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1-09-16 16:35:35 浏览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 下册) ) 期末试卷含答案 ( ( 时间:0 60 分钟

 分数:0 100 分 )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题 码填入下面表格中。每题 2 分,共 50 分 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农民陈某因捉了 114 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 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 2、《厉害了,我的国》用镜头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 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 美好情操。观看这部影片,我们会产生(

 )

 ①民族自豪感

 ②民族优越感

  ③民族责任感

 ④民族自信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集体,多么温暖的词呀!在千千万万的人中,凑成只有少数人的组织,这就是集体!而集体带来的温暖,是不言而喻的。你认为集体的温暖表现在(

 )

 ①在集体中被认可和接纳

  ②在集体中得到尊重和理解

 ③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 ④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山东淄博农民工赵有喜,把贴瓷砖这项普通的瓦工活

  干出了新名堂,从一名小瓦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赵有喜发自内心地说:“干建筑看上去是个粗活,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任何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艰辛的劳动和付出”。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

 A.我们的梦想都是时刻变换的 B.梦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C.梦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D.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5、七年级学生小妍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幸福又甜蜜。后来,小妍的爸爸妈妈把居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接进城里一起生活,全家人温馨又和睦。小妍的家庭结构类型演化过程是(

 )

 A.由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

 B.由主干家庭到单亲家庭 C.由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

 D.由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 6、临近考试,很多同学会感觉焦虑、紧张,对这种情绪我们应该学会主动调节。你认为以下调节方法可取的是(

 )

 ①小李坚持每天到操场跑步

  ②小黄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 ③小张用上课看漫画书的方式来缓解学习的紧张、枯燥

  ④小赵每晚玩网络游戏到深夜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7、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他曾被挡在校门外,但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自学了全部中学课本。后来,他还圆了大学梦。如今,他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莫言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只要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要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④坚持学习,掌握知识,能丰富和完善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与这句话意思不相符的是(

 )

  A.权利是为自己的,义务是为他人的 B.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C.作为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此,初一(6)班举行了“中国梦,少年行”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想。以下同学发言,你赞同的是(

 )

 ①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关联着民族的复兴

  ②青少年还小,中国梦离我们很遥远 ③“少年行”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④青少年要敢于做梦、勇于追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现代诗人顾城在《毛虫和蛾子》中写道“毛虫对蛾子说:你的翅膀真漂亮。蛾子微笑了,是吗?我的祖母是凤凰。蛾子对毛虫说:你的头发闪金光。毛虫挺自然,可能,我的兄弟是太阳。”这首诗启示我们要学会(

 )

 A.彼此尊重,追求个性

 B.相互取悦,彼此接纳 C.欣赏他人,悦纳自己

 D.幽默风趣,乐观向上 11、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家长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这些规定分别体现了法律的(

 )

 A.协调作用和规范作用 B.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C.保护作用和教育作用 D.规范作用和调节作用 12、《礼记·学圮》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启示我们要(

 )

 A.学会独立思考

  B.学会合作学习 C.学会探究学习

  D.学会不断努力学习 13、下列古诗文名句中,可以提醒我们正确对待挫折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小明竞选班长时,就如何带领全班同学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发表了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提纲中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恰当的是(

 )

 A.我将与全班同学共同制定出我们班的奋斗目标 B.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C.我们班的事务我都会一肩挑,一切由我说了算 D.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 15、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批判性。对“思维的批判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②批判只针对事物本身,而不攻击他人

 ③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④批判只是一味否定,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在社会生活中,“佛系”“以‘废人’自嘲”“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等一些主张,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作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青少年,我们应该(

 )

 A.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消极和逃避 B.憧憬有美好的未来,只关注结果 C.刻意追求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D.努力奋斗,勇往直前,迎接挑战 17、“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从认识自己的角度看,这段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①只有不断更新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

 ②世界是不变的

 ③只有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正不足,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

 ④集体对一个人的评价最全面、更客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8、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步普及,破坏共享单车的乱象也屡见不鲜。让共享单车

  真正共享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道德的作用。这是因为(

 )

 A.道德比法律更能够在人们的内心树立权威 B.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而法律适用于大事情 C.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D.道德的适用范围比法律更广,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19、“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B.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C.要自觉学法、守法,成为执法者 D.法律仅是用来打击犯罪的 20、最近,亮亮喜欢穿着“另类”服装。妈妈说:“你是一个中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亮亮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好多同学都这么穿,这叫‘酷’,这是思维独立的表现。”亮亮没有意识到思维的独立(

 )

 A.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

  B.就是要敢于和别人争辩 C.就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D.穿着独特是有个性、思维独立的表现 21、子说:“行己有耻”,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包括 (

  )

 ①应该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④拒绝不良诱惑,触碰道德底线的事可以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016 年 4 月 20 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举行“飞扬的青春”之卓越艺术家讲坛,讲坛由国家级艺术家同广大师生面对面交流,以他们自身的人生历程激励学生努力,让他们青春有格。青春有格,要求我们做到(

 )

 ①遵守基本规则,不逾越基本界限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③与人为善,专做大事 ④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生活中总有人这样想:他当了科学家,他成了文学家,他获得了奥运金牌,那我呢?其实你不是最美丽的,但你是最可爱的;你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不是最强壮的,但你可以是最乐观的。这告诉我们(

 )

 ①要学会悦纳自己 ②要认识到自己的形象是最好的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④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要欣赏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中国梦所蕴含的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政治权利诉求,无一不体现了大同世界、共同富裕、人人平等、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人权理想。实现人权理想需要(

 )

 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③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④杜绝一切侵犯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儿子:“爸爸,你说我长大后能有出息吗?”爸爸:“为什么这么问?”儿子:“因为我在学校学习不算好啊……”爸爸的回答最恰当的是(

 )

 A.“你需要学会自主自立” B.“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C.“你需要学会发泄情绪” D.“你需要拒绝不良诱惑” 二、简答题(每题 8 8 分,共 4 24 分)

 1、我们从小学来到初中,见到了许多新老师和新同学,遇到许多新鲜事。我们的课程多起来了,作业也多起来了,和小学时不同了,我想…… (1)请用几个词来概括你对中学生活的新感受。. . (2)你认为中学生活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哪些意义?. . 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保护。

 (1)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关爱和保护的专门法律是什么?.

  . (2)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何在? . . 3、王新经常丢三落四,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他认识到自己有粗心、马虎的毛病;后来,他发现同 桌周围有很多的朋友,而自己的朋友很少,他认识到自己对朋友缺少宽容和热情。最让他苦恼的是, 昨天由于他没有注意导致一些草稿纸掉到课桌底下,使班里保持了一个月的流动红旗被摘掉了,同学们埋怨他不珍惜集体荣誉;不过,老师经常表扬他聪明、对班级有责任心,而且很懂礼貌。

 (1)王新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的?. . (2)王新应如何面对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 .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 3 13 分,共 6 26 分)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某校七(1)班全体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场以“在集体中成长”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就自己对集体的看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请你参与班会讨论并发表评论。

 甲说:“我们班级设有‘图书角’,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与大家分享。” 乙说:“我生病了,在家休息。同学打来电话问候,并为我辅导当天的功课。” 丙说:“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1)甲的话说明了美好集体的作用是什么? . (2)乙的话说明了美好集体的什么特点?美好集体还有哪些特点? . (3)丙的话启示我们,每个人在共建美好集体中如何尽责?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材料二

  青春有格,既要追求“止于至善”,又要做到“行已有耻”。先贤孔子日:“行己有耻。”这告诫我们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阅读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鼓励青少年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青少年应如何追求“止于至普”的精神境界?

 . (2)“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请简述我们应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C 6、D 7、B 8、A 9、C 10、C 11、B 12、B 13、B 14、C 15、C 16、D 17、C 18、C 19、A 20、A 21、A 22、C 23、C 24、D 25、B 二、简答题(每题 8 8 分,共 4 24 分)

  1、(1)中学生活新感受:激动、兴奋、新奇、愉快、困惑、担忧等。(任意两个答案)

 (2)①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③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 ④新的目标和要求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2、(1)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3、(1)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2)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 3 13 分,共 6 26 分)

 1、(1)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2)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其他特点: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3)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法治 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