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蛋白尿临床诊疗指南
无症状蛋白尿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蛋白尿的定义是尿蛋白排泄量>150mg/24h。无症状蛋白尿是在无症状的人群中检测到蛋白尿,可能是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病的最初表现,也可能是暂时性的或非进展性的尿检异常。无症状蛋白尿多在体检时发现,健康人群普查时,蛋白尿的检出率在0.4%~4.9%。根据蛋白尿的临床特征可分为间断性或持续性、直立性或非直立性、肾病性或非肾病性、孤立性或蛋白尿伴血尿等。无症状蛋白尿患者的预后差异大,一般功能性、一过性的大多预后良好,进展至肾功能不全的少见;持续性、进展性蛋白尿可发展至终末期肾衰。因此,应对无症状蛋白尿患者仔细检查蛋白尿原因,进行长期跟踪随访,掌握肾活检时机,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
【临床表现】
1、孤立性蛋白尿 包括一些不同的临床疾病,可进一步分为“良性型”(包括功能性、特发性一过性、特发性间断性和直立性)和“持续型”(包括不同种类的肾脏疾病)。
(1)
良性孤立性蛋白尿:这是在发热、剧烈运动、遇寒、精神压力和怀孕时常发生的蛋白尿类型,在一些急性疾病如充血性心衰时也可出现蛋白尿而无肾实质病变,故认为是功能性的。蛋白尿是由于肾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发热增加了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滤过率,一般在症状控制数天后蛋白尿就消失,与进展性肾病无关。运动后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和肾小管重吸收降低所致。
(2)
特发性一过性蛋白尿:此型蛋白尿多见于儿童、青春期和年轻成人,是最常见的良性孤立性蛋白尿。病人无症状,蛋白尿往往在常规筛查、体检时发现。尿沉渣检查无明显异常,复查时蛋白尿消失,可能是生理性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对于此型患者需重复进行尿蛋白检测,以确定是一过性、间断性还是持续型的蛋白尿。
(3)
特发性间断性蛋白尿:此种类型的蛋白尿约50%与体位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小于30 岁,肾功能正常、血压正常。肾活检发现,约40%为正常或轻微病变;60%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病变;可见这一类型包括了一组不同类型的病人。
(4)
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指在直立位或腰部前凸时出现的蛋白尿,卧位后即消失。通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
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多数认为在青少年的发生率约为2%~10%。诊断本型蛋白尿应具备下列条件:①无肾脏病病史及临床表现;②无其他与肾脏病有关的全身性疾病;③无高血压;④无尿沉渣异常;⑤肾功能正常;⑥血生化及血清学检查正常;⑦尿路X 线检查正常;⑧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小于1g,偶可达2g~3g,但卧位12小时尿蛋白总量应小于75mg。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可能是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素调节改变,导致滤过分数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蛋白尿。10~20 年的随访资料发现,67.4%~83%的患者蛋白尿消失,肾功能、血压均正常,无进展性肾病的迹象。但部分在肾活检中存在肾实质病变的患者,随访中发现有病情进展者。故对体位性蛋白尿病人,在确切原因尚未确定之前,需长期随访。
(5)
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此型蛋白尿最具临床意义。蛋白尿在平卧位或直立位、晨尿或随机尿都能测得。多见于青年男性。持续性蛋白尿几乎肯定是肾实质疾病。肾活检显示各种不同的结果,在约40%正常或轻微的肾脏病理改变患者中,很少发展为进展性肾病。而高达60%的持续性蛋白尿患者肾活检显示明显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大部分患者将进展至严重的肾脏病。故必须对此型患者注意观察、严密随访。
2、蛋白尿伴显著的肾脏病 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可能是任何进展性肾病的最初临床表现,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此型蛋白尿在随访过程中常可出现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尿沉渣检查异常。(详见相关章节)
【诊断要点】
无症状蛋白尿由于缺乏临床症状和体征,其诊断必须依赖辅助检查。当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时,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明确蛋白尿的类型、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简单、快速、价格低廉。应多次重复检查,以明确是一过性、体位性或持续性蛋白尿。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
(2)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明确尿蛋白的排泄量并观察其变化,指导临床开展肾活检。一般2g 以上的蛋白尿多为肾小球疾病性蛋白尿,2g 以下蛋白尿的病因较复杂,
可以是肾小球源性、肾小管性、组织性或渗出性蛋白尿等。
(3)微量白蛋白尿及尿白蛋白/肌酐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指24 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mg~300mg 或20~200μg/min,尿白蛋白/肌酐:10~25mg/mmol,总蛋白排泄<150mg/d。微量白蛋白尿是肾小球性疾病的一种类型,常在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检测到,在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是有用的预示进展至糖尿病肾病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测定则校正了脱水引起的尿液浓度变化,能更好地反映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情况。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意尿样均可。
(4)尿系列蛋白/尿蛋白电泳:通过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各种特异性蛋白质,包括尿视黄醇结合蛋白、NAG、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通过尿蛋白电泳区别小球性或小管性蛋白尿、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蛋白尿。
(5)血常规: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血液方面异常。
(6)血生化检查:包括血糖(空腹和餐后)、肝肾功能、血脂等,了解有无糖尿病、高血脂等伴发疾病,了解肾功能情况。
(7)肝炎病毒指标检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以了解有无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病。
(8)免疫指标及血、尿免疫蛋白电泳检查:包括血免疫球蛋白、血沉、补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ENA 等,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轻链沉积病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肾活检病理检查 系损伤性检查,应掌握肾活检指征和时机。一般功能性、特发性一过性、特发性间断性和直立性蛋白尿不需行肾活检;持续性蛋白尿者一般不需立即行活检,但必须密切随访,根据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情况决定肾活检时机,一般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g 或出现肾功能损害时应考虑肾活检;蛋白尿伴显著肾脏病者应及时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病变程度,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无症状蛋白尿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A 肾病、FSGS 和MN。
3、影像学检查 包括 X 线、B 超、CT、磁共振检查等,以排除继发性、遗传性肾脏病。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无症状蛋白尿在制订治疗方案前必须明确蛋白尿性质,
根据蛋白尿性质和相关的临床资料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良性孤立性蛋白尿、特发性一过性蛋白尿、特发性间断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以密切随访观察为主,不需使用特殊药物;而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蛋白尿伴显著肾脏病的患者须根据临床特征和/或肾脏病理类型,有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1)
饮食控制:无症状蛋白尿患者食物中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高,同一般正常人相似即可。在无高血压和/或浮肿时可正常盐饮食。
(2)
避免诱因:包括祛除潜在感染病灶、避免感染;从事较轻工作、生活有规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3)
控制伴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等。
2、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的治疗 长期严密随访,根据蛋白尿情况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等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3、伴有肾病的蛋白尿的治疗 此类患者一般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中药、抗凝药物等。肾脏病理改变以系膜增生性肾炎(IgA 或非 IgA)、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肾病、膜性肾病等为主,根据肾脏病理类型和肾组织具体病变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
相关热词搜索: 蛋白尿 诊疗 临床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神经内科变性病诊疗常规2021-09-28
-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2021-09-28
- 22例胃间质瘤的诊疗体会2022-10-22
- 心血管疾病急诊临床特点及临...2021-08-27
- ACG临床指南:艰难梭菌感染预...2021-09-05
- 临床医学实习目及意义2021-09-14
- 医学生临床实习驱动式案例教...2021-10-20
- 基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课...2022-10-22
-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2022-10-23
- 重视临床多重癌的发现和治疗2022-10-23
-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进展研究2022-10-24
- 项目化教学在临床检验基础课...2022-10-24
-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