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以政府统计为对象的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方法初探(中)(刘思清,谭桂秋)

发布时间:2022-02-25 15:16:01 浏览数:
 

第二篇 发展研究

四、政府统计的目的及其采用方法的变迁

政府统计重点放在经济领域,其目的是用数据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类没有一种能够直接观察和感觉经济社会领域总体现象并予以精确表述的器官,通过政府统计提供的数据,可以达到了解和认识经济社会现实状况的目的。在此意义上,政府统计具有人体器官中眼睛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近三十年间,政府统计一直以工农业产值为核心指标,描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后来逐步发现,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产值并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因为产值中包含了大量的重复计算量。重复计算量主要发生在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方面。比如,两个不同的行业所创造的产值相同,那么,统计结果就描述为两个行业对社会的贡献率一样。事实上,由于两个行业生产过程需要的中间投入不同,其对社会所产生的产值增加值是不同的,产值增加值才是其对社会的贡献。因为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分配去向看,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数量与总产出的关系为:

中间使用 + 最终使用 = 总产出

从投入角度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构成,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中间投入 + 增加值 = 总投入

以工农业总产值方法核算或描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做法,不仅在总产出或总投入中包含了中间使用或中间投入,更为关键的是不能与国际核算方法接轨,与国际其他国家经济水平比较时,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为此,后来正式采用经济领域内具有国际一致性的价值流量核算体系,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SNA的代表性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即利用各个产品部门或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统计他们之间的价值流量,从而扣除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费用,而得出产品部门的生产增加值。这样以来,就以GDP这一重要指标,来描述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GDP的年度增量描述经济发展速度。

总的来说,几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基本核算制度由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逐步过渡到国民账户体系(SNA),经济总量核算由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转变为SNA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由MPS体系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投入产出核算发展到SNA体系的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投入产出核算。与此同时,还逐步开展了体系的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民经济帐户核算。以上这些方法,经过变迁完善,一直持续使用至今。

五、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的诞生

20世纪末,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环境问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性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开始认识到,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赖于环境为其提供支持和服务。这里的环境并非单单指的狭义概念的环境------生态系统,而是广义概念的环境------在经济领域称之为“自然资本”,其包含三个宽泛类别:自然资源、土地、生态系统。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煤、矿石、水等等自然资源,确实给了经济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服务。然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利用国民经济账户对经济进行核算时,几乎完全用货币单位计量,尽管经济是在自然环境范围内运行,但来自环境的各类自然资源的投入,依然被视为“免费”的。结果,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在内的环境对经济的作用没有在经济统计核算中得到识别。简单地讲,如果某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由于消耗过度而枯竭,不能继续为经济生产提供服务,那么,经济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所以,采用经济核算方法对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如果不能回答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能否持续支撑经济增长这个问题,那将成为该种统计方法致命的弱点。

于是,从1998年开始,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共计5家共同组织《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手册的修订。修订该手册的大部分工作由“环境和自然资源核算伦敦小组”承担。修订的SEEA手册提供了有关经济和环境信息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可以支持人们针对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以及经济对环境的影响这两方面进行一致性分析,为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方法研究提供了统一标准。

SEEA手册修订版的完成,标志着SEEA的诞生。

(待续)

参考文献:

1、《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2003》

2、《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框架――森林资源》

3、《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二版)

4、“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培训班”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水资源 对象 统计 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