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图书馆隐性知识挖掘研究
(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 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 要: 在分析了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 一系列管理措施,即采取激励机制加强隐性知识共享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创新,构 建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等。
关键词:网络;隐性知识;知识共享;知识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3—0181—02
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组织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享,同时通过 知识创新,实现组织的知识增值。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得到发展,知识 的共享范围越广,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识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 者获得更大的收益〔1〕。隐性知识作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各个知识领 域,并在各个领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及作用。达文波特(Davenport)与普鲁萨克((Prusa k)在其著 作《知识管理》中提到:“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 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此外,也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信息等提供 架构〔2〕。因此,图书馆内部知识共享,仅仅停留在显性知识的共享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才是实现了真正念义的知识共享。
1 隐性知识的内涵
谈到隐性知识,不得不从知识的分类说起,目前普遍应用同时也得到广泛认可的分类方法就 是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是 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包括“可以写在书本和杂志上,能说出来的知识等等”;隐性知 识则是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类型,它支配着人的整个认知活动,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提供 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对于知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 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关系,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成功表现”都是以隐性知识为 基础的〔3〕。知识可以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可见 的“冰山的尖端”为企业的显性知识,而浸入海水中的大部分为企业的隐性知识。〔4 〕其中,透过海水还可以看到的海平面下冰山浸入海水中的一小部分,可以看作是易于转 化为显性知识的隐性知识,而深入海底的不可见部分为不可自动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隐性知识 〔5〕。
在波兰尼看来,明言知识必须以隐性知识为基础,被意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 识不是隐性知识就是植根于隐性知识。”〔6〕如果说显性知识是露出水面的“冰山 的尖端” 的话,那么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它们虽然比显性知识难以发觉,但却是 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往往比显性知识更宝贵、 更能创造价值。“我们知道的东西要多于我们所能诉说的东西”〔4〕。平时往往忽 视了隐性 知识的存在,但是 隐性知识本身却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才是从事 某些关键行为的真正基础,所以应该提高对隐性知识的重视。
2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
图书馆所内涵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体(馆员)隐性知识和集体(部门或整个图书馆)隐性知识 ,〔7〕馆员个体隐性知识和馆员个人的生活经历、学历、知识水平与人生态度等因 素密切相关,图书馆集体隐性知识包括部门或整个组织的隐性知识,它以馆员个人隐性知识 为基础,同时也受图书馆组织的自身结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等的影响。
2.1 馆员个人的隐性知识
馆员个体隐性知识是构成图书馆集体隐性知识的基础,馆员个人的隐性知识包括馆员个人在 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工作经验、技能和诀窍以及通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对读者的诚信形 象等,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隐性知识,这和馆员个人的生活经历、学历、知识 水平与人生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非正式的,很难被规范化,难 以用言语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馆员自身并未对这些知识编码使之显性化。然而这些隐性知识 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图书馆员的个人形象,进而形成图书馆的信誉和品牌。图书馆能否吸 引读者,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图书馆读者的隐性知识
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对客户关系、客户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同 样,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使用图书馆各项服务的读者,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能力和利 用能力,读者个人的心理需求和阅读习惯,读者对馆员工作和文献的感受以及读者自身的知 识结构等。因而对读者的隐性知识进行适当的管理也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图书馆读者的隐性 知识主要是指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所形成的各种使用经验、技巧等,如读者在使 用数字图书馆、各种电子期刊数据库时积累的经验以及在咨询中如何更好地表述清楚自己的 问题的技巧等,由于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所以可能对其他读者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而且对 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工作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此外,从更广的范围来说,用户的隐性知 识还应包括那些用户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或者难以表达的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用的意见或者建议 等。因此,图书馆应想方设法搜集用户的隐性知识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 的服务。
2.3 图书馆集体隐性知识
图书馆集体隐性知识包括部门或整个组织的隐性知识,它以馆员个人隐性知识为基础,同时 也受图书馆组织的自身结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等的影响,即图书馆全体成员长期以来通 过相互交流和相互协作所形成的共识和默契,往往以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力量影响着组织的各 个方面,成为集体隐性知识增长的基础。集体隐性知识包含有经验、技术、认知和信仰诸方 面。馆员们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共同的经验教训,约定俗成的工作方式方法,馆员之间和与 读者之间知识沟通和交流的机制,图书馆对内外环境和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协调能力、对 外服 务水平和信誉、内部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以及体现在全体馆员思想和行动中的共同的工作理 念、道德信仰和精神风貌等,都是图书馆集体的隐性知识。馆员之间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对提 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概括地说,图书馆与其它社会组织一样,在其特 有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文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无形的隐性知 识。它表现为图书馆整体才具有的组织文化、价值体系等认识类隐性知识;图书馆长期以来 积累、探索出的一些办馆思想、经验、方法、规律等技能类隐性知识。这些是难以清晰说明 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知识。这些集体的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发展的宝贵财富。
2.4 图书馆或馆员从外部获得的隐性知识
图书馆可以通过借用、引进人才,聘请其他图书馆或科研单位的专家举办讲座,交流管理经 验,安排馆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专业会议等形式,获得来自图书馆外部的技能类隐性知识 。此外,图书馆外部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认识类隐性知识对图书馆 自身的隐性知识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从外部得的隐性知识最终由图书馆不同层次的知 识主体或图书馆整体所掌握,从而成为图书馆的隐性或显性知识。
3 图书馆隐性知识挖掘策略分析
隐性知识的共享并不能自动达成,隐性知识共享中存在着种种障碍。这些障碍可以分为 两大类,即客观障碍和主观障碍〔8〕。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和共享, 因为它可以 通过书面 文字公诸于众,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传播或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现代化的手 段使许多显性知识即使不见面,也能够实现交流,因此显性知识的共享容易达成或实现。相 比之下,隐性知识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性,是个人长期创造积累的结果,是新知识产生的 源泉。因此,隐性知识的共享要困难得多。
3.1 通过网络技术创新,构建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
馆员个体成员的独特隐性知识必须首先传递到团队中,以便把隐性知识整合起来,成为整个 团队的共同隐性知识。一是员工个体隐性知识向团队传递。包括:个体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 方式转化为团队隐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通过显性化和编码化转化为团队显性隐性知识。二 是团队隐性知识向员工个体传递。包括:通过团队对员工个体的影响和员工自己的感悟,内 化为个体隐性知识,这类隐性知识如隐性技能、团队成员的默契、协作能力等;通过编码化 ,形成员工的工作惯例和准则。
网络是知识共享的桥梁和重要载体,它不仅有利于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 它为知识共享各方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通过网络,可以创建局域网、知识社区、聊天 室,鼓励并资助开办个人网站等,以此构建知识转移与共享平台,形成一种能促进学习知识 、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良好环境 ,树立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 值观。通过网络,知识拥有者和知识获取者可以随时就某一内容或解决方案进行探讨,相互 交换思想和看法,获得对问题的共同认识,从而促进隐性知识在知识拥有者和知识获取者之 间共享,使隐性知识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
3.2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采掘出隐性知识
数字图书馆通过对WEB服务器日志和COOKIE等网络使用记录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提取出 用户检索行为和浏览行为信息,如用户频繁访问的信息、用户经常使用的检索词、用户对检 索结果和推荐文档的操作方式(包括收藏文档、下载文档、浏览摘要、忽略文档等),从而 保证能够动态跟踪、分析、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潜在需求,进而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检索 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3 建立适合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制度体系
一方面,馆员个体之间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是图书馆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基础和起点,对提 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隐性知识在一定程序上具有独占性〔10〕。基于对知识的所有权、控制权、特权地位以及优势地位等的本能考虑,隐性知 识的拥有者不会主动传播知识。因此,要建立适合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的制度体系 。
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轮换制度、定期讲座或岗位培训制度、隐性知 识显性化和知识创新制度、知识贡献激励制度、图书馆合作和协作制度、图书馆参考咨询制 度等。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员工知识贡献度的考核,并建立知识贡献激励机制。可以同时从物 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激励与补偿,如资助或奖励经验总结、工作日记、实用小册子等的撰 写及公开;对于在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贡献较大的人,在职称晋升、津贴发放、个人荣誉 等方面给予肯定。
3.4 通过部门关系的组织协调促进团队之间的隐性知识传递
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以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为主线的组织工作体系,各部门之间 的关系相对封闭、单一,信息堵塞,致使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渠道不畅〔11〕,对此 ,图书馆可以通过部门协作以及岗位轮换等途径对部门间的关系进行组织协调。组织工作是 集体的、合作的活动,所以大多数沉积下来的隐性知识是集体性质的,由工作团队所共享。 岗位轮换 是图书馆部门间隐性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岗位轮换制度有利于馆员对整个图书馆各方面、 各环节的知识服务都有所了解,从而达到扩展隐性知识的目的。图书馆也可以通过部门协作 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即可以根据某些相关任务的需要,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临时 协作小组,在协作过程中使部门间的知识发生转移与共享,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从隐 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团队合作的伙伴关系中,一个部门的经验、诀窍、默契等隐性知识能被 另一部门学习;而某一部门的心智模式、价值体系、组织文化也可以影响另一部门。各部门 之间可以通过观察、切磋、模仿和不断实践等逐渐领悟和掌握对方的隐性知识,进而转化成 为自己的部门隐性知识。二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隐性知识。部门可能通过创建期刊、板报、 留言板、快讯等形式,或组织专家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把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加以整理、概括总结,编制成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业务指南等文件形式,然后在部门之间交流与共 享,转化为另一部门的显性隐性知识。
3.5 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促进馆员个体之间隐性知识传递
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不仅要依靠核心技术、管理战略、物质激励,还要营造良好的知识 共享氛围。为了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达成,应当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建立自由、平 等、和谐、宽松的有利于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氛围,馆员之间、部门之间、馆员与领导可 以广泛、平等的交流思想看法,产生革新的火花是隐性知识诞生的引信。提倡馆员与馆员之 间、馆员与读者之间、馆员与专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而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承,提高馆员隐 性知识的含量。隐性知识的形成是个人的经验、对事物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的长期 积累和创造,是投入了巨大的成本的〔9〕。建立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是实现知识 共享的必要条件,是知识有效共享的决定因素。
4 结束语
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因此,图书馆 应将隐性知识看作是创新的根源,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同样,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 的优势不再是拥有多少馆藏,馆舍面积有多大,有多少员工。图书馆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仍 然起到信息和知识与用户的中介作用,并且发挥更大的功能,必须将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引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来,尤其是要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 服务,使图书馆自身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HS2][JZ][参考文献]
[1] 李长玲.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 :129-131.
[2] 朱咫渝.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J].现代情报,2004,(9).
[3] 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ZK)]
[4] 赵十英,洪晓楠.显示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 001,(10):20-23.
[5] 唐兴华.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J].企业研究,2001,(5):29-30.
[6] 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 0.87.
[7] 杜也力,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与转化[J].情报科学,2004,22(3 ):279-281,326.
[8] 李福华.学校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和途径[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 002,(6):78-80.
[9] 陈坤华.论大学知识共享及其条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9-12.[ ZK)]
[10] 李长玲.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及管理框架研究[J].情报科学,2004, 22(3):279-281,326.
[11] 屠航.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及管理框架研究[J].情报理论 与实践,2005,(1):27-29.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化解隐性债务方式方法再探讨2021-09-28
- 畜禽养殖企业隐性成本问题思...2022-01-16
- 新企业会计准则条件下会计原...2022-03-06
- 制造企业仓储隐性成本分析及控制2022-03-06
- 试论企业中的隐性成本及其控制2022-03-07
- 论企业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的...2022-03-07
- 高校项目团队中隐性知识转移研究2022-03-09
-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利用2022-03-09
- 利用编程器处理设备隐性疑难故障2022-03-14
- 新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模...2021-10-22
- 网络时代图书情报软件平台研究2021-12-17
- 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几...2022-02-16
- 网络时代数字化产品的定价策略2022-03-07
- 搜索引擎——网络时代信息检...2022-03-08
-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质量管理2022-03-08
-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2022-03-09
-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2022-03-09
- 用名牌图书馆服务网络时代2022-03-11
-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2022-03-12
- DOE方法下液压挖掘机斗杆优化设计2021-08-27
- 挖掘多民族文化和谐因素.doc2021-08-28
- 挖掘机出租合同简洁范本2021-09-06
- -乡村振兴村委会雇用挖掘机(...2021-09-28
- 城区道路挖掘管理探讨2022-01-03
- XK-挖掘机仿真操作实训系统可...2022-01-22
- 基于SolidWorks的液压挖掘机...2022-03-13
- C3100型轮斗挖掘机双管路集中...2022-03-14
- 挖掘机承包协议2022-03-27
- 深入挖掘古村落的廉政教育价值2022-11-01
- 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21-08-27
- 图书馆2022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2021-10-31
-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2021-11-11
- 论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2022-03-08
- 高校图书馆人事改革2022-03-08
- 关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的分析2022-03-08
- 图书馆;形象设计试论图书馆...2022-03-08
- RFID技术与图书馆2022-03-08
- 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2022-03-08
-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2022-03-08
- 《党知识八百问》2021-08-27
- 基层党员应知应会必学基本知识点2021-08-27
- 年公司农村基层党员应知应会...2021-08-27
- 初中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2021-08-27
-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08-27
-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合集20202021-08-27
- 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2021-08-27
- 政治知识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2021-08-27
- 年全国两会报告应知应会知识...2021-08-27
- 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存问题及对...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