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有什么样的出路
发布时间:2021-09-27 14:29:36
浏览数:次
中国耕地很少,注定了中国农民的大多数,要将耕地投入比较利益很低的粮食种植,并且还要求亩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以上,才能保证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引发土地报酬递减引发的高成本,如果中国继续执行大量进口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政策,势必要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天花板价格”,中国农民的大多数将注定难以从市场价格中间,收回自己的生产成本。
目前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的土地数量很少,年劳均产值3600元,远远低于工商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这种状况目前还看不到有什么迅速改变的希望。在分田到户之后,过分分散的耕作规模,也注定了中国农业无法应用新技术和机械动力,多数情况下不得不依靠相对原始的“精耕细作”方式,靠投入繁重的体力劳动去替代资源投入,降低单位能源消耗水平和耕作成本,借以提高农业的净产值率,确保养家糊口的纯收入数值。
在分田到户之后,化肥和农药投入的增加,曾经是农业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当时农业净产出的增加,被作为改革的主要成绩来宣传。今天这个方面的要素投入,其增产潜力已经释放殆尽,化肥和农药投入过多已经成为农业的一大负担,化肥投入边际报酬递减已经是农民减收的原因之一。
从中国劳均耕地面积来看,按照目前的单位面积的劳动日投入水平,中国农民年均投入劳动日数量,估计在150日左右甚至更少。对于多数农民而言,大量的闲暇时间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他们来说,既缺乏打工机会,也没有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提高生活福利感受的组织力量。
就目前中国农村能够获得的人均产出水平看,通过改善分配与合作机制,保证每个人得到一份丰衣足食的机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福利和教育市场化的后果,侵蚀了过多的剩余份额,甚至超出农民能够承担的支付水平,使得农民最后只有选择放弃对疾病的治疗和子女的继续教育。市场化过程设置的高成本福利解决方案,是农民所无法跨越的门槛,这是今天农民感到生活艰难的最主要原因。最近20多年来,知识精英们掌握的改革舆论和改革学术,仅仅着眼于农民收入的若干增加,拒绝讨论农民支出方面更大幅度的膨胀,拒绝考虑农民在风险和意外情况面前更脆弱的地位,这无论怎么说都只能说是一种不错的“政绩宣传”,很难说他们是真的在“做学术”。
考虑到毛泽东时代曾经普遍推行的低成本合作方式的有效性,中国农民仍然是可以在今天的农村剩余水平上,低成本重建他们的福利保障和教育体系。在不超出农村现有的资源消耗水平上,依托本村青年的学习能力,结合今天中国医药工业的产出水平,为全部农民提供一份过得去的医疗保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合作办教育的低成本解决方案,民办教师的培训和任用,足可以在中华大地上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适当的教育。
在合作生产组织里面,农民将有能力承担更多的学习成本和风险,也能够取得更多的学习成效,不仅可以部分选择机械替代繁重劳动,而且就现在已有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可以把今天农村5-7亿吨秸秆充分利用,每年额外获取数千万吨牛羊肉,可以让全中国的农民都吃得更好些。借推广秸秆养殖――动物粪便――沼气还田――方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和农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水平,同时不减少农业产量和增加土壤有机质。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总是意味着更好的农产品品质。
如果有一个合作生产组织作为依托,建立低成本的合作医疗和教育体系都是不成问题的,可以在生理和智慧两方面,都大大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最终也可以依托这个合作生产组织的动员能力,开展文化和体育活动,丰富农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感受,寻求人生的深广意义。在毛泽东时代,对农村地区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开展,都曾经进行有益的运动性短期试验,由于受到当时教育普及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够继续深入地持续下去,今天各个方面的条件都要好得多,有更好的条件地开展这些文化活动并制度化。相反,毛泽东时代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已经基本上都完成了,曾经在农闲时间进行的大量劳动投入,大多数已经不需要了,对于农民的闲暇时间,可以多做文化娱乐方面的引导和安排。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体系中间,农民和工人的弱势地位已经被铸就,而且无可更改,这一点连小学生都已经充分把握到了,不再存有任何幻想,他们都说长大了决不做农民和工人!在剩余有限的中国农业中间,推广和迷信市场竞争制度所引发的代价太大,被排斥的人和被排斥的有价值目标太多,需要重新思考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在农村剩余无法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寻求一个过得去的生产和生活安排方式,为农民最困难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人本身的福利感受,才是最主要的,精英们要农民仅仅为了一个据说是体现“人类主流文明”的制度方案,而保持现状,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今天的农业组织方式,长期不能解决农民的起码福利要求,就没有存在的理由。那些眼光比小学生都不如的人,是没有脸面继续自居“专家”和“权威”地位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出路 三农问题 解决
目前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的土地数量很少,年劳均产值3600元,远远低于工商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这种状况目前还看不到有什么迅速改变的希望。在分田到户之后,过分分散的耕作规模,也注定了中国农业无法应用新技术和机械动力,多数情况下不得不依靠相对原始的“精耕细作”方式,靠投入繁重的体力劳动去替代资源投入,降低单位能源消耗水平和耕作成本,借以提高农业的净产值率,确保养家糊口的纯收入数值。
在分田到户之后,化肥和农药投入的增加,曾经是农业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当时农业净产出的增加,被作为改革的主要成绩来宣传。今天这个方面的要素投入,其增产潜力已经释放殆尽,化肥和农药投入过多已经成为农业的一大负担,化肥投入边际报酬递减已经是农民减收的原因之一。
从中国劳均耕地面积来看,按照目前的单位面积的劳动日投入水平,中国农民年均投入劳动日数量,估计在150日左右甚至更少。对于多数农民而言,大量的闲暇时间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他们来说,既缺乏打工机会,也没有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提高生活福利感受的组织力量。
就目前中国农村能够获得的人均产出水平看,通过改善分配与合作机制,保证每个人得到一份丰衣足食的机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福利和教育市场化的后果,侵蚀了过多的剩余份额,甚至超出农民能够承担的支付水平,使得农民最后只有选择放弃对疾病的治疗和子女的继续教育。市场化过程设置的高成本福利解决方案,是农民所无法跨越的门槛,这是今天农民感到生活艰难的最主要原因。最近20多年来,知识精英们掌握的改革舆论和改革学术,仅仅着眼于农民收入的若干增加,拒绝讨论农民支出方面更大幅度的膨胀,拒绝考虑农民在风险和意外情况面前更脆弱的地位,这无论怎么说都只能说是一种不错的“政绩宣传”,很难说他们是真的在“做学术”。
考虑到毛泽东时代曾经普遍推行的低成本合作方式的有效性,中国农民仍然是可以在今天的农村剩余水平上,低成本重建他们的福利保障和教育体系。在不超出农村现有的资源消耗水平上,依托本村青年的学习能力,结合今天中国医药工业的产出水平,为全部农民提供一份过得去的医疗保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合作办教育的低成本解决方案,民办教师的培训和任用,足可以在中华大地上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适当的教育。
在合作生产组织里面,农民将有能力承担更多的学习成本和风险,也能够取得更多的学习成效,不仅可以部分选择机械替代繁重劳动,而且就现在已有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可以把今天农村5-7亿吨秸秆充分利用,每年额外获取数千万吨牛羊肉,可以让全中国的农民都吃得更好些。借推广秸秆养殖――动物粪便――沼气还田――方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和农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水平,同时不减少农业产量和增加土壤有机质。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总是意味着更好的农产品品质。
如果有一个合作生产组织作为依托,建立低成本的合作医疗和教育体系都是不成问题的,可以在生理和智慧两方面,都大大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最终也可以依托这个合作生产组织的动员能力,开展文化和体育活动,丰富农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感受,寻求人生的深广意义。在毛泽东时代,对农村地区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开展,都曾经进行有益的运动性短期试验,由于受到当时教育普及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够继续深入地持续下去,今天各个方面的条件都要好得多,有更好的条件地开展这些文化活动并制度化。相反,毛泽东时代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已经基本上都完成了,曾经在农闲时间进行的大量劳动投入,大多数已经不需要了,对于农民的闲暇时间,可以多做文化娱乐方面的引导和安排。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体系中间,农民和工人的弱势地位已经被铸就,而且无可更改,这一点连小学生都已经充分把握到了,不再存有任何幻想,他们都说长大了决不做农民和工人!在剩余有限的中国农业中间,推广和迷信市场竞争制度所引发的代价太大,被排斥的人和被排斥的有价值目标太多,需要重新思考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在农村剩余无法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寻求一个过得去的生产和生活安排方式,为农民最困难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人本身的福利感受,才是最主要的,精英们要农民仅仅为了一个据说是体现“人类主流文明”的制度方案,而保持现状,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今天的农业组织方式,长期不能解决农民的起码福利要求,就没有存在的理由。那些眼光比小学生都不如的人,是没有脸面继续自居“专家”和“权威”地位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出路 三农问题 解决
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2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2021-08-27
- 对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军队党建设...2021-08-27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队党...2021-08-27
- 中国梦少年梦演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2021-08-27
- 庆祝伟大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浅议推进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2021-09-19
-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出路的调研报告2021-09-22
- 浅议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困境...2021-09-24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2021-09-26
-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2021-09-27
- *局探讨农村邮政出路会议总结2021-10-02
-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路2021-10-26
- 保持和激发活力——咸阳烟草...2022-02-17
- 图书馆出现困境的原因及出路2022-03-11
- 后贴牌时代,羊乳企业的战略出路2022-10-31
- 三农问题:挑战与应对2021-09-24
- 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2021-09-25
-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2021-09-25
- 农村三农问题2021-09-26
-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2021-09-26
-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2021-09-26
-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2021-09-26
- 三农问题的论文2021-09-26
- 三农问题论文2021-09-26
- 解决三农问题2021-09-26
- 两建一转解决问题阶段学习心得2021-09-10
- 谈谈取消农业税后的主要解决办法2021-09-26
- 解决问题方面2021-09-28
- 自身存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2021-09-28
- 《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2)》教学设计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转化》教...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2)2021-09-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