民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是解决了农村自然村落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房屋建设零乱,猪圈、牛栏、厕所乱搭乱建,脏乱现象严重,村落交通不便,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通过创建改变了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这些问题。

二是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载体,康居示范村建设就是我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载体。

三是实现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有效途径。我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自然村落分布较为分散,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难度很大,我们就考虑从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的这个小处着手,搞康居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以组带村整体推进农村脱贫工作。

二、康居示范村创建的主要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落过程中,我们主要着力抓“五五工程”建设,即“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治”固本、“五园”开发、“五到户”服务五个方面。“五小”改造,就是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晒场等“五小”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改造,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链;“五通”配套,就是村落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使村落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治”固本,就是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五园”开发,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农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把村落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五进家”服务,就是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同时,还制定了康居示范村创建标准,其基本标准是:整体布局合理、村容村貌整洁、“五通五治五小”达标、星级农户创评、邻里关系融洽、社会风气纯正、科教意识浓厚、计划生育先进、家庭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明。

三、创建康居示范村的主要作法

1、抓好三个环节

(1)抓规划制订。规划是创建和整治的基础,我镇几年来坚持对全镇居住10户以上的村落的道路、房屋、“五小”设施、池塘、绿化等进行分期分批系统设计,力求整洁、经济、实用。对农家建房提供多种标准住宅图纸,供农户选择。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不搞一刀切。

(2)抓环境整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这一问题,引导农户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建设,并同改路、改水、改厕、改厨结合起来,同搞好室内外卫生结合起来,鼓励农民装修房屋,植树种花,美化居住环境。

(3)抓文明创建。为了培养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在创建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用活动促创建。即:办好一个宣传栏(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和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情况及党的政策、科技知识等),建一个“两打(打球、打粮,农忙时用于打粮,农闲时用于打球)”、“两晒(赛球、晒粮,农忙时用于晒粮,农闲时用于赛球等文体活动)”场地,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全镇相关单位捐助图书,建立农家文化室,供村落农民借阅),建立一批民间协会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每年开展一次创建评选活动。“十星级文明农户”(政治思想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勤俭持家好、计划生育好、学用科学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环境卫生好、移风易俗好)“十佳婆婆”、“十佳媳妇”、“十佳妯娌”、“十佳丈夫”。成立了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通过活动以群众教育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以群众服务群众,开展文明创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实行三个结合

(1)把创建“康居示范村”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在创建活动中,注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展科技宣传,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引导部分农民投身其它产业,培训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康居示范村”创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把创建“康居示范村”与林地综合利用相结合。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在创建活动中,注重抓好林地综合利用、兴修公路、整改农电网等工作,实行林路综合配套建设。大搞产业结构调整,新建以养殖、蘑菇、蔬菜种植为主的经济作物基地,有效促进了我镇农村种植、养殖产业的形成。

(3)把创建“康居示范村”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郑楼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典故繁多,是宿城区文化古镇之一。今镇政府所在地郑楼街因清乾隆年间,淮扬道河营游击郑永泰于此建楼而得名“郑楼”,并兴集市,后王相居此,建“百花万卷草堂”及亭台、楼榭、假山、鱼池,曾经盛极一时。境内的古城居委会所在地,史称“古城”,因古泗水经其西淮水纬其南,“故泗口也”,曾是南北交通之要道,茶盐集散之大都,历代兵家必争之要地。通过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路容路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形成了文明走廊。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倡导文明新风,笑迎八方来客,努力塑造文明、诚信的郑楼新形象。

3、形成三个机制

(1)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康居示范村建设在硬件及其它建设投入上,我们采取群众为主、乡村集体为辅、镇级补助的办法,形成对创建“康居示范村”的必要投入。

(2)形成部门帮扶机制。在创建活动中,镇直机关各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主动为创建点献计出力,镇直单位一年对口扶持一个村落,并将结对帮扶活动作为优质服务单位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土地部门依规审批宅基地时简化手续,免收规费;广电部门扶持农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和有线电视;文化部门帮助建设文化中心户;镇卫生院在卫生防疫方面为康居示范村提供便利;镇道路规划部门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向康居示范村倾斜。通过帮扶机制,全社会形成任务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

(3)形成领导责任机制。郑楼镇党委、镇政府把创建“康居示范村”作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坚持长期抓,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地集中建设,一个村一个村地向前推进。镇里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三套班子领导带头在各自住点的村(居)创办示范村落,并作为年度述职的一个内容,年度考核的一个指标。镇党委将派出督办工作组,深入各村(居)进行分类指导,检查督办,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创建康居示范村的主要成效

一是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在创建“康居示范村”的过程中,由于对道路、房屋、“五小”、池塘、绿化等进行系统规划,建设,通过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等“五小”设施进行综合配套,解决了畜禽散养、粪便横流、脏乱严重的问题,让农民进出道路晴雨通车,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自流水,看上电视,通上了电话。

二是形成了文明的乡风民风。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婆媳”等创评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净化了农民的心灵。发动群众评议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弘扬社会美德和浩然正气。现在,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多了,民事纠纷少了;爱国家、爱集体的多了,损公肥私的少了;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信迷信、抹牌赌博的少了。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的农村工作,乡村干部常年围着“催款子(税收),摸肚子(计划生育)”忙得团团转,工作效率低,干群关系紧张。现在转变工作方式,带领农民创建“生态文明村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称赞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打心眼里高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基于近几年我镇开展康居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整合领导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的大事,要大员上阵,全员参与,要统一党和政府的思想和力量,集中精力搞新农村建设。各地都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协调和领导机构,统揽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乡镇、村一级干部的培训,使其明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努力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二)要整合项目的支持。中央惠农政策很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也多,省市镇要立足“三农”,多向农村倾斜,要将各类支农项目都捆绑起来集中实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分期分批的重点扶持,建一个成一个,不断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要整合部门的帮扶。部门配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各职能部门都要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活力,各单位均应建立帮扶制度,每个单位每年要定点帮扶一个地方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四)要整合创新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加大对农村文明创建的投入,加强农村乡镇文化阵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媳妇、十佳婆婆、十佳丈夫、十佳女婿、十佳妯娌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以群众服务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我见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