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党史教育重树立正确党史观

发布时间:2021-09-28 13:54:41 浏览数: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党史教育重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特别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党史观的问题,不仅是坚持问题导向,也是回应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以“重新评价”的幌子,以“史料钩沉”为借口,以“学术探讨”作掩护,试图歪曲历史、割裂源流,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有的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手段来涂抹历史人物与事件,丑化党的领袖,对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人物进行“戏说”“恶搞”,对翻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基本史实开展所谓实证研究,对一些早有定论的汉奸、反动派、卖国贼等搞所谓“重新评价”“翻案”,企图解构崇高、诋毁英烈。以上种种,多有哗众取宠之意,而无科学求真之基,借助网络传播之便,形成舆论混乱之实,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其本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党史观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党的历史,而且涉及如何立足现实、擘画未来。总书记特别提到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是我们党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总结运用历史的光辉典范。第一个决议是党第一次对自身历史经验作出的系统总结,为党的七大召开创造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充分条件。第二个决议是党在改革开放之后,全面纠正“左”和“右”的错误,将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重要决策。两个决议的共同特点在于,都是在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中,起到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党心民心的作用,为党的事业继续前进提供强大思想和精神力量。

 正确党史观是建立在全面客观认识党的全部历史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历经苦难辉煌,创造伟大奇迹,但毋庸讳言,也走过弯路,甚至犯过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主题主线,把握主流本质。我们党的百年历程可以概括为: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

 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树立正确党史观,不能仅仅停留于讲讲党史故事的层面,必须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史蕴含的深刻逻辑,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次党史教育的目的是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这次党史教育的方法路径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理”是明白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造的历史。“增信”是增强信仰和信念。学习党史要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尤其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习党史更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要看得清历史大势、抓得住历史机遇。“崇德”是加强党性修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由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身上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所构

 成。这是百年党史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学习党史要赓续这条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世代相传。“力行”是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能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更好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更好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 教育 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