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我消费观

发布时间:2021-09-16 16:56:29 浏览数:

 我的消费观

 —— 善用零花钱

  辅导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手上可支配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然而说到消费问题,我们仅仅局限在成年人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忽略了对于青少年的消费问题的正确引导,出现消费行为偏差,例如:学生花钱毫无节制,毫无计划,有钱的同学任意挥霍,没钱的同学借钱消费,等等。

 现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缺乏经济头脑和消费意识也是能力缺乏的表现,所以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会学生有计划的消费,提高学生的消费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设计了这样一堂心理辅导课。

 活动目标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觉察自己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原则。

 形成合理的消费倾向。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合理的消费倾向。

  活动难点

 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活动准备

 模拟商场商品示意图若干;代金券若干;学生活动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

  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暖身活动。

 这个活动简单,易

 课前

 准备

 小调查:《我的零花钱》

 问题一:你每周的零花钱有多少? 问题二:你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三:你的零花钱都去了哪里?

 操作,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引入

 新课 揭题:《善用零花钱》 揭题。

  初步

 感知

 :

 活动:

 《逛商场 —— 买生日礼物》

 环节一:这周末就是小小的生日了,我们要送她什么礼物呢? 活动规则:

 每小组有若干可购物的代金券(每小组金额由 100-500 不等,且学生不能提前知晓自己的代金券金额),用于在模拟商场选购一件或者两件生日礼物,模拟商场商品价格暂且保密。你会选择什么礼物送给小小? 每组商量后选择自己组想送出的礼物,并和同学们分享选择这个礼物的原因。

 学生分享。

 教师总结:

 消费心理:从众、攀比、求异、求实,并简单对比分析各种消费心理的优缺点,最后说明求学生在活动中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引出我们拥有的消费观,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我们的消费心理,初步认识各种消费心理的优缺点,找准最可取得消费心理。

 实心理是最可取的消费心理。

 深入

 感知

 :

 环节二:《够不够?》 现在打开装有代金券的信封,查看自己的代金券金额,然后比对自己所有选择商品的价格,看看你的代金券是否能够买下这个商品。

 学生分享。

 问题一:如果足够买下这个商品,你觉得应该在购物时注意什么? 问题二:如果不够买下这个商品,你有没有省解决的办法。

 教师总结:

 消费的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播放视频《公益广告:绿色消费》 抛出问题,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感知和觉察自己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原则。

  倡导学生注重绿色消费,升华课堂。

  升华

 课堂

 活动:《寻找最“优”计划》

 给每小组分发活动计划书,要求学生制定最“优”计划书。计划书任务是到贫困地区慰问那里的孩子。

 活动规则:

 每组查看自己的代金券剩余金额,用剩下的代金券购买慰问品,并且规划好组内成员的餐费和其他费用。路费不计。

 最优计划 小组名称:

 代金券剩余金额:

 计划购买慰问品:

  共计:

 元。

 餐费:

 其他费用:

 各组分享交流。

 评选优胜小组,树立学习榜样。

 内化消费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去体会我们在消费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板书设计

  我的消费观 ——善用零花钱 消费心理:

 消费原则:

 从众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攀比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求异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感受? 2. 学生的收获。

 教师

 寄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了很多花钱的本领。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的零花钱大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我们要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消费观,并且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把他们用在“刀刃”上,体现他们真正的价值。我也想将来的你们都是理财管家的能手。

 教师小结全课。

 求实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活动反思

 心理辅导课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本节课在课堂设计上用代金券贯穿全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就本节课的优缺点作如下反思:

 优点:

 1. 这节课设计新颖,用代金券成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增加了趣味性。

 2. 学生参与度较高,基本上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将消费心理和消费的原则内化于心,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不足:

 1. 本堂课教师讲的过多,不能完全放心让学生去发挥。

 2. 对学生的预设不足。

  综上诉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研究学生上多下功夫,争取在下次的课堂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关热词搜索: 消费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