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简要论述了资产负债观,并进一步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新会计准则;具体体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3—0020—01
2006年2月15日, 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如《所得税》准则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会计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1 资产负债观概述
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 因此当资产价值增加或是负债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根据资产负债观,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当作为收益确认。因此应首先定义并规范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即收益之度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而非相反。用公式表达为:收益=(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 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在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2 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新会计准则中涉及的会计理念重要变化包括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要素定义
①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②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③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④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⑤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⑥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可以看出,不论是资产负债类会计要素,还是收人费用类会计要索,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它们均采取资产负债观的定义。特别是收人、费用这两个会计要素.新企业会计准则跟旧企业会计准则定义的角度不同。旧企业会计准则强调收人、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因为旧企业会计准则将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看作是两条重要的原则,未强调其与资产、负债的关系。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更强调所有者权益,而所有者权益正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应用的是资产负债观的思想,并且要求收人、费用只有在导致资产、负债变化且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人、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时才予以确认。
我国发布的新基本准则有关会计要素定义的说明,是以“经济利益的流动”作为主线,贯穿于六项要素之中,把所有的要素都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而且区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的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2.2 引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属性之一, 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资产负债观注重资产的真正价值, 认为企业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 (不包括业主投资或派给业主款造成的净资产变动)。而由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未实现的损益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 确认为当期损益,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但由于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及资本市场的制约,我国的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在具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都规定了明确的限制条件。新准则体系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有关限制,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国内与国际),另一方面减少企业可能利用变换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会计欺诈、会计作假的空间。
2.3 所得税的核算方式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摒弃了过去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损益表债务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的差异计入暂时性差异,按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分别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准则的这一核算方法的改变,正是资产负债表观的典型体现,它将着眼点从利润表转移到了资产负债表上,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
2.4 增设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变动表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明确规定取消利润分配表而增设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这也正是资产负债观理念的具体表现。
2.5 投资的处理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进行了重新分类,修改了相关规定。以交易性证券与可供出售证券为例,对于交易性证券,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对于可供出售证券,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权益。这与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完全不同。旧企业会计准则不确认交易性证券的持有收益。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可供出售证券期末市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利得与损失。这些处理都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
2.6 政府补助采用全面收益法, 全部计入企业收益
按照资产负债观,政府补助会引起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但又不是直接来自股东的资源(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符合收益的确认原则。第16号政府补助准则将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的两类,确认为递延收益或当期损益。
综上所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现了资产负债观思想,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J].会计研究,2006.
[3] 李勇,许辞寒.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以国际上对所得税的会计理为例[J].会计师,2005,(8).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表分析|...2021-08-27
- 工会01表—资产负债表—月报...2021-09-28
- 试论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2022-03-05
-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若干问...2022-03-29
- 解读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2022-03-29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两步骤核...2022-03-31
- 试论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发展2021-09-13
- 浅谈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2021-09-29
- 浅论金融租赁在我国市场经济...2021-12-06
- 乡村旅游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2021-12-22
- 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2021-12-24
- 对股市在我国经济中地位和作...2021-12-24
- 浅谈电子支付中CA认证在我国...2022-01-07
- 自动化物流系统在我国烟草行...2022-02-17
- 外资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兴起、...2022-03-05
- 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工程招标...2022-03-06
-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税会差异2021-08-27
- 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别2021-09-08
-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2021-10-13
-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2022-01-08
- 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2022-03-05
-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思考2022-03-06
- 论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利润...2022-03-15
- 会计准则体系更新的意义和突破2022-03-15
- 全市执行会计准则情况报告2022-03-18
- 实施新会计准则效率性分析:...2022-03-29
- 党管人才原则要体现在执政能...2021-09-26
- 做老师幸福体现哪2021-09-28
- 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主要体...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