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永久生命

发布时间:2021-09-05 23:48:11 浏览数:

 永久的生命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生命的可贵,珍惜时光。另外,学生个性鲜明,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重难点的突破对部分同学有挑战。

 二、教学目标

 1.感知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并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以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 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 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 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 1942 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四)合作探究

 课堂讲解

 1.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3.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

 1.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2.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3.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五)拓展延伸

 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 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六)总结课文:

 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 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七)作业布置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的短暂与永久有了那些认识?写一篇文段表达对生命永久性的感悟。字数:200 字。(要求用第二人称。)

 (八)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 易逝

 建功立业 永久

  奉献社会 赞歌

 获得永恒

相关热词搜索: 生命
上一篇:拥久·永久诗歌
下一篇:前言、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