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新生专业教育讲座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1-09-14 14:39:42 浏览数:

  1

 东北师范大学 本科生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及恢复理论

 课程名称

 新生专业教育讲座

 姓

 名

 某某

 学

 号

 专

 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年

 级

 0 2020 级

 院、

 所

 环境学院

 年

 月

 日

 2020.06.20

 本科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指

 标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得分

 A B C D 选 题 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课程相关。

 20-16 15-11 10-6 5-0

 论 证 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

 20-16 15-11 10-6 5-0

 文 献 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

 20-16 15-11 10-6 5-0

 规 范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6 15-11 10-6 5-0

 能 力 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

 20-16 15-11 10-6 5-0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总分:

  东北师范大学 制

  2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及恢复理论 向玉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长春 130000)

 摘要:草地退化是指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原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生产力下降的过程,也称草原退化。草地退化现象在我国日趋严重,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浅谈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与草地退化的关系,针对现象展开讨论恢复演替理论、阈值模型、选择状态模型和过滤模型等四个理论或模型,希望通过相应理论能让草地恢复有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草地退化,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相关恢复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disturbance on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theory

 XIANG Yu (School of Environm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 Abstract: Grassland degradation, also known as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retrograde success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decline of productivity under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Grassland degrad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arisen from i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disturbance and grassland degradation is briefly discussed, and four theories or models such as restoration succession theory, threshold model, selection state model and filtering model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n, hoping to make grassland restoration more possible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theories. Key words: grassland degradation, climate change, human disturbance, related restoration 1 引言

 在长期的草地退化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学习与理解分别给出了草地退化的定义,目前通用的草地退化定义是指气候或人为干扰超出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阈值,使其 难以恢复并出现逆向演替变化的现象[1]。草地退化的定义主要分为生态学及草地经营学两 种角度[2],前者侧重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过程,而后者侧重于对草地利用价值的评 价包括草场生产力降低、质量下降和生境变劣等[3]。草地退化主要有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 两种表现,其中植被退化表现为草地覆盖度减少、草地高度降低、地上生物量降低、产

 草量降低等;土壤退化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容重比例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下降等[4]。植被退化属于地表特征,往往先于土壤退化发生[3],本文主要针对植被退化, 我们将从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两个维度讨论它们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另外如何有效地解决草地恢复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强对草地恢复过程与机制的认识,通过这样我们才能提出具有适应性、可复制性的草地恢复技术。而以往对草地恢复的研究多重视技术研发与实践,缺少

  3 基础理论研究。希望通过此篇文章能够填补一下理论方面的空缺,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

 2 草 地退化现状

 1 1.1 我国的草地面积正在不断减少、退化速度也在日渐加剧。

 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89 年,可利用草地面积 312×1000000hm²,其中退化草地 66.7×1000000hm²;1992年,严重退化草地大约73×1000000hm²;1993年,严重退化的草地大约是90×1000000hm²,1997 年到 1998 年间,我国 90%以上的天然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每年以草地可利用面积 2%的速度加速退化,也就意味着草地每年都在减少 65-75 万 hm²,其中重度和中度退化草地占退化草地总面积的 50%以上。据统计,70 年代草地退化面积占 10%,80 年代占30%,90 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 50%,退化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如果我们还是任其发展,找不到具体可行的办法,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我们的草地生态系统。

 2 1.2 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显著。

 自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的草地生产能力就在不断的下降着,产草量下降了 80%左右,草地载畜量也大幅降低。此外由于草地严重失衡,家畜也因天灾而损失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草地的退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畜牧业的发展,将来也会影响到人类的饮食住行。

 3 1.3 自然 灾害频发。

 由于草地退化引起了水土流失,我国洪灾、沙尘暴频发,人民深受其害,损失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原本只在中国西北部发生的沙尘暴如今正在蔓延我国其他城市,涉及到西部及华东一带。

 4 1.4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据统计表明,虽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位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排名非常靠前。但是,中国却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原始森林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使生态系统大面积大面积的被破坏,结构和功能不断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或受威胁物种。

 3 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与草地退化关系

 3.1 气候与草地退化的关系

 通过近年来温度与降水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大部分区域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却在显著下降,温度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高原亚寒带以及高原温带地区,降水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半干旱、干旱地区。温度与降水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植被生长。温响草地退化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的区域面积占比

 相对比降水低一点点。,且由温度与降水主导的地区也各不相同。

 2 3.2 人为干扰与草地退化的关系

 虽然气候变化是主要因素,但是人为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对不同草地退化变化趋势较为明显的时间段进行人为干扰与草地退化变化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间范围内人为干扰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人为干扰有时对草地退化是改善作用,但有时也因为着各种不可抗因素,加剧了草地的恶化。此外放牧强度过大也会使草地退化。放牧强度是单位草地面积在一定时间内放牧家畜的头数,

  4 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影响作用,适当的放牧强度有利于草地植被生长、提高土壤肥力,过度的放牧强度会影响草地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

 4 草地恢复的相 关理论

 草地是陆地主要而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草地的恢复理论也多源于生态恢复的模型或理论。针对草地的退化有人提出了如下四个理论或模型。

 1 4.1 恢复演替理论

 恢复演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首先,草地的生态过程具有“可逆性”,草地在受到外界的干扰时,会背离其稳定的“顶级群落”状态,但是一旦干扰被解除,依靠生态系统强大的恢复力,草地可能重新朝向原来的顶级状态演替;其次,草地的生态过程变化主要体现在植被与土壤两个方面,植被的变化通常较土壤更显著,改变也更迅速,而草地恢复也同样如此,植被的恢复一般快于土壤;最后,为了加速恢复演替的过程,可以基于演替系列开展“生态设计”,也可以施加有利于恢复演替的辅助措施。

 2 4.2 阈值模型

 阈值就是反映生态系统的状态变量。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很多个状态变量,例如系统中优势物种的种群数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生物属性。当草地经受外界的气候变化或人为活动干扰压力时,这些影响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状态变量就会改变。如果草地经受较小的外界压力就导致系统状态变量发生显著改变,某些系统状态就体现为“阈值”。阈值模型实际上是以“阈值”来刻画或表征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或状态转移。在草地退化与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数个不同的阈值,相应地指示特定的退化或恢复程度或阶段 。

 3 4.3 选择状态模型

 选择状态模型并未否定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存在某些状态变量的突然改变,即阈值的存在。然而,这一模型突出对生态系统的“选择状态”的强调。选择状态一般对应于系统的某个平衡或稳定点。从理论上分析,草地恢复可以按照“演替轨迹”,经过足够的时间或者在人工干预下,可能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而在现实世界中的很多实例都表明,虽然恢复后的草地并非与原初状态具有相同的结构或功能,但也能够到达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其系统功能也相对较强。因此,草地的恢复过程,可以经历一些不同的“阈值”阶段,但很难实现其原始状态。

 4 4.4 过滤模型

 过滤模型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生态系统的恢复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同样是建立稳定的顶级群落,而在实现其目标中,需要跨越多个不同的屏障,即“过滤器”。过滤模型被认为是基于群落集合理论的一个模型。生态恢复的过程也是群落构建,或者“再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存在着外界环境与内部生物的各种制限,打破这些制限就是所谓通过了不同的过滤器器。[5] 5 结论与讨论

 本篇文章以相对浅薄的角度浅谈影响草地退化的因素与相应的恢复理论。通过对比阅读大量的文章从气候和人为干扰两个角度讨论它们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得出初步结论,也许随着时代的改变,影响的因素会越来越多,最重要的也不再是这两个,但我们终究预测不了未来,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以发生的案例,提出相对可行的案例。文中所列举的四个

  5 模型也仅仅是一种参考,相应的填补理论方面的空缺,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更新与改动,也欢迎更多的研究者及有为青年参与到草地退化的研究中,大家共同努力使草地利用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 1 ] 高清竹, 李玉娥, 林而达, 等. 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地理学报, 2005, 60(6): 87-95. [Gao Qingzhu, Li Yue, Lin Erda,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Northern Tibet.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60(6): 87-95.]

 [ 2 ] 李永宏, 汪诗平 . 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 中国草地, 1999, (3): 11-19. [Li Yonghong, Wang Shiping. Response of plant and plant community to different stocking rates. Grassland of China, 1999, (3): 11-19.]

 [ 3 ] 闫玉春, 唐海萍. 草地退化相关概念辨析. 草业学报, 2008, 17(1): 93-99. [Yan Yuchun, Tang Haiping. Differentia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08, 17(1): 93-99.]

 [ 4 ] 朱宁, 王浩, 宁晓刚, 等.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测绘科学: 1-11. (2020-6-18) [2020-11-15]. http://kns.cnki.net/ kcms/detail/11.4415.P.20200618.0902.002.html. [Zhu Ning, Wang Hao, Ning Xiaogang, et al.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1-11. (2020-6-18)[2020-11-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415.P.20200618.0902.002.html.] [5]王德利,王岭,辛晓平,李凌浩,唐华俊等:退化草地的系统性恢复:概念、机制与途径.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3):2532-2540

  6

相关热词搜索: 讲座 新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