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1-09-14 14:41:14 浏览数: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玛斯塔巴

 P142

  陵墓地表部分呈长方形的平台状,侧面略有些倾斜,多用尼罗河流域盛产的“泥坯砖”来建造。陵墓内有厅堂,用于放置死者在陵墓中将要“使用”的一切“生活”用品,墓室部分则深埋在地下,用阶梯或竖井与地面入口相连。这种陵墓看起来与当地常见的石头板凳很相像,后来人们习惯用阿拉伯语的“石凳”,也就是“玛斯塔巴”来称呼它。

 2. 人首翼牛像

 p151

 门洞两侧和塔楼转角处都有高大的象征智慧和力量的长翅膀的人面牛身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五条腿的造型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看都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创精神。

 3. 巴西利卡

 p164

 由中间相对高大的长方形大厅式空间同两侧相对低矮的侧廊空间组成,侧廊多为两层,这种空间形式就叫做“巴西利卡”。

 4. 古典主义建筑

 p238

 “由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都发生在 17 世纪,而且相互渗透,所以有许多史学家把它们混为一谈,统称为巴洛克,这种看法只从一部分表面现象着眼,而没有顾及它们的文化历史内涵。

 5. 飞扶壁结构逻辑

 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6. 折中主义建筑

 p254

  折中主义超越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和样式,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折中主义建筑追求建筑比例的和谐与均衡,注重建筑的形式完美。)

 7. 倒挂楣子

  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不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8. 副阶周匝

 p9

  在建筑主体外部,附加一圈回廊,这种做法在《营造法式》中叫做“副阶周匝”,它一般用于大殿、塔等比较隆重的建筑,如应县木塔。

 9. 嫩戗发戗

 指子角梁将屋角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更高,多用于攒尖顶亭子等。

 10. 水戗发戗

  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11. 抱鼓石

 又称门鼓,石鼓,锣鼓石,属门枕石的一种。是放置于寺庙,宗祀等传统古建筑的门槛两旁之圆形石雕,可以稳固门面。鼓面常刻有螺旋纹,故又称为螺鼓石。

 12. 抬梁式木构架

 p5

  抬梁式又称“叠梁式”,它是在台基的柱础上立柱,柱上放置横梁,梁上在立短柱(瓜柱),短柱上再置梁,梁两侧的端部“梁头”上搁置檩条,这样层叠而上,量的总数可以达到三至五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就搁置于斗拱上。

 13. 穿斗式木构架

 p5

 穿斗式又称“串逗式”、“立贴式”,是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载檩条上的下传荷载,柱子之间没有梁,而是用穿枋进行水平的拉接,以增强其稳定性和刚度,它可以用挑枋承托屋檐的出挑。由于屋顶的荷载大部分是直接通过立柱传到柱础上,其结构受力非常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木材支撑能力强而抗剪能力差的材料力学特性。

 14. 内檐装修

 p11

  内檐装修包括分隔室内空间的各种门、罩、窗、隔断、天花、藻井等。

 15. 外檐装修

 p11

  外檐装修主要是外墙的门、窗、檐廊的构件等。

 16. 斗拱

 p9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

 17. 开间

 p8

  木构架建筑正面相邻两柱之间的距离。

 18. 进深

 p8

  檩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 填空

 问答

 一.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优点和缺点

 p4

 优点:

 1 材料来源广泛 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 4 便于加工和运输 5 利于迁移和维修

  缺点:

 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 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 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4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5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 二.穿斗式木构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p5

  概念:

 穿斗式又称“串逗式”、“立贴式”,是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载檩条上的下传荷载,柱子之间没有梁,而是用穿枋进行水平的拉接,以增强其稳定性和刚度,它可以用挑枋承托屋檐的出挑。由于屋顶的荷载大

 部分是直接通过立柱传到柱础上,其结构受力非常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木材支撑能力强而抗剪能力差的材料力学特性。

  优点 :穿斗式木构架的材料断面小、节省木材,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完整。

  缺点:

 穿斗式木构架的每一榀屋架的柱子都是直接落地,为减少柱子对室内空间的影响,通常用隔墙将柱子掩饰起来,并同时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这种木构架体系难以提供比较开场的室内空间。

 三.中国传统建筑台基的作用

 p6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立面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台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殿堂中,台基所起的的造型作用十分显著,宽大的台基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定感。

 四. . 台基的原始功能和派生功能

  p6

  原始功能:台基最早是为了防水、防潮而起到太高地面的作用。

  派生功能:后来,台基逐渐演变成外观尺度和体现建筑等级制度的需要。

 须弥座台基的使 用位置

  p6

  主要用于重要建筑群的重要殿堂,以及塔和幢的基座,属于高等级台基。

 宋式与清式须弥座的区别。

 P6(这个是概括,要是详细的自己看书

 我就不打了)

  宋式须弥座:清秀、细腻而精美

  清式须弥座:庄重、成熟而壮硕 五.栏杆的作用

 p7

  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

 六. .宋式与清式石栏杆的区别

 p7(这个是概括,要是详细的自己看书

 我就不打了)

 宋氏栏杆:空透、纤细、轻快

 清式栏杆:粗壮、结实、厚重 七 .体现建筑等级的主要标志

 p8

  间架、出廊、屋顶、大木构件 八 .雀替的作用。

 P9

 雀替是位于额枋和檐柱交接处的水平短木,最初雀替是两个连做,在柱头两侧承托住额枋,以减少额枋的跨度和承受的剪切力,增强与额枋的拉接。后来雀替改为单做,插接到柱头处,完全变成一种装饰构件。

 九 .斗栱的作用 p9

  是承托和出挑屋檐部分的重量,它扩大了柱头制作的受力面积,增加了支点,减少了梁的弯矩和剪力。

 十 .装修的多元功能

 1,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

  2,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

  3,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

  4,缉拿主性格的点染因子

  5,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等级语义、习俗语义 十一 .彩画的分类

  p11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殿式和苏式彩画的对比

  1,殿式彩画突出程式化,苏式彩画突出写实化

 2,殿式彩画尊重构架结构逻辑,苏式彩画突破构架结构逻辑

 3,殿式彩画侧重平面感,苏式彩画侧重立体感 十二. . 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著作

 p14

  p64

  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明代《园冶》 十三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p35

  规划意匠:

 1,它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弘壮阔;

  2,它以大片铺满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3,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

  4,它以高高突起得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象征手法 :

  1,它通过一系列的树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

 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

  2,他还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规制,强调出‘天子’与提‘天’的亲缘关系。可以说,经历明清两代扩建、改建的北京天坛,堪称中国古代典范性的建筑组群。

 十四 .皇家园林景观构成

 1,规模宏大,遵循“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2,宫殿部分自成一区;然后划分景区,各个景区各有特点但相互呼应,并通过游线连成整体

  3,很大一部分用于拜佛,居住,办公

  4,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轴线平行或转折

  5,立体构成,主体空间——主体建筑通常位于岛上,起统帅作用;重视视觉收放,山面水开阔,背水幽深,丰富的轮廓线,“山治眉目。当在开面之处”,“园中园”——内向,封闭,园林多层次。

 十五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屋顶的种类、屋顶组合的形式

 P13

  屋顶种类: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盔顶,单坡顶,平顶,囤顶

  屋顶组合形式: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尖山式歇山,单檐卷棚式歇山,尖山式悬山,卷棚式悬山,尖山式硬山,卷棚式硬山

 十六. . 中国大屋顶的形态特征

  1,深远的出檐

  2,凹面的屋面

  3,反宇的檐口

  4,翘翘起的翼角

  5,突出的脊饰

  6,丰富的瓦件

  十七. 故宫中轴线、前朝、后庭主要建筑的名称和屋顶形式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内庭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空三为中心,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攒尖顶,百合点位重檐歇山顶,乾清宫为重檐庑殿顶,交泰殿为攒尖顶,坤宁宫为重檐庑殿顶 十八 .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是设计师按建筑功能给予合理组织的空间组

 合,各个空间之间有着顺序,流线和方向的联系。

 十九 .中国古代大门的 作用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不仅是人们出入的通道,而且是建筑等级的象征之一 二十 .人类选择居住的山洞特点

 参照地形,土质,气候等特征,在山要高出,防水浸,避兽害的地方凿洞而居。

 二十一 .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建筑及单体建筑的用色特点

  个体(单体)建筑用色特点 1,善于把握冷暖变化 2,用色既单纯又丰富 3,善于处理辉煌效果;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

 二十二. . 群体建筑用色特点

 1,大面积的无彩色系烘托小面积的有彩色系 2,强调用色的等级观念 二十三. . 官式和民间建筑的用色特点

 中国官式建筑用色大胆、强烈,以黄,红色为主调,黄瓦。红柱,白色基;民间建筑用色朴实自然。青灰瓦,青砖墙,白灰抹面。

 二十四. . 中国庭院式组群布局的艺术特征及单体建筑的用色特点

  1 突出建筑的空间感;2 突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

 3 突出建筑组群空间的时空构成;4 突出单体“门”铺垫作用 二十五 .庭院式布局的优点和功能

 1 1 传统庭院式组群本身所具有的较强的作用功能:

 (1)空间聚合功能(2)场所调适功能(3)气候调节功能(4)安全戒卫功能(5)审美怡乐功能(6)伦理礼仪功能

  2 2 传统庭院式组群能满足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对建筑的要 求:

  1)能满足传统对封建“礼”制文化对建筑的要求

 2)能满足传统“宗法伦理”文化对建筑的要求

  3)能满足“天人合一”传说哲学思想对封建的要求

 4)能满足传说中庸审美对建筑的要求。

 二十六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建筑成就

  p146

 1 1 古埃及太阳神庙的两大建筑特色

 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是内部的,是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秘密性相适应。

 2 2 古埃及建筑的艺术成就 (1)

 以石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梁柱结构 (2)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

 建筑与装饰融合在一起,建筑构建表面总是布满雕刻

 (4)

 成功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做纵深序列,对称布置,大规模。大尺度,稳定的几何形体。

 二十七. . 雅典卫城的相关知识

 p157 重新修建的雅典卫城由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高达10 米的雅典娜铜像组成。

 二十八. . 罗马万神庙内部空间的艺术特征

  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淡出明确而和谐,像宇宙,四周的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

 二十九. . 马万神庙穹顶半掩半露的原因

 (1)少琼顶侧推力的影响 (2)把墙加高,体形较匀称 (3)当时还无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无此审美习惯。

 三十. . 哥特教堂的结构特点

 p214

  1、为减少屋顶部分的结构重量,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结构,十字拱成为框架式的,屋顶的维护部分已经减少到 30 厘米厚。

  2、全部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以减少侧推力。由于十字拱的结构特点,其结构的跨度比较小,巴黎圣母院中厅的跨度只有 12.5

  3、框架式的十字拱将屋顶的重量传到四角,由于屋顶的侧推力比较小可以通过凌空的飞券抵御拱顶的侧推力,侧廊高度的降低又可以使用中厅开设很大的高侧窗,解决了长期困扰教堂内部采光不足的难题。

  4 由于建筑结构上的优势,使结构自重大大减轻,因此,哥特式建筑的高度有

 了飞速的突破,德国的乌尔姆大教堂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 161.53 米的高度,在整个古代建筑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十一. . 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及成就 p220

  1 增加可许多新的建筑类型,大型的府邸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建筑的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建筑技术,特别是穹顶的结构技术、施工方法和艺术形式都有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

  3 建筑师已经不是中世纪双手老茧的能工巧匠,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天赋并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许多建筑师成为新思想文化潮流的代表。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建筑师,又是雕刻家、画家、甚至是数学家、剧作家和运动员。他们的加人使建筑融合了许多艺术的内涵,呈现出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繁荣景象。

  4 除了木制的模型外,建筑师们开始大量使用复杂的建筑平、立、剖面图指导施工过程,这也使得建筑师不用像以前那样,一直在工地监督建造,能够同时进行多项工程的设计、考察、研究和学习。

  5 建筑理论空前活跃,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被从拉丁文译成意大利文。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一书在 1485 年正式出版,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系统,也是影响最大的建筑理论书籍

  6 恢复了中断达千年之...

相关热词搜索: 复习资料 中外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