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浅析国际结算方式风险的防范

发布时间:2022-03-06 15:03:31 浏览数:
                                             (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 要:文章阐述了国际贸易结算规避的总体要求,并针对国际贸易中三种主要结算方式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际结算风险;汇付;托收;信用证
中图分类号:F8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4—0013—02 
      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舞台上的一个重头戏,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是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角。但由于国际贸易中的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加之国际贸易程序十分复杂,在双方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影响外贸企业的收益,也会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例如贸易国政局不稳带来的社会风险;进口国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或非歧视性的保护政策,由此带来的税收风险;交易各国汇率的变动带来的汇率折算风险;贸易双方对贸易术语理解不一致带来的收货或收款的风险;外商资信不良产生的金融诈骗特别是不同结算方式下,产生的国际结算风险等等;可以说,国际贸易的每一个环
节都存在着潜在的或必然的风险。
      目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汇付、托收、信用证。从信用的角度来看,汇付和托收方式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而信用证则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信用证方式尚存在着各种陷阱与欺诈,那么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汇付和托收,对于进出口双方而言,更让人为之担忧。因此,在国际贸易中真可谓是风险无处不在,无论使用什么样的一种结算方式,买卖双方都必须面临这些潜在的或必然的风险。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进一步促进贸易的健康发展,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应该想办法来解决和规避。
1 规避各种风险的总体要求
      对于各种结算风险的规避,首要需要解决的是客户的资信问题,如若遇到旨在诈骗的客户,无论怎样研究不同风险的规避方法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进行买卖之前必须对客户作足够的调查。风险意识不强、对国际贸易业务知识掌握的不够、贸易流程中不够谨慎小心、为利润所诱而求成心切,这些都会为将来的损失埋下伏笔,也会成为一些不法商人进行诈骗的切入点。所以对客户资信的调查是重中之重。
1.1 确定付款方式之前,尽量多做客户资信调查
      这主要包括客户的企业性质,是贸易公司还是零售商,或是生产商还是中间商;该公司的规模、经营范围、往来银行名称及账号,与中国其他公司有无其他业务关系,公司有无网站。一方面请客户自我介绍,然后从侧面加以证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银行、保险部门和驻外机构进行调查,也可以委托中国银行对客户进行专门资信调查。
1.2 对客户资信实行动态掌握,连续考察,随时调整结算方式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信用底线的问题。也许这个客户在合同金额比较小的时候,采用的是比较可靠的收汇安全的结算方式。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客户就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倘若所涉及的合同金额比较大时,他是否就会要求采用没有收汇保证的结算方式,利用原本做成的几笔小金额的生意来获取了卖方的信任,所谓放长线钓大鱼。那么这种客户的信用底线只能是那种小金额的生意。对于他们,卖方应该多加注意。最好是对作过交易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并随时进行动态监控。
1.3 对于不同地区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做法
      如欧洲各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的客户,一般而言,资信比较好,国家金融运作体系正常,因此可以考虑使用D/P远期。而像南美、非洲、中东、原苏联和东欧地区,都是高风险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客户和银行就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
1.4 灵活采用结算方式
      如果是老客户,以前配合得很好,涉及的合同金额又不是很大,可以接受D/A远期和T/T;如果是新客户,或者合同金额较大,对于D/A和T/T,必须投保出口信用险。
2 不同结算方式下的风险防范
2.1 汇付方式下的风险防范
2.1.1 应当明确采用汇付方式进行结算所支付的款项的性质。在实践中,除对本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个别极可靠的客户用预付货款或货到付款外,汇付方式主要用于定金、佣金等小额费用的支付。此外,在成套设备、大型机械、飞机和轮船等大型运输工具的交易中,较多使用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方式,分期支付或延期支付的货款也常采用汇付的方式。
2.1.2 明确规定采用何种汇付类型和回复到达期限,并与交货期相衔接。与客户约定汇付方式时,应明确是预付货款还是货到付款。在规定后应约定汇款到达期限,以免对方因市场变化等问题,无限期的拖延付款,从而使出口方陷入极大的被动。
2.1.3 若采用了汇付方式支付,为避免预付货款和赊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发货和付款同时进行。因为发货和付款的时间先后不同,造成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这样,若发货和付款同时进行,这种比较折衷的方法会减少双方的风险。但应注意的是,双方交易国的远近距离也会将同时进行发货和付款,转变成相当于“货到付款”的情况。此时,应避免卖方收到货物后采取特殊的方式提前进行检验。买方在付款以后检验货物,对于货物中的微小瑕疵或问题,或许会不予计较,但若其付款前检验到货物品质或规格上的微小问题,再恰逢市场行情看跌或买方资金融通困难,买方就会据此来要求对方降价或拖延付款。
2.1.4 若是用票汇,应先将收到的票据交到银行向国外收妥付款后方可发货,以防止伪造票据或其他原因而蒙受收不到货款的损失。
2.2 托收方式下的风险防范
      对出口商:
2.2.1 采用航空运输方式,或使用海运单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托收方式进行付款。在这种情况下,运输单据不代表物权凭证,卖方发货后即失去了对货物的控制权,而买方又无需用运输单据来提货,所以买方最终的付款完全依靠买方的商业信用,卖方应采取较为保险的方式。如若采取航空运输方式,又使用托收方式进行支付,此时卖方应密切关注买方的信用和货物的运输情况,一旦发现买方信用出现可疑之处,应立即使用对货物的处置权,指示航空公司将货物返运。
2.2.2 与付款交单相比,承兑交单的风险更大。银行在整个流程中只充当一个被委托方的角色。在买方承兑汇票以后,银行即向买方交单,卖方也随之失去对货物的控制权。汇票到期以后是否付款也就完全凭借买方信用了。所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接受承兑交单的付款方式。如若接受,卖方应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以保障其收汇的风险。
2.2.3 应了解进口商所在国的商业习俗和法律规章。有的国家将远期付款交单理解为承兑交单,这样也对出口方很不利。对进口商来说,托收对于进口商很有吸引力,因其较为便利且占用资金较少。但银行对提示的单据并不负责审核。对买方而言,若采用付款交单,一旦将款项付出,而拿到不合规定的单据提不出货物,就有可能货款两空。若采用远期付款交单,买方承兑后,卖方若指示银行将单据转手给出价更高的买主,到期银行依旧向卖方索款,买方就将面临损失。因此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买方首先审核单据,之后再履行付款义务,若单据有所不符应拒绝付款;第二,买方在远期付款交单的承兑时,应加注类似于“卖方交单后才给予付款”之类的字样,避免承兑后得不到所需单据。
2.3 信用证方式下的风险防范
2.3.1 首先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信用证开到的时间,并且要在合同中说明信用证开证逾期的额外费用应当由买方来承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买方不开证的问题。
2.3.2 严格审查开征行的资信。开征行的资信较差,既有可能是受益人在提交了与信用证要求相符的单据以后,遭到开证行的无理拒付,同时还要避免其伙同进口商开出假的信用证。这就要求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当约定一个有良好资信和声誉的银行。若对开证行的资信没有把握,最好再找一个声誉较好的银行加以保兑。对于有些开证行直接寄来的信用证,应严格审查,最好是找中国银行等其他银行来进行确认,以防诈骗。
      另外,要认真审核信用证,以防其中含有“软条款”。
      对于信用证当中的软条款,能避免的要尽量避免,不能避免的要坚持对方修改信用证,否则不能急于出货。尽可能的拒绝接受预付定金、违约金、质押金的条件;更不要过早预付资金,草率签订贸易合同;对于佣金回扣,最好也在收到货款以后支付。
      要严格审证,做到及早发现“软条款”。在贸易过程中,收到信用证后应立即与合同核对,看看条款是否比合同要求严格,能否办到,不行的话应及时和进口商联系并且协商,在办妥之前不要急于发货,否则就会陷于被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银贸的通力合作。
      应当严把单据关。在信用证业务中,受益人应当严把单证质量关,严格按照信用证来制作单据,完成制单后应仔细复核,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可以将除提单之外的单据提前制好以后先交到议付行进行预审,若有不合格就等待提单签发以后绘制合格再正式交给议付行。
      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培养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勤于研究各种结算方式下出现的各种可能风险,在工作中细心研究付款过程中的每一个可疑之处,就可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安全稳妥地与外商进行交易,促进我国外贸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红武.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防范[J].国际市场,2005,(5).
[2] 宗长春.浅析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J].金融经济,2006,(2).
[3] 李大鹏.出口贸易中慎用汇付[J].对外经贸实务,2003,(8).
[4] 刘峰.托收方式下出口商品风险及其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8).
[5] 郭晓洁.信用证的欺诈风险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34).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结算方式 防范 风险 国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