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树立“五种”思想,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2-14 15:05:23 浏览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笔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克服和消除各种认识误区,牢固树立“五种”思想。
    一是要树立统筹发展思想。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涵盖了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它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家庭富裕程度的尺度;乡风文明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村容整洁是人居环境的要求;管理民主是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规范。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因此,不能误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村庄建设,这就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统筹发展的思想,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方向,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是要树立以民为本思想。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明确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建设,而不能误认为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建设新农村需要政府引导,但政府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创新精神,按照农民的意志和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的意愿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正确走向和持续发展。以农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要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三是要树立因地制宜思想。由于地域的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能强求一律,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程度等因素,按照不同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建设速度上,要从本地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不强求步调一致,可有先有后,但必须在认真分析本地情况的基础上,确立新农村建设的步骤与措施;在建设规划上,必须根据当地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实情的需要,努力保持和发扬当地特色,体现资源优势、人文特征,要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富有特色、村貌美化的要求,力求规划科学、合理、可行;在建设方式上,要引导扶持而不包办代替,要民主商议而不强迫命令;在建设成效上,要追求实际效果,而不能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在建设模式上,要力求多样性,不能千篇一律,盲目攀比。
    四是要树立团结协作思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不是单纯某级党委政府、某个部门和农民群众的事情,必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和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树立团结协作的思想,在依靠农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前提下,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向。同时,要积极制定相应鼓励措施,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多种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五是要树立长期奋斗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因此说,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是农业农村向着繁荣和谐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而不是短期行为、短期目标或阶段性任务。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民主管理的建设等等,这些繁重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建设的长期性、持久性。为此,必须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做好持久奋斗的思想准备。要确定长远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切不可急躁冒进,盲目蛮干,更不能为出短期政绩,而不顾实际条件的做表面文章、眼前文章。(翁建斌)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五种 树立 推进 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