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0-28 16:20:05 浏览数:

【摘要】众所周知,航空的维修、保养以及其自身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了航空公司总体运行的效益。同时随着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航空设备的需求和应用逐渐成为了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航空设备的预测问题和需求也成为了航空维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航空维修中要对可靠性维修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可靠性维修思想、航空维修、具体应用

一、前言

现阶段,随着可靠性维修性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产品、设备效能的重要要素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使用和制造方的认可与重视。在航空方面,可靠性维修思想对研究对象主要是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因此要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很好的应用于航空维修中,这样既确保了飞行设备以及飞行员的安全,又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二、可靠性问题在航空维修中的发展

在初期发展中(20世纪30-40年代),可靠性问题只是应用于军用航空电子设备,它的提出最早也是在美国军用航空部门。在发展中期(20世纪50-6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对产品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自此,可靠性理论便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同时也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尖端武器和电子等行业以及许多工业部门。进入21世纪后,可靠性问题已完全国际化,与产品可靠性相关的产品维修性、测试性也越来越受重视。进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RCM)在航空维修中得以应用。先进理论思想的应用加速了航空维修的发展,使得保证航空器质量和飞行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

三、可靠性、维修性、RCM理论定义

1、可靠性

从工程方面来看,可靠性即为产品无故障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我国国家标准和GJB451A《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都将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与规定的条件、时间和功能都密切相关。产品可靠性的量度是可靠度,其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时间t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产品的可靠度,记为R(t),可靠度的数学表达式如下:R(t)=P{T>t}

式中:T是寿命。

2、维修性

维修性定义为: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叫维修性。产品的维修性表示了可维修产品进行维修的难易程度,它是设计产品时赋予产品本身的直接影响维修工作的一种固有属性。产品维修性的量度是维修度,其定义为: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叫维修度,记为M(t),表达式如下:M(t)=P{s<=t}

3、RCM理论

以可靠性位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指以对重要维修项目的可靠性分析,特别是以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为基础,以维修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决断准则,确定是否进行预防维修工作,并确定工作的内容、维修级别和维修时机。以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来保持或恢复航空器及其装备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1、传统的维修理论

传统维修思想认为,机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多故障,故障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可靠性有着直接关系,而可靠性又与机件的使用时间相关,同时机件故障又将危及航空安全。因此机件使用到一定寿命就须进行翻修工作,且必须通过按使用时间进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翻修工作做的越多,飞机就越可靠。传统维修思想是一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但在实际中,并不是维修工作做得越多越好,新老机件都会发生故障,且故障是随机发生的,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联系。相反,过多的做维修工作,不仅影响飞机出勤率和公司经济效益,而且机件故障也并不见得就会减少,同样也危及飞行安全。

2、关于RCM理论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1)定期维修

现代飞机中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维修理论来进行检修。长期的经验表明,机件在新老使用期间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高,而在使用中期出现故障的概率则相对较低,因此,定期对相关机件进行拆修并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可以大大提高飞行安全。适合定期维修的这部分机件主要有起落架、液压泵、电动机等。

(2)明确故障模式

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飞机某些零件发生故障,轻则需要及时更换,重则导致机毁人亡。因此,确保航空的安全,首先要搞清楚故障模式,搞清楚故障的模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确保飞机安全航行。对于危害较大的故障必须进行彻底的维修,确保故障排除之后,飞机方能进行飞行。目前常见的可靠性维修方式有:定期维修、状态监控以及视情方式等。

(3)对于潜在故障

一般采取视情维修的方式潜在故障主要是指机件的功能故障临近前的状态。确保机件的可靠性需要有效地防止功能故障的出现,这就要求在机件处于潜在故障阶段就将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一般来说,视情维修就是有计划的检修各个零部件,并根据规定的技术指标来确定该部件是否继续使用,视情维修还需要定期收集视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等。

(4)帮助制定预防维修大纲

预防性维修大纲不仅需要航空科学专业的系统知识,而且需要在现代维修理论指导下,应用科学方法(如MSG-3分析)进行科学的管理(如可靠性方案)。在1970年,美国便在《MSG-2:航空公司/制造公司维修大纲制定书》中确立了以可靠性位中心的维修思想作为航空维修的指导思想。1980年10月又推出了MSG-3分析,以后MSG-3便作为制定初始维修大纲的方法。从此可靠性理论在维修大纲制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关于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在实践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1、强调以可靠性为核心的航空维修理论,不断完善与修订现行的航空维修技术准则,采取新技术、引进先进的维修理论、维修工艺与方法等,朝着多维修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式维修方向发展可靠性维修理论。

2、加快维修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建设,深入研究维修手段并大力推广。借助计算机建立起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还可以很好的巩固与发展航空维修理论在实际当中的可靠地位。

3、加强维修队伍人才与设备建设。改进现有的检测仪器与手段,积极引进先进的维修设备,同时培养一批富有实战经验的维修工作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恰到好处的把先进的维修理论与实际故障结合起来,并且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维修技能,切实保障维修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培养一批综合素养高,具备航空维修专业知识的新型机务工作指挥管理人才,全面促进可靠性维修理论在航空维修事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航空维修中应用可靠性思想的时候,一定要以发展求生存,不断完善并发展维修理论,从实际中来再到实际中去,从而才能确保可靠性维修理论能够真正有益于航空维修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宋笔锋等.飞行器可靠性工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06).

[3]张鹰.浅析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05).

相关热词搜索: 维修 可靠性 航空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