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复习知识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制约、克服的作用。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异病同护:指不同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征候,可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
同病异护: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邪性质不同,机体反应各异,或处于不同的病程阶段,表现的征候也不一样,护理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
相悔:指五行之间的克制次序遭到破坏,出现逆向克制的异常现象,又称“反克”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遍布全身,使脏腑及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 6 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七情:即怒喜思忧悲恐惊 7 种情志变化。
望神:是通过对人体的精神、神志、动作等的观察,来判断疾病的病情及预后。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话声低弱模糊他根本
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密切相关: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和人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2.辨证施护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阴阳对立制约 2 阴阳互根互用 3 阴阳消长平衡 4 阴阳相互转化 木的特征:木曰曲直。火的特征:火曰炎上。土的特征:土爰稼穑。金的特征:金曰从革。水的特征:水曰润下。
五脏的功能:即化生和贮藏精、气、血和津液。
六腑的功能:即受纳和腐熟水谷,转化和排泄糟粕。
气为血之师:1 气能生血 2 气能行血 3 气能摄血 气为血之母:1 血能生气 2 血能载气 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 经络的生理功能:1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 抵御病邪,保卫机体 4 感应刺激,传导信息 5 调节功能,平衡阴阳。
六淫致病共同特点:1 外感性 2 季节性 3 地域性 4 相兼性 5 转化性 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虐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 淤血的致病特点:1 疼痛 2 肿块 3 出血 4 全身性症状 病机:1 邪正盛衰 2 阴阳失调 阴阳格拒:1 真寒假热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 2 真热假寒是本质是热盛于里,而格阴于外。
望小儿指纹:1 三关辨轻重 2 浮沉变表里 3 色泽辨病性 问寒热:1 恶寒发热 2 但寒不热 3 但热不寒 自汗多见于气虚证或阳虚证;盗汗多属阴虚证 胀痛多为气滞,刺痛多为瘀血,绞痛多为实证的疼痛特征、隐痛多为虚证的疼痛特征。
头痛连及颈项者,属太阳经;两侧头痛者,属少阳经;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头顶痛着,属厥阴经。
滑脉:脉相:脉来去流利、应指圆滑。主病: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涩脉:脉相:往来艰涩不顺。主病:精亏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浮脉:脉相:脉搏显现部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少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有余,按之不足。主病:主表证。亦可见于虚阳外越证 弦脉:脉相:脉来应指有力,端直而长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辩证纲领。
以阴阳辨别疾病的大体类别:以表里辨别疾病的部位和疾病趋向;以寒热便被疾病的性质;以虚实辨别邪正的盛衰。
中医护理总则:预防为主、护病求本、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三因制宜 养生基本原则: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动静结合,形神结合,形神共养、 调理脏腑,脾肾为先、 因人而异,辩证施养 养生方法: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顺时养生。
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集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为归经 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见底毒性和副作用,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方剂组成原则:君药(主药)、臣药、佐药、使药 人体的腧穴可归纳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腧穴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腧穴定位放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
水沟(人中):主治:晕厥,中暑,休克,癫狂症,牙关紧闭等 进针法: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得气:又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经气感应及操作者真下的沉紧感,得气与否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厥的现象。
原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精神紧张而晕针,多见于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或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货留针过程中发生晕针。
现象:病人在刺针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倦怠,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甚至昏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处理:立即停止施针,将已经刺入的针具迅速取出。扶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松衣宽带,注意保暖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货留针后,施针者感觉针下滞涩,提插、捻转、出针均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痉挛;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现象:针在穴内,行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困难。
处理: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使肌肉局部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
断针:是指针体折断在病人体内的现象。
原因:多由针具质量不佳或针具有剥蚀损伤;或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或留针时病人体位改变;或遇弯针、滞针时处理不当;或外物压碰,均可出现断针
现象:施术者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或部位针体浮露于皮肤之外,或全部没于皮肤之下
处理:施术者应冷静,交代患者不要惊慌,保持原有的体位,以防残端隐陷,如果有残端在皮肤表面,应用镊子钳出。如果残端
与皮肤相平或稍低,而尚可见残端,须按压两侧皮肤,使残端露出,再取出,如果折断部没于皮内,须手术取出
相关热词搜索: 复习 中医 知识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期末复习题.doc2021-08-27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习题暨期...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城...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企业信...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力资...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务员...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光纤通...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财务报...2021-08-27
- 县中医院年度工作总结2021-08-27
- 构建主义下卓越中医师培养2021-08-27
- 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2021-08-27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知识:...2021-09-08
- 中医美容知识2021-09-08
- 药剂科主任职责(中医院)2021-09-14
-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2021-09-14
- 中医学院外事工作总结2021-09-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2021-09-28
- 血管老化及其中医药防治(全文)2021-09-28
- 《党知识八百问》2021-08-27
- 基层党员应知应会必学基本知识点2021-08-27
- 年公司农村基层党员应知应会...2021-08-27
- 初中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2021-08-27
-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08-27
-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合集20202021-08-27
- 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2021-08-27
- 政治知识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2021-08-27
- 年全国两会报告应知应会知识...2021-08-27
- 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存问题及对...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