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生态文明给城市带来了什么?(刘蔚)
本期对话人物
何增科 1965年出生,河南省灵宝人,现为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协助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主持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课题,负责领导“生态文明(城镇)指标体系”研制并撰写课题总报告。
对话人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所长 何增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刘蔚
点击一
焦点关注
早在2005年就开始研究生态文明的原因
关键思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这一课题于2005年开始启动,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才正式提出。那么,为什么早在2005年,中央编译局就开始选择生态文明这样的主题进行课题研究呢?
何增科: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负责的研究团队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俞可平在2005年就发表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一文。他认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简言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人类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央编译局研究团队从2005年开始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国外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实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引起全党和全社会对生态文明问题的高度重视,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记者:为什么选择福建省厦门市作为研究的主体,并与厦门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这样的课题合作?换言之,选择生态文明城市研究的条件是什么?
何增科:生态文明建设课题既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学术研究课题,同时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课题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有益的推动作用,需要积极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中央编译局拥有外语和外文方面的语言和资源优势,同时与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交流,研究和总结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难度不大,而研究和总结我国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良实践与经验则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合作,而后者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福建省厦门市正是理想的合作伙伴。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项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当中央编译局领导向厦门市领导提出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联合课题组,共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研究时,以何立峰书记为首的厦门市委、市政府热烈响应并给予了全力支持。
点击二
焦点关注
生态文明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意义
关键思路
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记者:课题研究历时3年,在这个过程中,您本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是否产生了一些变化?或者有哪些更深入的理解?
何增科:生态文明课题研究历时3年,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增强自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制约着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奉行“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思路,动摇了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心。
通过对厦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历程和成就的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深深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必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与生态优美完全可以兼得。厦门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不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就难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也难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记者:您认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对城
市建设和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何增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在城市生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实践贯穿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关键。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可持续的环境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为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极易引发环境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激化公民和政府的对立与冲突,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只有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城市居民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和谐相处,并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第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过程,也是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它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
最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有助于改善经商投资和旅游居住的环境,有助于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合作,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建设生态文明没有西方国家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对于中国来说,可能会存在哪些困难?对此,您有哪些认识和建议?
何增科: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随后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尽管他们未必使用“生态文明”这一概念。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完全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对话。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不尽相同,不应强求一致。
在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将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上来,克服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的认识误区,改变“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筹划、协调发展。
其次,要避免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地看作是一种负担的消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发展生态经济,为中国开发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发展机遇。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最后,要避免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纯看作是政府事务的狭隘观点。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受益,因此需要人人参与。实行生态善治需要利益相关方充分有效参与和多主体的协商决策与合作管理。生态善治中的公民参与绝不仅仅是被动响应号召、配合与支持政府工作,而是要让公民参与到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并能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只有公民参与充分、有效的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公民的充分理解、支持与合作。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厦门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关键思路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记者:此次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总结提出了厦门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哪些成功经验?适合哪些城市借鉴?
何增科:我们课题组将厦门发展模式概括为6个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生态兴业”的生态城市先进理念,不以牺牲生态利益换取一时的发展,努力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建立在环境和资源能够承载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绩导向作用;二是始终将建设生态城市的先进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过程之中,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为抓手,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发展;三是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民间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生态善治模式,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四是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的资源供应机制,引导企业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五是鼓励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生态环保新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六是致力于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勇于承担共同的生态责任。
厦门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我们相信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各类城市借鉴。
记者:此次课题的另外一个成果是设计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这是怎样的一个衡量体系?设计这样的体系有何意义?计划如何推广?
何增科:作为课题重要成果之一的《生态文明(城镇)指标体系》,是由中央编译局和厦门市双方共同研制的,双方优势互补,使得这套指标体系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学术含量,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为了使人们从人类文明的战略高度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设计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自愿地从事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
生态文明(城镇)指标体系共30项指标,分别反映了人们在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意识、实行生态善治等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成果,具有横向可比性和纵向可比性。
这套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强烈的行为导向功能。它围绕生态文明这个核心理念,引导人们努力从事5项建设,即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建设生态伦理、实现生态善治;积极构建四大系统,即资源节约系统、生态安全系统、环境友好系统和制度保障系统。
我们计划未来通过运用这套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实际测评,对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大中型城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排名和单项排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记者:课题组是否在此课题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哪些计划和设想?
何增科:在中央编译局局长韦建桦的大力支持下,中央编译局课题组将在这一课题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研究。为此,中央编译局新近设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大攻关课题,当代所副所长李惠斌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理论问题。
中央编译局还计划与有关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生态文明研究评价中心,定期发布生态文明先进城镇排行榜和发表研究报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我们还计划加强与美国、德国等国际同行的交流,通过参与和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出版译著和论著,介绍和传播生态文明的先进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何增科如是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关键。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可持续的环境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为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极易引发环境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激化公民和政府的对立与冲突,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只有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城市居民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和谐相处,并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过程,也是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它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有助于改善经商投资和旅游居住的环境,有助于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合作,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受益,因此需要人人参与。实行生态善治需要利益相关方充分有效参与和多主体的协商决策与合作管理。生态善治中的公民参与绝不仅仅是被动响应号召、配合与支持政府工作,而是要让公民参与到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并能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只有公民参与充分、有效的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公民的充分理解、支持与合作。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生态村给烟区带来了什么?2022-02-18
- 2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2021-08-27
- 对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军队党建设...2021-08-27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队党...2021-08-27
- 中国梦少年梦演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2021-08-27
- 庆祝伟大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生态环境局前三季度重点工作总结2021-08-27
- 政治生态自查报告&市政协修复...2021-08-27
- 2020年政治生态建设情况评价...2021-08-27
- 2020年度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情...2021-08-27
- 年市生态环境局一季度工作总结2021-08-27
-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2021-08-27
-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强...2021-08-28
- 政治生态存问题和不足2021-09-06
- 对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思考2021-09-09
-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2021-09-15
- 乡镇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1-08-27
- 市领导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讲...2021-08-27
- 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2021-08-27
- 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2021-08-27
- 艺术设计心理学下环境设计2021-08-27
- 谈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2021-08-27
-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应用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浅谈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2021-08-27
- 现代环境设计中民俗艺术特性...2021-08-27
- 谈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实践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社...2021-08-27
- 对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2021-08-27
- 城市旅游2021-09-08
- 浅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2021-09-09
- 关于加快山区城市化建设的思考2021-09-13
-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关问题...2021-09-14
- 2004年城市管理综合网络目标...2021-09-14
- 2005-2010年×区城市建设工作...2021-09-15
- 在全县城市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