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1921》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06 00:35:07 浏览数:

 《1921》观后感

 应课程的要求认真观摩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1921 点亮中国》。此部纪录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而生,本片从上海的城市特质等角度切入,讲述早期共产党人的艰辛成长之路,解读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基因。1921 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自此,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独立建党进程。

 通篇五集,总计 150 分钟,讲述了 1919 年到 1921 年间,在中国风云大势之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创立于上海的那段艰辛历程。第 1 集《风起》,开篇以响应“五四”的“六三运动”为切入点,从上海特殊的城市地位和人文精神展现其孕育社会革命的天然气质。第 2 集《潮动》,深度剖析上海历史文化基因对成为党的诞生地的重要主导作用。第 3 集《选择》,陈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何与改良主义者、折衷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坚定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第 4 集《曙光》,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外部的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党的帮助的历史始末。第 5 集《星火》,讲述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发起诞生后,先后推动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宣传、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反映了建党历程,反映了共产党如何建立、时代背景、历史渊源等问题。通过纪录片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都是从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发起,大学生群体一直是坚实的支持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一员”,我认为我们有必要继承百年前建党先驱的革命精神,始终积极的拥护党的领导地位。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接近百年的磨练和砥砺后,也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奔赴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中轴力量。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时,仍然应该以大局为重,做生活和思想上的理智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921-2017,整整过去了 96 年,时间虽已流逝但不变的是:青年永远是国家的希望。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有志的青年人,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一员,我们应该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理想和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永远紧跟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勇于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不断创造积累,取得成果。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始终保持着人生态度、良好的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总之,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相关热词搜索: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