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30 09:00:05 浏览数:

(摘要]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設思想是在其领导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的发表是该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方针原则、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的三三制、共产党同抗日民主政权的关系、根据地四种力量的联系与配合、政府在群众运动中的地位和态度等重要方面。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具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把政权建设置于根据地建设之中、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精神相统一等基本特点,不仅指导当时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效,而且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党政关系、建设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源头。

[关键词]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4—0040—11

政权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搞好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共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指示,阐明了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邓小平在贯彻党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方针政策、领导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联系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实际,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问题作了很多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历史烟云,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仍然闪射着真理的光辉。

一、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为了全民族的利益,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国内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1月,邓小平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调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师长为刘伯承。一二九师深入日本侵略军占领区的后方,以太行山为中心,依托山区,向平原发展。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部在太行山站稳脚跟后,分兵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接着,又率部越过平汉铁路,东下冀南平原,开辟了冀南抗日根据地;此外,还先后建立了太岳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开辟和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中,邓小平不仅同刘伯承一道建设部队,挥师杀敌,而且还领导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经济工作。邓小平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就是在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领导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邓小平高度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并以极大的精力抓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1938年2月,他到一二九师任职不久,即同师参谋长倪志亮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中共冀豫晋省委书记李雪峰等人一起研究怎样创建敌后根据地的问题,并就建立敌后根据地的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根据地首先是为抗日而建立的,要抗日就必须有武装;根据地是一个地理区域,要使根据地在一个区域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政权,以领导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根据地必须在群众发动起来参加到抗日斗争中才能建立和巩固,因此又必须有群众,所以,“我们党在敌后创建根据地,必须要有这三个条件:武装、政权和群众,缺一不可”。后来,邓小平又在不同场合反复阐述了这一思想,对一二九师的工作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致电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和邓小平,指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普遍发展游击战争,并广泛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同时要求“在收复的地区应即建立政府”,“这些政府由上级或司令部委任,或由民众团体推选,都跟随一个游击队行动,发布简单的布告与法令,组织民众抗日斗争,镇压汉奸,保护民众利益,帮助部队筹措给养等”。同年5月下旬,邓小平由中共冀豫晋省委、晋中特委负责同志陪同巡视晋中,具体指导该区党的建设、游击战争、民运、建政和统战工作。到月底,晋冀豫边区普遍建立了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邓小平提出的创建根据地所需要的武装、政权、群众三个条件基本具备,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不仅得到了切实的巩固,而且为下一步扩大和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为了尽快在冀南建立起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各级政权机构,以更好地适应冀南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邓小平领导、指导加紧进行县级及县以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1938年7月上旬,他与在冀南的中共冀鲁豫省委书记李菁玉一起研究政权建设问题,并作出决定:由中共冀鲁豫省委负责建立和改造各级政权,各部队抽调大批党员干部到各县协助地方党组织进行基层政权的改造工作;并派最得力的干部到县一级政府去工作,清除政府中动摇的阻碍抗战与群众运动的分子,提拔积极分子,充实抗日民主政权。到8月初,冀南县一级政权已基本被共产党和八路军所掌握,建立冀南地区统一的行政领导机构的条件已趋成熟。8月10日,邓小平与徐向前、宋任穷及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负责人研究,提出立即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方案。8月14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有冀南和正太路以南冀西51县军、政、民代表参加的各县代表会议在南宫召开,选举产生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副主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

为了更好地指导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指示精神,联系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必须坚持的一些基本方针原则。这在他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撰写、于1939年5月15日写成的《在敌后方的两个路线》一文中曾作过系统阐述。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以更大的兵力进攻八路军和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也不断加剧在太行区同我军的摩擦。阎锡山经过长期准备,于1939年12月制造了山西“十二月事变”,掀起抗日以来第一次反共高潮,大肆摧残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救亡团体,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此时,巩固太行根据地就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战略任务。而要巩固太行根据地,就必须使太行山的政权真正统一。为此,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召开太行、太岳、冀南地区高级干部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重点讨论了根据地建设的统一与政权问题,提出了建党、建军、建政三大建设与积极打击敌人“囚笼政策”的任务。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建立晋冀豫边区政府的主张。会议决定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并逐步筹建晋冀豫边区政府。同年8月1日,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在黎城县西井镇召开成立大会,宣告正式成立。同时明确“冀太联办”是晋冀豫边区的最高政权机关。“冀太联办”公布了《施政纲领》,还邀请全区军民代表、士绅名流、各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物,组成行政会议,行使全区最高民意机关的职权。至此,晋冀豫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已具雏形。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抗日 政权 民主 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