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混感高热综合症的防治
张生晓 (同仁县瓜什则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青海 同仁 811301) 摘要:文章介绍了猪混感高热综合症的症状和防治建议,为饲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混感高热综合症;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17-1 0 前言 2009年冬季及近期青海部分地区发生了猪流行性疫病,其主要症状为高烧不退,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咳嗽或流鼻涕,大多病猪皮肤潮红。不同猪群还表现便秘、腹泻、肢体麻痹、母猪流产等。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严重。经动物传染病学专家现场指导、临床解剖、采集病料实验室检验,初步诊断为以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为主,并发、继发非典型性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根据专家建议结合本次疫病特点暂命名为猪混感高热综合症。 1 流行特点 该病暴发流行,传播速度快,发病急、治疗效果差、死亡率较高,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生。死亡率高达30-50%,高的达70%以上,特别是育成猪发病及死亡率较高。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环境恶劣,炎热天气猪舍通风降温不良,没有做好有效免疫的猪群以及散养户猪发病严重,流行较快,药物治疗难以见效。 2 主要临床症状 该病以发热、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和出现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特征。常见猪群突然发病,迅速传播,体温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少食或不食,背部、胸腹部及四肢等处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耳缘发紫。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呼吸困难,气喘急促,咳嗽,尿少色黄,粪便发硬,部分有腹泻。部分猪后肢无力,不能站立。急性病例病程3-5天,长的可达10天以上。部分母猪流产、产死胎。 3 剖检变化 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状大理石样病变,肺间质增宽,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个别猪有消化道病变。 4 病因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很难做出诊断。我们分别在三个乡镇的三个猪场分别采取了患猪的血液、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分别检出蓝耳病、圆环病毒核酸片段,分离出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据此分析结合临床解剖综合判断此次疫情为以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感染为主,并发、继发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综合症。 5 防制建议 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消毒灭源”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5.2 治疗措施 猪混感高热综合症系多病原混合感染,病程急、疗效差、难治愈,因此重在预防,要认真做好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等疫病的免疫,对混合、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疾病如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辅助对症治疗,方可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简介:张生晓,就职于同仁县瓜什则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相关热词搜索: 高热 综合症 防治 猪混感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