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09-14 14:16:18 浏览数: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 学习心得体会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非常明确的深刻阐述了“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为宣传思想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对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来说,学习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培养时代新人,要深刻理解育新人科学内涵。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唯有如此,才能与时俱进、夯实基础,正确把握时代脉搏、紧密切合人民思盼,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育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第二,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理想信念动摇,本事再大也

 不可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理论的清醒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努力创新理论武装新途径,提高理论传播有效性,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第三,培养时代新人,必须遵循育人规律。一是要立足“长”“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念头,要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恒心,久久为功,抓长抓常。二是要注重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信息接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效果导向,创新育人的理念、手段、载体、途径,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上同向发力,取得实效。三是要把握关键时期。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做事做人的基本道理融入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三,培养时代新人,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涌现了无数先进模范,他们身上汇聚了感人的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见

 贤思齐、向上向善、建功立业。比如,湖北推荐的两位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和吴天祥,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隐姓埋名三十载,为国防建设奋斗终身,影响带动了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默默付出、科技报国;吴天祥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湖北诞生了 2 万多个“吴天祥小组”,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为群众服务,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我们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以英雄榜样的高尚形象、感人事迹、精神力量去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

  第四,培养时代新人,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好的社会风尚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熏陶人、感染人、引导人,起到成风化人的积极作用。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深化“五大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推进移风易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新时代乡村文明新气象。

 第五,培养时代新人,就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

 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将其作为行为准则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具体行动中;也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为人处世的基本遵循,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用奋斗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第六,培养时代新人,要组织开展多样化主题教育。既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也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还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为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发挥积极影响。

  二〇一九年*月*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工作条例 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