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通过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历史、现状 及发展障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数字环境下更有效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障碍;版权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8)14—0090—03
自人类社会产生图书馆之日起,信息资源共享就一直是图 书馆员追求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1〕。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是从馆际合作 开始的,最早的馆际合作包括联合编目、出版联合目录和馆际互借等。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 ,图书馆界开始正式提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 享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核心,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序、存贮、检索和传递,实 现信息机构与信息源之间、信息机构之间、信息机构与用户之间以及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的各 种交流。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图书馆这一新生事物,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新 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1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历史及现状
1956年文化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馆际互借条例—《高等学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办法(草案)》〔2〕。195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根据中央的指示我国图书 馆界开展了大规模的馆际互借活动,拉开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序幕。这个时期我国的部 分地区或系统内进行了馆际间的书刊资料的交换和互借,并组织力量编制了多种馆藏联合目 录,促进了图书馆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迫终止。 《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在观念上普遍存 在传统自给自足的藏书楼思想和追求“大而全”的心理;一直沿用条块分割的落后管理体制 ,不同系统之间的合作困难重重;对拥有完整的文献资源和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重视有余而 忽略了文献资源的共知体系和传递体系建设等等。进入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 发展,馆际互借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全文传递服务和联机 馆际互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图书馆联盟在联机馆际互借方面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例如由教育部组织,多所高校图书馆共同参与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 系统”(CALIS)。该系统是依托于CERNET网络环境下的公共服务系统,其目的是在全国高 校范围内建立起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并向全社会提供服务。CALIS目前已经拥 有了超过500家的成员馆,它的二期目标是发展超过1000所全国高校。
从传统的书刊互借到网络环境下的联机系统,我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走过了几十年的发 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就,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2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主要障碍分析
2.1 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对于我国的数字图书馆来说,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首要障碍来自我国的管理体制 。众所周知,我国的图书馆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分属文化部、教育部、科学院管理,各个 图书馆分别履行着管理部门的不同职能,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各系统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 通。同时,图书馆的行为受行政约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也是一 个问题。在许多共享网络组织中,没有激励和惩罚机制,实行的是“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致使很多成员不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某些成员馆可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做出不符合共 享组织章程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有利的协调机构来对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信息资源共享 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2.2 共享体系中的利益问题
一项关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103所大中型图书馆馆长都认为网 络环境下仍然有必要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3〕。可见,大家并不是没有共建共 享的意识,然而现实中仍然是一派各自为政的状况,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利益平衡问题。信息 资源比较丰富的数字图书馆,面对信息资源共享时通常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完全 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服务,与其他图书馆共享的收益不大,同时担心自己花大力气建设的馆藏 要被别人所利用,因此它们的表现并不积极。很多数字图书馆具有特色馆藏(例如珍本、善 本或者珍贵档案等)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将自己特色馆藏予以共享。如此一来容易走入“ 囚徒困境”,导致共享组织的整体价值被打了折扣。
2.3 法律方面的障碍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涉及多行业参与和协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 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 家的信息资源共享之所以有效的开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颁布了各种法规、条例规范信 息资源共享,使其得以顺利进行。反观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 源共享法规,致使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基本上出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另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涉及到很多版权问题。随着版权保护在数字领域的不断扩 张,特别是新著作权法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确立,数字图书馆即使具备其所宣称的公益性也 不得不面对合理使用范围不断缩小的现实。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很容易侵犯 到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的利益导致版权纠纷。
2.4 缺乏统一标准
许多数字图书馆项目在大规模投资于数字资源建设时忽略了标准的研究应用。我国现有数字 图书馆的数据库是利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在不同的平台上研发出来的,并且运行于不同的操作 系统,数据资源在共享过程中面临着异构数据存储、异域数据存储、数据格式转换等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对信息资源的描述方式不统一,文献标引规则不统一,库结构内容不规 范,缺乏规范的控制系统、检索端口和阅读平台,致使全国的数字图书馆兼容性差,读者使 用起来非常困难。
3 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策略
3.1 加快管理机制改革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经验表明,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成败 的关键。目前关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机制主要有两种观点:利益机制和民间行为、政府推动机 制。利益机制主张摆脱现有的行政、系统和行业的种种限制,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能够自 我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民间行为、政府推动机制则主张建立一种由政府推动、支 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然后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进行实践的管理机制〔4〕。利益 机制的代表是OCLC。1967年,俄亥俄州的54所大学图书馆组建了一个州内的图书馆协作网,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会员机制。任何承诺将其采购的所有西文图 书通过OCLC编目系统进行编目的图书馆都可以成为其会员。OCLC在这些会员馆中选出60名代 表组成会员委员会,负责制定OCLC的章程和管理条例,以及实施会员馆间的日常协作等等。 会员制度保证了各成员馆可以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维护自己所在区域馆的利益,同时OCLC也 可以广泛听取会员馆的意见和建议。民间行为、政府推动机制做的比较成功的,如OhioLINK 组织模式,该组织由俄亥俄州的公私立大学图书馆及社区学院图书馆构成,它的经费来源为 政府财政拨款,下设一个管理委员会,制定政策方针,审批经费。各个成员馆通过建立起的 5个委员会处理具体事务。该机制成功的原因在于,政府处于辅助的地位,有利于各馆充分 发挥自主能动性。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既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又束缚了 成员馆的自主性。我们应当在充分借鉴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共享组织的管理机制,力求都摆 脱僵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起一种间接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管理方式。
4.2 努力推进图书馆立法,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 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出 现的一些新问题,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版权纠纷,国家要尽快制定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一部图书馆专门法,给予数字图书馆一个准确的法律定位。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范围、 网上传播作品的法定许可问题、网络服务的法律责任问题、对技术措施和版权管理信息的保 护等一系列问题,应当在《图书馆法》中加以明确〔5〕。
4.3 积极应对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版权问题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一般不涉及版权问题。最初的馆际互借只是图书的借入借出,而 且西方不少国家采取了公共借阅权制度对作者人进行经济补偿,各方的利益维持着一个微妙 的平衡。数字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复制成本的大幅降低,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威胁与日俱增, 因此各国普遍都对复制权加以强化,并将其延伸到数字领域。因此,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共 享的版权风险开始加大。
目前很多图书馆积极开展馆藏文献数字化。关于数字化的性质,学术界达成普遍共识,认为 数字化属于复制行为,而复制权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通常情况下未经许可不得复制版权 作品。值得庆幸的是,图书馆在该领域享有一定的豁免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 条第八款的规定,图书馆可以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但是复制的目的只能是陈列或保存版本 ,任何其他目的的复制均被视为非法。因此,对尚在版权保护期的作品进行数字化时要小心 谨慎,不能将数字化作品提供给其他图书馆进行共享。在电子期刊的共享上问题上,图书馆 同样面临严峻的版权障碍。一般而言,图书馆在购买电子期刊时都有明确的使用权限,一般 只能在局域网内使用,超出使用范围就构成侵权。有些电子期刊甚至规定,若向馆外读者提 供电子期刊复制服务,每篇论文只能复印5次。对于此类涉及版权保护的文献,期望通过共 享来降低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版权保护呈现不断强化的倾向,这对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显然是非常 不利的。面对这种形势,图书馆应该采取四个措施加以应对:第一,图书馆应强化自身的公 益性形象。图书馆维护着公民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因此要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外界对 图书馆的价值加以重视。在这点上国际图联就做得非常好,先后发表了《IFLA在数字环境下 的版权问题的立场》、《IFLA关于许可证原则》、《IFLA关于WTO的立场》等许多声明,强 调在网络环境中为使图书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应在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方面采取适度政策的 重要性。第二,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版权立法。早期图书馆界对版权立法不够重视,导致图书 馆在版权法中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2005年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过程中 ,中国图书馆学会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向社会公开发表声明,并组织一套班子全面投入。 《条例》通过馆内合理使用权的确定,正式认可了图书馆作为信息网络传播者的法律地位, 可以说是图书馆界参与立法进程的最大收获之一〔6〕。第三,图书馆应重视版权自 律措施。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培训强化馆员的版权意识,同时还要将版权保护的观念传达给用 户,避免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版权纠纷。第四,图书馆应积极开发已进入 共有领域的作品,只要注意尊重作者的精神扫益就不会引发版权纠纷,可以节约大量的授权 许可费用。
3.4 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图书馆在推广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检索步骤简化,检索效率高,用户 耗时少,保证读者在信息海量增长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检索出目标信息。标准化与规范化 有助于图书馆提高服务效率,进入数字时代后,标准化与规范化更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 础。
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发展初期就十分重视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例如美国的图书馆、博物馆 、档案馆等都制定了相应的元数据格式并提出了Z39.50、OAI、SDLIP等检索服务协议。我 国在文献分类、编目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还缺乏广泛适用的 标准和规范。2001年起,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制定了《中文元数据标准》,在结合国内现有 元数据项目和中文文献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制订出中文元数据核心集和扩展集标准草案。国家 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也组织启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项目,制定了涉及图书馆标准 规范、数字资源加工标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等等6个子项目,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总体上看,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统一标准与自定标准相 结合〔7〕。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应首先参照可适用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等, 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指标的扩充。第二,标准体系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 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第三,开发适当的数据转换工具,作为过渡措施以兼容当前不同 标准下的数字图书馆系统。
3.5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形成有特色、互补的信息资源共建体系
特色馆藏的建设,对于一个地区,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 各馆要逐渐转向以需求为导向,建设特色化馆藏,将信息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各方面对应 配套,集中财力,围绕某一领域系统收集,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 家,各地的方言、习俗不尽相同,遗留下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以西藏地区为例,除新版书 刊外,约80%的藏文文献集中在西藏地区,许多收藏在当地的图书馆、档案馆等。当地的图 书馆在藏文文献的开发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人才优势。因此,该地区的图书馆 应加强对藏文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分类、加工等工作,发掘它们的价值。从国外的数字 图书馆建设来看,各国也有所侧重,例如法国的文献数字化集中于图像文献数字化;俄罗斯 则把侧重点集中于科技领域,以航天技术文献为主脉络的数字化建设。因此,我国数字图书 馆应在广泛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文献数字化体系。
3.6 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自1893年普鲁士皇家图书馆与普鲁士各大学图书馆之间正式制定了馆际互借规则以来,信息 资源共享在欧洲大陆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程。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字图书馆依靠充裕的资金 投入、先进的网络技术、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法律保障,在信息资源共享领域走在了世 界的前沿,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日本在学习借鉴这点上就做的非 常成功,他们善于学习别国先进的经验并加以改造应用,从而使日本成为亚洲地区图书馆事 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西方先进国家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同时也有利于将来我国 信息资源立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图书馆界应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共享理念,在借鉴其做法的基 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将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共享做得更好。
4 结束语
正如美国学者S.K.Baker在她的《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中阐述的那样:“今天的图书馆正 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 一部分,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发现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 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方式,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 。”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图书馆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代表着图书馆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程焕文,潘燕桃主编.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孟广均,汪冰.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状与问题[C].中国图书馆年鉴.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3] 高波,刘兹恒,于丽凤.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现状问 卷调查报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22~25.
[4] 高波.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中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比较研究[M].北京:北 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5] 朱丹君.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的立法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 ):27~29.
[6] 马海群,贺延辉. 现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法规的适用性分—以数字图书馆为例 [J].图书情报知识,2006,(1):9~15.
[7] 殷之明. 浅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 4,(1):10~12.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2025-01-12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2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2025-01-11
- 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2025-01-11
-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宣传思想...2025-01-10
- 县级领导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08
- 在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25-01-08
- 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建...2025-01-08
- 2024年牛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汇...2025-01-07
相关文章: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2022-03-08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2022-03-08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2022-03-08
-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2022-03-09
- 试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2022-03-09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2022-03-09
-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2022-03-09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工作2022-03-09
- 浅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2022-03-11
- 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2021-09-18
- 公司信息资源管理办法2021-09-25
- 信息资源管理业务流程2021-09-28
- 旅游信息资源交互平台科技查...2022-01-22
- 信息资源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2022-02-26
- 构建呼叫中心的信息资源研究平台2022-03-04
-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2022-03-06
- 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22-03-08
- 谈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2022-03-08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2022-03-08
-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创新策略2021-08-27
- 政策和策略是党生命2021-09-14
- 拓展策略性思维,提高公务员的...2021-11-17
- 动物园景区市场策略与广告宣...2022-01-23
- 高校贷款风险与控制策略2022-03-06
-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策...2022-03-15
- 浅探政府会计改革的策略选择2022-04-06
- 乡镇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1-08-27
- 市领导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讲...2021-08-27
- 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2021-08-27
- 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2021-08-27
- 艺术设计心理学下环境设计2021-08-27
- 谈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2021-08-27
-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应用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浅谈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2021-08-27
- 现代环境设计中民俗艺术特性...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