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拆书稿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暴力”有什么关系。但是留意一下平时的沟通方式,并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就会发现,有些话是伤人的,拥有暴力的特质。
这些谈话方式包括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口而出的评价和结论,它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创伤,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令人痛苦。这种语言暴力让人与人之间充满冷漠、隔膜和敌视,并且带来暴力的回应。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美国的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按照它来谈话和聆听,就可以避开暴力,使人们情义相通,和谐相处,他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之间的区别,就像书里引用的一首诗的名字《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人生的选择 采取非暴力沟通,可以使得沟通双方乐于互助,开放友爱之花,因此这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非暴力沟通主张我们在沟通时理智地理清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自己在此情景下的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语言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请求,而非条件反射式地反应。
一般受到批评时,我们会条件反射式地反应,会申辩、退缩或反击。如果按照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关注的焦点是表达双方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非反驳。此时就会发现我们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此时暴力消退,彼此的尊重、关注得以培育,爱就自然流露。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即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
感受。表达你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如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
需要。说出是哪些需要导致了上述感受。
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哪种具体行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除了表达,还包括倾听。倾听也是关注上述四个要素,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倾听他们的请求,从而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这并非固定的程序和公式,它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个人风格和具体环境进行调整,其精髓在于对四个要素的觉察,而非拘于具体使用的字眼。
小案例:丈夫总是把臭袜子随意放在客厅某个地方。
暴力沟通的方式,妻子会说,这么多年了,你经常把臭袜子乱放,真是又懒又臭!你就不能改改?
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妻子会说,你看你把袜子放在客厅,这臭味让全家人都很难受,我们大家在客厅活动的时候多,希望空气的味道是清新的,能不能请你把袜子及时洗了或放到洗衣机里?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无论是自我对话、与人交谈、还是小组讨论,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心存爱意并使对方觉察,从而给予积极和良好的反应,因此,它适用于各层面的交流并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适用的层面和环境包括并不限于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
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世界各地,它被广泛用来协调学生与校长、种族之间、国家之间等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容易引起暴力反应而非友爱的反应。它们包括: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和我们自己的道德标准评判标准不符合,那他就被看做是不道德的、邪恶的,被贴上自私、过分、混蛋等标签。
重要的是,每个人的道德标准评判准则不同,随意给别人贴标签会让对方产生敌意,从而导致我们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
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O.J.哈维从许多国家的文学作品中随机节选了一些篇章,统计涉及道德评判的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2.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比如,妈妈拿孩子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频繁比较,拿事业更成功的人与自己的丈夫比较等,这些比较都会导致他们心情低落。
3.回避责任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都由我们自己负责。但是很多人使用“不得不如何”、“你让我如何如何(比如伤透了心)”等表达方式。其实,这是试图回避责任的做法,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的原因和责任归到别人身上。
作者建议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这样可以使沟通对象获得比较好的沟通体验。比如用“我选择如何”代替“不得不如何”。比如苦于常年做饭的妈妈可以用“我选择为全家做饭,照顾他们的身体健康。”代替“我不得不做饭。”不喜欢上班但又没有经济实力负担自己的不上班生活的人可以在权衡利弊后用“我选择上班。”代替“我不得不上班。”
时刻谨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而非别人。
4.强人所难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拆书稿 许多人会强迫别人按照他的意愿生活或行动,这些人往往是父母、师长或经理,他们觉得他们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那样做了,被强迫的人迟早会想出办法对付他们,从而造成心灵的隔阂,而非友好地和他们相处。
相关热词搜索: 暴力 非暴力 书稿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对交通运输管理暴力抗法的思考2021-09-22
- 远离暴力2021-09-28
- 暴力表达必会带来暴力回应—...2021-09-28
- 如何理解抢劫罪中的暴力手段...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