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初探
发布时间:2022-01-29 15:19:05
浏览数:次
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市场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食品监管范围又广,食品来源、生产方式五花八门、品种又多,不同类型食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又不尽相同,因而食品监管工作可谓难度极大。为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笔者认为,应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思路:
一、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和方向,首先对“食品安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的卫生、质量、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它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2、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治理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治理要求有所不同,针对食品安全采取的政策、措施也有所不同。
3、食品安全是一个政治概念。食品安全与生存权紧密相联,通常属于政府保障或者政府强制的范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都是企业和政府对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和必须作出的承诺。
4、食品安全是一个法律概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在法律上确定了食品安全的概念。
二、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方法
1、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将生产源头不合格食品清除出市场。生产源头的食品质量是消费环节食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当食品在进入流通环节前质量就不合格时,例如:在种植、养殖环节过量使用农药、兽药及其他化学控制物质,或者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按法律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流通环节的监管就不可能使食品的各种指标都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工商部门可以做的是通过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将这些不合格食品清除出市场,质量监测中要注重根据食品的不同品种,针对不同品种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比如:对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进行监管,环境污染物、兽药及其他化学控制物质、农药应该是监测的主要内容;对那些由环境相对较容易被污染地区供应的食品,要根据供应地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测项目;而对那些预包装食品进行监测时,选择不同的食品添加剂类型进行监测应是工作的重点。
2、加强对流通过程中被污染的食品的监管。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分配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污染食品的因素。如果食品在进入流通环节前质量是合格的,流通过程中一些特定的因素也可能影响食品的质量,从而引起食品的安全问题。
①对食品保存中被污染的食品,工商部门可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如酸奶必须低温储存,超市为了省电,在夜间断电,酸奶中的活性菌大量死亡,此时的酸奶肯定属于不合格食品。
②对被污染的散装食品,工商执法人员应加强检查。一是检查出厂的散装食品是否采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密封包装,并在标签上是否标明食用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包括规格以及是否附有检验合格证明。二是检查经营者是否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等材料,是否留存复印件备查;是否配备相应设备或工具,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或送检;是否按照所采购食品保存要求进行储存;是否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散装食品销售区域,生熟食品销售地点是否保持一定距离;是否根据所销售散装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消毒和存放设备、设施。发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和标签内容不完整的散装食品不得销售。三是检查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既可加工的散装食品,是否有防尘材料遮盖,经营者是否在盛放食品的的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四是检查经营者销售需清洗后加工的散装食品时,是否在销售货架的明显位置设置标签,并标注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五是检查由经营者重新分装的食品,其标签是否按原生产者的产品标识真实标注;是否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装销售;是否在标签上标注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六是检查经营者是否将超过保质期限的散装食品重新加工销售,经营者是否保存有销毁过期食品的相关记录。
③、对流通过程长,已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的处理方法。一方面让经营者对销售的食品进行经常性检查,一经发现变质、过期失效的食品就自行下柜;另一方面工商部门对销售过期食品的经营者进行处罚。
3、加强对流通企业生产加工自有品牌产品质量的监管。为了加强品牌效应,扩大企业知名度,一些流通企业(尤其是知名的超市集团)委托生产企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自有品牌食品的现象逐渐普遍。这些委托加工食品的标示极不规范,很少有注册商标,有的仅在包装上注明“××超市出品”没有生产制造商;有的虽注明了生产制造商,但都没有生产制造商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有的干脆直接注明“××超市生产”。从各地对食品的监测记录来看,流通企业自有品牌食品的合格率较低,尤其是黄花菜、木耳、银耳、辣椒、冰糖各种蘑菇菌类等品种,这些委托加工的食品质量很难得到切实的保障。
三、注重改进监管方式方法,着力解决监管效果不好的问题
1、改进进货台帐记录方式,力避烦琐。食品安全检查发现,一些经营者对台帐胡乱应付,或嫌填写太麻烦,或填写不规范、不全。对此,笔者建议将进货台帐的填写改为进货凭证和进货记录的粘贴,即经营者把进货的各种单据、凭证、记录乃至自己的流水帐等,集中粘贴在当地工商所发放的粘贴本或档案袋中,工商所定期查验。工商所根据查验凭证的结果,梳理并锁定该零售业者的供货商,再通过协查机制反映给有管辖权的单位加强对供货源的重点监控和管理。
2、改进巡查记录方式,力避应付。建议实行表格化记录,即每个经营者一篇,在检查或巡查中,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在表格中相应的栏目里填“未发现”,由当事人签字;有违法行为的填“见记录”,具体违法事实直接记载在办案用的“现场检查记录”上,由当事人签字。这就为巡查工作节省了时间,也便于实际操作,同时还办理了一个简易案件。为防止监管人员编造假记录应付差事,可采取检查记录异地留存的办法,就是把记录或复写副本存放在经营者手中,派人定期或不定期入户抽查,有效控制监管人员疏于监管、漏管和不管行为。
3、高度提炼基层所监管内容,力避四面出击,无效而返。基层所在食品监管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三件事:①看住柜台,把好柜台上食品质量关;②掌握货源。工商所要认真查看经营者粘贴的进货凭证,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零售者从哪些地方哪些批发商进货,为全局实施源头监管提供依据;③做好非法食品的处理。总的原则,必须处理掉,不留后患。对非法食品数量较少的,监管人员现场销毁,同时予以责令改正或行政告诫,避免无效监管;对数量较多的,依法封存或扣押非法食品,实施立案查处。
4、改进处罚方式,力避经营者对行政监管的麻木不仁。开发区辖区范围大,既有超市,又有食品批发市场;既有城郊结合部经营户,又有农村食品经营者,还有火车站周边流动摊贩,可以讲安全隐患大。为了保证食品监管效果,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对象采取相应处罚方式,如:对一般农村食品经营户,对初犯者施以责令改正或行政告诫在先;屡犯者,再施以频而密的简易处罚、少罚、勤罚,有效地触及违法者的痛处,促使其必须加强自律。
相关热词搜索: 流通领域 初探 工商部门 工作思路 安全监管
一、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和方向,首先对“食品安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的卫生、质量、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它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2、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治理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治理要求有所不同,针对食品安全采取的政策、措施也有所不同。
3、食品安全是一个政治概念。食品安全与生存权紧密相联,通常属于政府保障或者政府强制的范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都是企业和政府对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和必须作出的承诺。
4、食品安全是一个法律概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在法律上确定了食品安全的概念。
二、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方法
1、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将生产源头不合格食品清除出市场。生产源头的食品质量是消费环节食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当食品在进入流通环节前质量就不合格时,例如:在种植、养殖环节过量使用农药、兽药及其他化学控制物质,或者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按法律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流通环节的监管就不可能使食品的各种指标都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工商部门可以做的是通过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将这些不合格食品清除出市场,质量监测中要注重根据食品的不同品种,针对不同品种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比如:对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进行监管,环境污染物、兽药及其他化学控制物质、农药应该是监测的主要内容;对那些由环境相对较容易被污染地区供应的食品,要根据供应地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测项目;而对那些预包装食品进行监测时,选择不同的食品添加剂类型进行监测应是工作的重点。
2、加强对流通过程中被污染的食品的监管。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分配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污染食品的因素。如果食品在进入流通环节前质量是合格的,流通过程中一些特定的因素也可能影响食品的质量,从而引起食品的安全问题。
①对食品保存中被污染的食品,工商部门可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如酸奶必须低温储存,超市为了省电,在夜间断电,酸奶中的活性菌大量死亡,此时的酸奶肯定属于不合格食品。
②对被污染的散装食品,工商执法人员应加强检查。一是检查出厂的散装食品是否采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密封包装,并在标签上是否标明食用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包括规格以及是否附有检验合格证明。二是检查经营者是否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等材料,是否留存复印件备查;是否配备相应设备或工具,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或送检;是否按照所采购食品保存要求进行储存;是否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散装食品销售区域,生熟食品销售地点是否保持一定距离;是否根据所销售散装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消毒和存放设备、设施。发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和标签内容不完整的散装食品不得销售。三是检查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既可加工的散装食品,是否有防尘材料遮盖,经营者是否在盛放食品的的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四是检查经营者销售需清洗后加工的散装食品时,是否在销售货架的明显位置设置标签,并标注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五是检查由经营者重新分装的食品,其标签是否按原生产者的产品标识真实标注;是否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装销售;是否在标签上标注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六是检查经营者是否将超过保质期限的散装食品重新加工销售,经营者是否保存有销毁过期食品的相关记录。
③、对流通过程长,已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的处理方法。一方面让经营者对销售的食品进行经常性检查,一经发现变质、过期失效的食品就自行下柜;另一方面工商部门对销售过期食品的经营者进行处罚。
3、加强对流通企业生产加工自有品牌产品质量的监管。为了加强品牌效应,扩大企业知名度,一些流通企业(尤其是知名的超市集团)委托生产企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自有品牌食品的现象逐渐普遍。这些委托加工食品的标示极不规范,很少有注册商标,有的仅在包装上注明“××超市出品”没有生产制造商;有的虽注明了生产制造商,但都没有生产制造商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有的干脆直接注明“××超市生产”。从各地对食品的监测记录来看,流通企业自有品牌食品的合格率较低,尤其是黄花菜、木耳、银耳、辣椒、冰糖各种蘑菇菌类等品种,这些委托加工的食品质量很难得到切实的保障。
三、注重改进监管方式方法,着力解决监管效果不好的问题
1、改进进货台帐记录方式,力避烦琐。食品安全检查发现,一些经营者对台帐胡乱应付,或嫌填写太麻烦,或填写不规范、不全。对此,笔者建议将进货台帐的填写改为进货凭证和进货记录的粘贴,即经营者把进货的各种单据、凭证、记录乃至自己的流水帐等,集中粘贴在当地工商所发放的粘贴本或档案袋中,工商所定期查验。工商所根据查验凭证的结果,梳理并锁定该零售业者的供货商,再通过协查机制反映给有管辖权的单位加强对供货源的重点监控和管理。
2、改进巡查记录方式,力避应付。建议实行表格化记录,即每个经营者一篇,在检查或巡查中,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在表格中相应的栏目里填“未发现”,由当事人签字;有违法行为的填“见记录”,具体违法事实直接记载在办案用的“现场检查记录”上,由当事人签字。这就为巡查工作节省了时间,也便于实际操作,同时还办理了一个简易案件。为防止监管人员编造假记录应付差事,可采取检查记录异地留存的办法,就是把记录或复写副本存放在经营者手中,派人定期或不定期入户抽查,有效控制监管人员疏于监管、漏管和不管行为。
3、高度提炼基层所监管内容,力避四面出击,无效而返。基层所在食品监管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三件事:①看住柜台,把好柜台上食品质量关;②掌握货源。工商所要认真查看经营者粘贴的进货凭证,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零售者从哪些地方哪些批发商进货,为全局实施源头监管提供依据;③做好非法食品的处理。总的原则,必须处理掉,不留后患。对非法食品数量较少的,监管人员现场销毁,同时予以责令改正或行政告诫,避免无效监管;对数量较多的,依法封存或扣押非法食品,实施立案查处。
4、改进处罚方式,力避经营者对行政监管的麻木不仁。开发区辖区范围大,既有超市,又有食品批发市场;既有城郊结合部经营户,又有农村食品经营者,还有火车站周边流动摊贩,可以讲安全隐患大。为了保证食品监管效果,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对象采取相应处罚方式,如:对一般农村食品经营户,对初犯者施以责令改正或行政告诫在先;屡犯者,再施以频而密的简易处罚、少罚、勤罚,有效地触及违法者的痛处,促使其必须加强自律。
相关热词搜索: 流通领域 初探 工商部门 工作思路 安全监管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当前基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2021-10-29
- 全县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专...2022-01-04
- 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化肥质量...2022-01-12
- 工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2022-01-14
- 对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2022-04-08
- 地区工商局跨境消费维权工作初探2021-08-27
- 产品设计发展趋势论文&产品向...2021-08-27
- 新时期本岗位共产党员先进性...2021-09-11
- 竞争时代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2021-09-11
- XX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发展战...2021-09-13
- 抓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初探2021-09-13
- 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初探2021-09-20
- *开发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初探2021-09-20
- 初探律师参与信访工作2021-09-20
- 国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初探2021-09-22
- 试论工商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2021-09-22
- 工商部门信访工作的困难与思考2021-12-13
- 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工商部门职...2022-01-12
- 基层工商部门落实四个转变实...2022-01-14
- 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2022-01-14
- 工商部门停征两费分析探讨2022-01-19
- 工商部门为经济发展服务好经...2022-01-29
- 县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2021-08-24
- 保安队员工作思路怎么写2021-09-12
- 明年工作思路(企业)2021-09-13
- 2005年旅游工作思路2021-09-14
- 县人事局2005年工作思路2021-09-14
- 2005年×县文化体育工作思路2021-09-15
- 2005年度司法行政工作思路2021-09-15
- **街2005年工作思路及措施2021-09-20
- *公司2005综合管理与法律事务...2021-09-20
- 2005年税收工作思路2021-09-20
- 局长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会...2021-10-08
- 工商分局2006年食品安全监管...2021-11-30
- 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经验总...2021-12-05
-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思考2021-12-07
- 对当前镇区安全监管工作的调...2021-12-26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存在...2022-03-17
- 安全监管、政府规制与社会和谐2022-04-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