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垂穗披碱草在尕玛梁矿区植被重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唐忠民,陈 昕,刘承义 (甘南州草原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 摘要:通过在碌曲县忠区金矿矿区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实践,对采用的甘南垂穗披碱草应用情况进行观测表明,其自然出苗率可达86%以上,越冬成活率在78%以上,在重牧强牧的状况下,无法达到孕穗期,生长第二年高度平均为21cm,盖度达到85%,产草量仍然高出天然草原产量水平,并能形成2.1cm的草皮结层,在海拔4000m的矿区恢复和重建植被具有快捷、安全和有效的特点。 关健词:尕玛梁;矿区;植被重建;甘南垂穗披碱草;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29-1 0 前言 甘南垂穗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 Gannan),为野生种垂穗披碱草经过近三十年的栽培选育而来。1990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地方品种。甘南垂穗披碱草为野生栽培种,极耐寒,较抗旱,再生性强,抗病力强,亩产青草1500-2500kg,种子产量30-50kg。喜湿润凉爽的气候条件,对土壤无严格要求,生态幅度宽,特别适宜于海拔2500-3800m、降水量350mm以上的高寒地区种植,作为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当家牧草。其种子生产在甘南牧区几乎不受地区的限制,成为高寒地区植被恢复应用中的首选草种。 1 植物学特性 甘南垂穗披碱草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呈须状。株高60-120cm,茎直立。叶片扁平,长10-19cm,宽0.6-0.9cm,一般在其生活第二年花期时测定产量茎占63%,叶占37%。小穗排列稍偏于一侧,通常弯曲,呈勾头状,先端下垂,穗轴每节一般有二枚小穗;颖果,种子披针形,千粒重2.85-4.6g。 2 植被恢复区概况 尕玛梁地处甘南州玛曲和碌曲两县的西倾山分水岭山口,属西秦岭古生代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国道213线途经而过处海拔3902m。植被类型为亚高山草甸,以莎草科、菊科和禾本科草类为主,植被盖度85%,多样性为7-11种/m2。碌曲县忠曲金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建设一期项目实施地即在尕玛梁,坡度51°,地理坐标为北纬34004.441、东径102010.167,海拔变幅为3883-4013m,属高寒湿润气候类型,≥0℃的积温1732℃,日照时数2351h,年均气温2.3℃,枯草期220天以上。破坏面积320000m2,破坏方式为深度挖掘和土壤母质及岩石覆盖植被。 该植被恢复区为春秋利用草场,无任何围栏管护设施,牲畜入冬场前在9月中旬利用一次,第二年5月上旬在分蘖期利用一次,9月中旬再次利用。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方法 采用机械处理法,对挖出物进行物理回填,播种层面均匀覆盖亚高山草甸土,覆土厚度25-30cm,通过覆盖的土层介质进行牧草种植。 3.2 播种材料与时间 播种材料为精选后的甘南垂穗披碱草种子,千粒重4.1g,室内发芽率87%以上。播种时间6月19日,播种方法为撒播,播量按种子实际用价,结合粗放管护实际确定为22.5kg/hm2。 3.3 结果统计 试验观测内容及数据的取得在不做任何人为处理的自然状态下进行,主要观测播种当年物候记录、四度一量、越冬率及次年出苗率、物候、四度一量和植被结皮情况。 4 观测结果 4.1 甘南垂穗披碱草物候期观测
4.2 出苗率和越冬率观测 9月1日临冬测产,以1/4m2固定样方定株统计发现:样1出苗率89%,越冬率79%;样2出苗率91%,越冬率78%;样3出苗率86%,越冬率80%。 4.3 草地产量观测 2008年株高45cm,盖度80%,产量670kg/亩;2009年株高21cm,盖度85%,产量341kg/亩,综合鲜干比为1.8:1。 4.4 草皮层形成观测 播种当年,沿未形成草皮层,株间根系能够轻松分离。地下生物量为1003.4g.m2,到生长第二年,单位面积的地下根系量明显增多,生物量为1054.8g.m2,草层结皮厚度为2.1cm,若不淘洗根部泥沙,株间根系很难分离。 5 结论 甘南垂穗披碱草属短寿命多年生牧草,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在土壤松厚的地段,可形成群落的建群种。随着土壤条件的变化、其它植物种的入侵,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很快就会降低。甘南垂穗披碱草在高寒植被恢复中的生态功能就是生态幅宽,建群速度快,是草地群落向天然草地类型恢复演替的驱动力。 由于重强牧的作用,尤其在5月中旬牧草分蘖期时的放牧利用,对牧草的生长高度和生产力影响很大。在生长初年牧草高度达到45cm,产草量达到670kg/亩,采食利用后第二年,牧草高度平均只有2.1cm,产量下降到341kg/亩。尽管如此,仍然高出天然草原产量水平,天然草原每亩产量277kg/亩。 甘南垂穗披碱草在海拔超过4000的地带,在自然状态下出苗率86%以上,越冬率78%以上,在重强牧的情况下,次年植被盖度达到85%、产草量每亩维持在341kg,且能在土壤表层形成2.1cm的结皮层,这些性能在高寒植被恢复中草种选择和应用方面是不可替代的。 在高寒植被恢复中,其它种植管及理因素除外,要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就必须保障用种质量,并根据种子实际用价浮动播量。 参考文献 [1] 王刚,蒋文兰.人工草地种群生态学研究[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唐忠民(1973-),男,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南州草原工作站畜牧师,研究方向:基层草原技术推广。 相关热词搜索: 建中 甘南 矿区 植被 评价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