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银监系统学习十七大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2-01-12 15:25:24 浏览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建立一个安全、稳健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体系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任务,银行监管部门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监管措施,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行。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精神,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金融监管,保持金融稳定。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银行业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银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符合银行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必须要有切合当前银行业经营实际的监管,必须要有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银行监管,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与监管实际,应当尽快改进监管方式,构建新的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与分支银行体制相适应的营运资本监管制度。在我国目前股改行资本充足率已达标的情况下,很有必要以分支机构的营运资本是否受到侵蚀为标准,加强对分支机构资产质量的监管。要按照一级分行1亿元、二级分行5000万元、同城支行1000万元的营运资本要求,对分支机构营运资本进行量化考核。凡是营运资本不达标的,监管部门可以限制其从事部分乃至全部高风险业务。

  二是建立与信贷集中相适应的大额不良贷款监管制度。大额不良贷款监管制度的核心是要建立以贷款人为重点转向以借款人为重点的风险问责制度。当前大型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信用集中度较高。截至6月末,5家大型银行大客户32667户,占客户总数的7.7%。其中,不良率100%的大额不良贷款涉及1917户,占不良大户的77%;余额2286.3亿元,占大额不良贷款余额的79%,可以说抓大户就抓住了风险监管的“牛鼻子”。因此,有必要在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建立双向台账,把不良大户名单分解到每个省局,同时按行别分解到各大型银行,每家银行总行每季度要与银监会对账。重点是查清不良贷款产生的过程,弄清产生不良的真正原因。通过现场检查来督促有关银行、政府部门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三是建立与高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履职监管制度。要改变目前高管人员“只进不出”的状况。履职监管不仅要管事,也要管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但也是最有风险的因素之一。建立履职监管制度,是借鉴交通管理中对驾照的管理方法,实行扣分制。可以考虑制定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管的办法,在以事管人、客观评价的前提下,对银行董事、独董、高管人员等设定几项指标,如不良率、案件、资本充足率、国内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的处罚结果等,并以累进扣分、年度清零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7条的要求,区别不同情况,对未充分履职的高管人员可以采取诫勉谈话、责令调整职务、不核准高一级职务,甚至取消任职资格等措施。

  四是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并表监管制度。目前,大型银行综合经营趋势明显,形成了事实上的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集团公司。并表监管是监管部门为控制银行或银行集团的总体风险,对其合并报表的母、子公司进行全面监管的一种制度安排。要重点做好对银行集团中“同源资本、同一高管、同一客户、同类市场、同质产品、同网IT”的监管。

  五是建立与流程银行相适应的现场检查制度。近年来,大型银行在建立事业部制、流程银行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适应这一转变,现场检查就应该进行条线管理,要做到“条现横非”,按照商业银行的产品线、业务线从上到下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是主要是负责“横向”的,具体负责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把握。

  六是建立与公众银行相适应的非经营信息监管制度。随着股改上市的顺利完成,大型银行要从公众银行的角度去监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银行的经营指标,而且要关注银行的非经营指标,包括银行的柜台服务水平、政府执法部门的检查评价、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的舆论等。监管工作也要以此为依据,不断创新监管内容和监管手段。

  

 

相关热词搜索: 理论 学习 银监 系统 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