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企业职工心理调试工作的思考
(呼和浩特铁路局党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文章阐述了做好企业职工心理调试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做好企业职工心理调试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职工;心理调试;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6—0093—02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既是和谐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是构建其他和谐的根基和依托。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和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起步。而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从塑造员工的阳光心态做起。
1 做好企业职工心理调试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条件
和谐企业是各方面利益都得到照顾的企业,而要实现企业各方面利益的统筹兼顾,就有必要塑造全体员工的阳光心态,达到心理和谐。所谓和谐心理,是指人们保持的一种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它虽然受气质、性格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取决于后天环境和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条件。
1.1 职工心理和谐是企业和谐的精神支撑
所谓职工和谐心理应包括两层含义,①指职工个人的和谐心理,即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有和谐心理的职工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能够愉快地接纳自我,坦诚地看待企业内外的世界,欣赏美好的事物,大度平静地工作和接受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乐观豁达,从容不迫。职工和谐心理能有效引导人际交往,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基础。②指职工集体的和谐心理,即职工集体团结友爱、彼此包容、有团队精神,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职工是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职工的心理和谐无疑是和谐企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1.2 职工和谐心理是企业稳定的客观需要
和谐心理能有效调和社会矛盾,为维护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美籍华人学者杜维明先生指出,儒家关于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即和谐心理)正是要为个人与个人、家庭与家庭、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谋求一条共生之道,它有助于把竞争限制在一定领域和一定程度,是避免人际关系发生激烈冲突的“润滑剂”。和谐心理所追求的就是在分歧中求协调,在差异中求一致,在对立中求妥协,在冲突中求共存,以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我国进入改革攻坚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显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职工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企业民主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职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所有这些矛盾冲突的出现,影响职工心理和谐。寻求职工心理和谐有得于企业的和谐与稳定。
1.3 职工和谐心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职工和谐心理能有效地激励个体发展,为促进企业和谐进步储备“能量”。和谐社会是一个科学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创新的社会。和谐发展是“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发展,是在承认个体差异性前提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达到全体成员既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因此,构建和谐企业就要探讨如何在充分发掘职工潜能的前提下,实现职工个体个性发展,把活力灌输到企业整体的同时,又保持一种有序的发展和竞争,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和谐心理本质上要求全体职工一方面能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企业整体和谐发展和进步贡献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职工个体的发展也要遵从全面的、科学的发展,讲究“度”的把握。这些只有在全体职工心理和谐的状态下才能顺利实现。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组织,其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对职工的要求都有无限广阔的空间, 有企业管理专家做过实验,职工在和谐心理状况下的生产能力比在心理不和谐状况下的生产能力可以提高数倍。一个成功的企业,其职工整体的心理肯定是和谐的,反之就是不和谐的,所谓“合和故能谐”。职工有和谐心理,才能有成就感、有成长感,有归属感,才能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说职工和谐心理,不但可以帮助职工个体成就许多事情,而且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因势利导做好企业职工心理调试工作
当前,虽然企业职工总体上积极上进,拼搏进取,但是少数职工也存在着消极情绪。有的人心理失衡,在收入方面同高收入者横向攀比,对自身以及改革前景的迷惘意识,甚至对改革进程产生怀疑、消极情绪;有的人对新分配制度产生认知误区,产生不公平的心态;有的人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滑坡、社会治安不稳定等社会不良现象存在着较大的不满,表现出冷漠麻木的态度;有的人价值取向混乱,理想目标淡漠,出现了信仰的危机;有的责任、义务意识淡化。这些不和谐的音符是造成职工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心理不和谐、不健康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从而影响企业和谐,这种影响力有
时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因此,针对目前企业职工中存在的不和谐心理因素,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因势利导做好职工心理调试工作。
2.1 加强自我调控,塑造职工良好心态
心理和谐是内在和谐,如果说外部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心理和谐则主要靠“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做工作,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2.1.1 用理性引导情感。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论哪一种情感失控,都会破坏心理和谐,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从而破坏外在的和谐。因而,我们必须要学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制约情感的冲动,把情感的急流引入理性健康的渠道,不让其泛滥成灾,误人误己。
2.1.2 用宽容取代狭隘。心理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胸狭窄,没有度量,不能宽容待人,总觉得大家都对不起自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所以,要实现心理和谐,就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1.3 学会自我心理平衡。不和谐其实就是不平衡,不平衡往往是乱攀比的结果,比工资、比收入、比待遇、比官职、比住房、比汽车、比享受、比荣誉,又总是和比自己高的人比,结果是越比越有气,越比越不满意,越比心理越不平衡。于是,为了弥补这种不平衡,有的人就搞起了邪门歪道,进行“强制平衡”。实现心理和谐,需要有点淡泊名利的精神,看轻身外之物,不断地在心底进行心理平衡,安置好我们的灵魂,在心理和谐的基础上享受生活。
2.1.4 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完人与常人、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并非好人脑子里没有假、恶、丑的东西,而是他能够不断通过思想斗争,用真、善、美的东西战而胜之,不让那些不良的思想有市场。于是,经常的、自觉的思想斗争,有助于使我们在思想上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始终是正确的、美的东西占上风,从而保持心理和谐,做一个好人、善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2.2 加强沟通,及时解读职工心声
有效的沟通是企业和谐建设的“润滑剂”和“助推剂”,能及时消除职工之间的误解,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精神。一项调查表明:现代人的社会矛盾,80%是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也就是有了矛盾不去沟通,结果矛盾重重,越来越复杂。
领导干部要善于走出去理顺关系,净化职工工作、生活的社会环境。要善于坐下来听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拓宽沟通渠道,能把职工的冷暖记在心头,把维护职工的政治、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要给予及时疏导,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做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相结合,把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努力实现“小家”和睦、“大家”稳定的理想境界。
2.3 加强文化引导,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滋润职工心田
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个体之间心理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多元文化与多元的个体心理紧密相连,互为因果。因此,社会文化是否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充分表明整个社会的心理是否和谐。我们可以通过舆论引导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职工的心理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职工思想、心理和行为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中建立起美好的企业发展愿景和精神信仰,让员工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使命感和行为准则,让员工自觉把个人目标纳入企业目标,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命运联系起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情、寓教于行、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树形象、建队伍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着力营造团结友善、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健康向上、明礼诚信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探索“文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更新观念,用先进典型教育人,用“八荣八耻” 荣辱观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职工“指方向、鼓士气、敲警钟、通信息、传知识、明思路、聚人心”。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更高层次的理念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充分发挥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
心理和谐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品格和操守。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通过多渠道的心理调适,适时调整员工的不良心态,使全体职工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做到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潜质有自知之明,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对待社会能宽容大度、尽职尽责;对待困难能坚忍不拔,知难而进;对待荣誉能欣喜有度、不骄不躁;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能用包容的心态面对新生事物,从而保证全体职工能带着阳光的心态“用心”工作, 缔造阳光的生活,走向阳光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岳耀仲,范永光.有效沟通:企业和谐建设的“润滑剂”[J].政工研究动态,2007,(17).
[2] 伯格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对企业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几...2021-09-11
- 非公企业职工权益调查2021-09-25
- 非公企业职工对工会作用发挥...2021-09-29
-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2021-11-07
- 企业职工奖惩制度2021-11-30
- 金融危机对企业职工队伍影响...2022-01-15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改...2022-02-18
- 企业职工数据安全保密协议2022-04-23
- 2023关于企业职工工作内容总...2023-10-09
- 关于做好环保政务信息工作的...2021-09-13
- 关于做好2005年“两节”期间...2021-09-13
- 关于做好春节放假的通知2021-09-13
- 关于做好节日期间领导干部廉...2021-09-29
- 关于做好公司2005年度工作人...2021-10-04
- 关于做好农村“三培养”工作...2021-10-08
- 关于做好当前学校稳定工作的通知2021-11-02
- 关于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2021-11-04
- 关于做好涉税信访工作的调研2021-11-13
- 关于做好2006年全市机关作风...2021-11-24
- A/A/O工艺调试运行体会(陈际...2022-02-22
- 如何树立形象求发展的思考题2021-09-10
- 对XX县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2021-09-16
-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2021-09-16
- 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2021-09-22
- 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2021-09-25
- 取消农业税后的思考2021-09-26
- 对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2021-09-26
- 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调查与思考2021-09-26
- ××市发展民营经济问题的调...2021-09-29
- 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2021-10-02
- 心理咨询师个人工作总结2021-08-27
- 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2篇2021-08-27
- 心理健康文章—健康生活2021-09-05
- 梦心理测试2021-09-05
- 专业心理测试2021-09-05
- 学生心理测试2021-09-05
- 教师心理测试反思2021-09-05
-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2021-09-06
-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2021-09-06
-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